新疆之旅(三)·天山天池自然奇观

祥瑞

<p class="ql-block">  新疆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它是由天池景区、灯杆山景区、马牙山景区等15个景群,38个景点组成的庞大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游玩的是其中的"天池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天池景区坐落于天山东段雄伟的博格达峰腰间,距乌鲁木齐110公里,是天山山脉最大的冰川堰塞湖,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深水淡水湖泊之一,其以独特的高山湖泊景观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天池古有"瑶池″、"神池″、"龙潭″之美称,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博格达峰生物圈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天山天池的"西王母神话″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 <p class="ql-block">  从诸多的荣誉中不难看出,这是一片神奇而如诗如画的土地。天山横亘千里,处处是蓝天、白云和巍峨的雪峰,其间的天池清澈见底,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同时这里以远古瑶池神话、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是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俗风情游赏的人间天堂。</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在新疆游玩时曾来过天池,这次顺道重游,还是有很多新的感觉和不同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的旧照,俗话说"青山依旧人亦老”,从照片的对比中,不难看出自然之恒常,及永恒不变的物质世界,人生短暂,及无法抗拒的衰老规律。不说了,进入正题。</p> <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被入口处悬挂的彩色布条所吸引,随风轻扬、飘荡的布条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各外醒目,仿佛在为我们开启一段神密的旅程,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服务大厅宽敞明亮,装饰考究,透出浓厚的地域风情,能感受到景区的追求与用心。在此稍作停留,便乘坐景区内的区间车到天池。</p> <p class="ql-block">  区间车行走的是一条依山势蜿蜒盘旋而上的山路,长约二十余公里。路段地形起伏展转,海拔递进式演变,呈垂直性气候特征。便有了一日之内,一山之间,能观察到天然的四季并存景观,也就是"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气候现象。</p> <p class="ql-block">  体验这种即时四季交替的特殊现象,得益于其山势的不断变化、抬升及峰回路转的地貌特征。这是一种层次丰富的视觉空间盛宴,让人忽喜忽惊,随时转化。</p> <p class="ql-block">  坐在车窗前,边走边看,首先是相对平缓开阔一些的谷底,这里山花烂漫,蜂飞蝶舞,似阳春三月。这就成了"民俗风情园″的集中地,成为休闲、度假、郊游,吃、住、乐的好地方,是体验民俗风情的理想地。</p> <p class="ql-block">  行至山腰,山峰青翠,溪流相伴、树木茂盛繁密,一幅生机盎然、明媚且热烈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活力、壮观 和美丽。这应该意味着"夏季″已经悄然来临。</p> <p class="ql-block">  这条奔腾而下清澈水流,冲击着岩石溅起雪白的水花,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仿佛洗净了尘世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行,就是“枯藤老树,倦鸟昏鸦”的景象,没有了高大的树木,而是枯黄、青黑、暮色为主的色调,营造出荒凉、孤寂的秋日景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行到山峰处,虽然天气阴沉,但也能看到"云海翻腾似仙境、若隐若现藏雪山″,辉映出隆冬时节的韵味与气势<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span>四季烟景,一朝在目的景观,使人应接不暇。积雪覆盖的群山构成水墨画卷,星空下的冰湖倒映银河,宛若宇宙之镜。‌‌</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四季烟景,一朝在目的景观,时间过的就是快,不觉间就到达了区间车的终点,这里是一个游客聚集区。</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起,还有10分钟的路程才能到达天池湖边,道路是建在半山腰的人、车共行道,大多数人选择了步行,可以观赏沿途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路两侧的陡坡上各有一条步行栈道,在茂密的丛林中蜿蜒曲折、若隐若现,盘旋向前,成为众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情侣的首先。</p> <p class="ql-block">  两侧的林荫步道处于云杉林带,云杉树干笔直挺拔,枝叶密集如云般飘逸,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云杉树冠宽广而浓密,繁茂如盖,枝叶犹如大自然的天幕,给这里增添了幽静、神秘的色彩,带来一片清凉与舒适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云杉是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储水量很大,单株最高年储量可达25吨,在天山地区形成重要水源涵养林,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经一路的展转终于看到天池了。俯视湖畔,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游人涌动,码头、观景台齐聚,一派热闹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美女们迫不接待的站在高处拍照留念,生怕这壮丽的美景会转瞬即逝、昙花一现,错过与美丽风光合影的时机。这不,红色裙摆与湖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画面中最亮眼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天色有些阴沉,却凉爽宜人。放眼望去,平静的湖水被连绵起伏的山峦所拥抱。展现出高山湖泊的典型特质。据介绍天池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最宽处1.5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05米,这样的水体规模在高山湖泊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湖面呈半月形,湖水在阴云下泛着幽绿,仍显清澈,晶莹如玉,远山如黛,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青山绿水、宛如仙境,映照出最美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瞭望远处又是一种景致,四周群山雄伟,布满挺拨苍翠的云杉、塔松,遮天蔽日;漫山遍岭处,嫩草如茵、野花似锦。湖水、山峦与翠绿交相辉映,独具自然美,不负“天山明珠”之盛誉。</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上偶有游船略过,划破镜面般的湖水,拖着长长涟漪,泛起跳动的光斑。若乘游船近距离观察湖水,其清澈度令人惊叹。据了解这里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能见度达12米。这种纯净度是冰川融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拔高度带来的低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这个悬空的梯子是景区新设立的打卡拍照点,站在上面拍照应该是绝美的景致,可惜搞成了商业行为,很少有人涉及。</p> <p class="ql-block">  慢步北岸湖畔起伏的草地、小道间,花草铺展,嫣红簇拥,斑斓色彩、浸染层叠,交织成天然的调色板,宛如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这种叫"林生顶冰花″的草本植物很引人注目,也叫"顶冰草″。因耐不住漫漫冬日的寂寞,最先顶破冰雪,给初春一片生机而得名,成为早春的独特景观。其呈褐黄色、伞形花序,有饲用兼观赏功能,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材料。</p> <p class="ql-block"> 还有叫"披针叶野决明″也很抢眼,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牧马豆、东方野决明,其茎直立,具沟棱,密被黄白色柔毛。三出复叶,冠黄色,旗瓣近圆形,具有药用和饲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花草、树木丛中有一处"瑶池诗赋园″的小天地,园内有古今名人赞美、称颂天池的诗赋石刻、碑记等,反映了天池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文化底蕴。 ‌‌</p> <p class="ql-block">  看到天池东岸半山坡上的建筑群,是"西天王母庙″,其始建于元朝,后重建并保留了传统道教的建筑风格,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所以也称“娘娘庙”。在古代西域传说中,这里是道教著名女神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这也就是称天池为"瑶池″的独特文化内涵。这座庙宇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西王母的祖庭,是道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的重要场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天池西岸的山坡上还有一座众多游客都忽略的庙宇,叫"福寿观″。也叫"铁瓦寺″。据考证,福寿观建于清乾隆年间,因用青砖砌墙,铁瓦盖顶,时名铁瓦寺。清光绪年间修葺,因当时博格达山御赐为福寿山,故铁瓦寺改称“福寿观”。</p> <p class="ql-block">  这座道家名观在近800年的历史风雨中,几兴几衰,多次损毁与重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民国十二年(1923年)前后,又有所修缮,并铸一口两吨重大钟悬挂在寺院中。1946年夏,德高望重的于右任先生游览天池时,曾下榻福寿寺。2005年投资2600万元在原址重建为现在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它坐落在距天池湖300米,高出天池近百米的一块阶形台地上,是一块左有青龙,右有白虎的风水宝地,高峡平湖之畔,也就有了多崇台的宽大步行道。</p> <p class="ql-block">  据说从道观牌坊到观门,有三百步台阶,称为“云中三百步”。相传,道教北方全真派领袖邱处机,在福寿观游山时,曾见一病弱之人在路旁倚杖喘息,并感叹登山路难。</p> <p class="ql-block">  邱道长便作歌曰:“一百步病去体健,二百步身轻如燕,三百步羽化成仙。”歌罢,悠然而去。病人闻歌,也随之而去,果然在登完“云中三百步”后诸病全无,并从此在天山瑶池修炼,十年之后,飞升成仙。</p> <p class="ql-block">  所以,游览福寿观的核心景观,就是登上重重台阶的"云中三百步″,它既承载着道教文化与历史的传说,有祝福与健身强体的妙用。</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云中三百步”,见福寿观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四周云林环绕,幽静清雅。山门面阔三间、高眺挺拔、气势宏大,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现今的福寿观提高了建筑规格,突出了地域特色,保持了前后两大殿的格局,形成前后两组建筑群。前组由山门、碑廊、钟鼓楼、灵霄殿、左右配殿组成。后组由垂花门、游廊、三清殿及左右配殿组成。</p> <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采用我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形式,即一正两厢,四合成院,同时巧妙地利用地势起伏落差,依形而造,顺势而筑,形成前低后高,前疏后密,前驰后张的特色。并突出了三清殿为中心的构建主题,形成自然地理与人文理念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完美格局。</p> <p class="ql-block">  建筑色彩呈白墙青砖,以沉稳的冷色调为主,传递着一种宁静肃穆之美。木构为清式旋子彩绘,做法考究,素雅与华美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回首俯瞰天池湖光山色,正前方的苍松留出一道视野,崇山峻岭、碧蓝湖水、游人行色尽收眼底。环顾四周,密林匝地,曲径通幽,结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宁静、悠久。</p> <p class="ql-block">  整个行程,虽有阴云相伴,却更显天池的灵秀与神密,感受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片圣水的敬仰之情。为弥补一些阴云带来的不足,借用六年前晴空万里时拍下的这张照片,作为此行的最美照。</p> <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2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