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尔滨逛过中央大街后,朋友们又坚持去了“中华巴洛克”大街,说是吃和买,当地人更青睐“巴洛克”。有点奇怪,在这儿吃饭排队等叫号不说,实话说说不上“高大上”。但是,人流络绎不绝,食客非常耐心……可以称为尔滨的又一诱惑。</p> <p class="ql-block">意外的是,我在这条熙熙攘攘的街上“撞进”了一位“老乡”的家,这位老乡早年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大总统,他的名字叫——徐世昌!(我们河南卫辉人)</p> <p class="ql-block">徐世昌的河南老家是河南省卫辉市,出生地为卫辉府城曹营街寓所,其家族与当地渊源深厚,徐氏祠堂现位于卫辉市,原为清朝参将府,后被徐世昌改造成家族祠堂。</p><p class="ql-block">据传徐世昌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十八世孙,其远祖从浙江迁至天津,再到河南。其父病故后由其母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坚持让其求学而渐成人才。</p><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他的基本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 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 ○ 1879年,徐世昌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p><p class="ql-block"> ○ 1886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p><p class="ql-block"> ○ 1897年,任北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参赞,成为袁世凯的重要谋士。</p><p class="ql-block">● 晚清仕途:</p><p class="ql-block"> ○ 1903年,升任商部左丞。</p><p class="ql-block"> ○ 1905年,任巡警部首任尚书,年底补授军机大臣。</p><p class="ql-block"> ○ 1907年,任东三省总督,推行"徐世昌新政"。</p><p class="ql-block"> ○ 1909年,调回京师,任邮传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 1911年,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 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徐世昌力辞太保,隐居青岛。</p><p class="ql-block"> ○ 1914年,任国务卿,次年因袁世凯称帝辞职。</p><p class="ql-block"> ○ 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再任国务卿。</p><p class="ql-block"> ○ 1918年,当选总统,标榜"偃武修文"。</p><p class="ql-block"> ○ 1922年,因直奉战争辞职,蛰居天津。</p><p class="ql-block">● 晚年与逝世:</p><p class="ql-block"> ○ 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p><p class="ql-block"> ○ 1939年,因膀胱癌在天津去世,终年85岁。</p> <p class="ql-block">评价徐世昌,眼下学界多数人认为:他推动清帝退位促成共和,任总统时主张统一并缓和局势,但因时代局限和个人能力不足,未能阻止军阀混战,导致国家动荡。</p><p class="ql-block">● 推动清帝退位与促成共和:辛亥革命爆发后,徐世昌出任袁世凯的国务总理,积极推动清帝退位,这一举措在客观上结束了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 任总统期间的举措:1918年徐世昌继任大总统,他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并奉行息兵宁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紧张局势,有利于社会的相对稳定。</p> <p class="ql-block">在他担任官职具有一定权力之后,他在担任东北官职时曾经出兵收回部分被割据的领土,还面对强敌坚持抗争接回部分被凌辱的海参崴“侨民”;“五四”运动期间在职权范围内制止了对学生的屠杀……</p> <p class="ql-block">基于此,我对我的这位老乡保持了很大的敬意——一个学与长都在“帝制”中的官员,在历史变革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比较开明和具有人性的!</p><p class="ql-block">而且因为对这位老乡的认知,对所谓的“北洋政府”期间国家历史知识也产生了兴趣,闲下来时,或许会更多的收集一些资料,辨析当时人和事的功过是非……</p> <p class="ql-block">逛一趟“中华巴洛克”,这些文字可能是一个意外收获,很开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