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宋词时,我们总被 “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豪迈打动,也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哀愁揪心。可你有没有想过:“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 这些好听的词牌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它们和词的内容有关吗?今天就来聊聊词牌名里的门道,看完你再读宋词,或许会有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一,先搞懂:什么是词牌名?</p><p class="ql-block">其实,词牌名就像宋词的 “固定乐谱名”。在唐宋时期,词是要配合音乐演唱的,而词牌名,就是当时那些用来填词的乐曲原名。</p><p class="ql-block">它有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定 “格式”,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二是定 “声律”,决定词唱出来的节奏和音律。比如你填 “西江月”,就必须按它的规矩来写,不能随便改字数、换平仄,不然就不合 “谱” 了。</p> <p class="ql-block">二,据统计,包括少数金、元时期的词调在内,现存的词牌名大概有 880 多个。有意思的是,多数词的内容,早就和词牌本身的意义没关系了。比如 “蝶恋花” 本可能和 “蝴蝶恋花” 有关,但后来词人填 “蝶恋花”,写的可能是思乡、怀古,和 “蝴蝶” 没啥关系。</p><p class="ql-block">也正因如此,从北宋开始,词人会在词牌名之外,再加个 “题名” 或 “序言” 来解释词意。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 是词牌名,“赤壁怀古” 就是他加的题名,一瞧就知道这词是写赤壁古战场的。</p> <p class="ql-block">三,如果对词牌名、词的格律感兴趣,想自己尝试填词,有几本经典的词谱可以看看:</p><p class="ql-block">《白香词谱》(清代舒梦兰编):收了 100 个常见词牌,入门很合适;</p><p class="ql-block">《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著):收录 150 个词牌,讲解详细,适合进阶;</p><p class="ql-block">《词谱》(清代王奕清等编):最全面的之一,收了 826 个词牌、2306 种体式,专业研究者常用。</p> <p class="ql-block">四,词牌名曾和生活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早的词牌名,和古人的生活联系特别紧密。</p><p class="ql-block">词的前身是民间小调,比如《舍麦子》《挫磓子》,听名字就知道是反映农民生活的;《渔父引》《拔桌子》和渔民生活有关;《破阵子》《怨胡天》则是写军人生活的。那时候的词牌名,就像 “生活标签”,一看就知道词的内容方向。</p><p class="ql-block">只是后来,词慢慢从民间走向文人创作,内容越来越丰富,词牌名才逐渐和 “生活本意” 脱节,变成了单纯的 “格式符号”。但即便如此,每个词牌名背后的故事,依然是读懂宋词的一把钥匙。</p><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 45 个经典词牌名的由来,从 “念奴娇” 里的唐代歌女念奴,到 “永遇乐” 背后的凄美传说,每一个都值得细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