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观察员回答网友提问系列

更辉煌

<p class="ql-block">“中国在反抗西方霸权方面是有历史的” </p><p class="ql-block"> 作者:耿俊华</p><p class="ql-block">一、我们确实有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一直在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面对封锁和制裁时,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他们的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建国初期以及后来的一段时期,我们面对外部的严密封锁,提出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口号。我们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国家的生存。这是我们的“根”和“魂”,任何时候都不能丢。</p><p class="ql-block"> 2. 统一战线,寻找突破口:即使在冷战时期,我们也利用美苏矛盾,成功地打开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例如70年代的“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打破了外交坚冰。这告诉我们,国际社会不是铁板一块,要善于利用矛盾,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3. 坚持原则,保持战略定力:无论外部压力多大,核心原则和主权问题绝不退让。这种战略定力使得中国在国际博弈中保持了尊严和主动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历史经验,在今天不仅没有被抛弃,反而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精神内核就是新时代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如芯片、大飞机),构建全产业链优势,都是在为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做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今天的策略看起来与历史“不同”?——时代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您困惑的核心。为什么我们不采取更激烈、更直接的对抗方式?因为今天的世界和50年前、70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相互依赖的深度不同: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很弱,“脱钩”的代价相对较小。而今天,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深度融入了全球产业链。激烈对抗带来的不仅是对方的损失,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巨大挫折,会直接影响就业、科技发展和民生改善。战略上的“独立自主”与战术上的“深度融合”并不矛盾,后者恰恰是前者的保障。</p><p class="ql-block">2. 实力的对比和运用方式不同:过去我们国力弱,更多的是“打破封锁,求生存”。今天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市场潜力。我们的实力允许我们采取一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博弈策略。让想制裁我们的国家,也要承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p><p class="ql-block">3. “融入”不等于“投降”,而是“改造”:</p><p class="ql-block"> · 您提到的“有人说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这里的“融入”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 “参与和塑造” 。我们加入WTO,不是去全盘接受西方规则,而是利用这个平台发展自己,并逐步成为规则的修订者和制定者。我们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p><p class="ql-block"> · 这就像下棋,你不能因为棋盘和旧规则是别人画的,就永远不参与。高明的棋手是进入游戏,熟悉规则,然后利用规则战胜对手,甚至最终参与修改规则。这是一种更高阶的斗争策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关于“新时代汪精卫”和叙利亚、阿富汗案例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新时代汪精卫”的类比可能不太恰当:汪精卫是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而今天主张在国际体系内博弈的专家,其出发点是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根本福祉。他们主张的是策略灵活性,而非放弃国家主权。中央的决策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最终定调是 “坚持底线思维,同时保持开放” ,这本身就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将内部的不同战略思路简单扣上“投降派”的帽子,不利于集中智慧,也可能窄化我们的战略选择。</p><p class="ql-block">2. 叙利亚、阿富汗的教训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路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 叙利亚、阿富汗的悲剧,根源在于其国内政治分裂、治理失败、经济结构单一,同时又采取了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直接、硬性对抗策略,最终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崩溃。</p><p class="ql-block"> · 中国的道路恰恰避免了这一点:我们保持政治稳定和团结,拥有强大的执政党和军队;我们经济结构完整,体量巨大;我们采取的是韧性斗争——你制裁我,我有足够的内部空间进行缓冲和反击,同时继续在发展、外交上寻找朋友,瓦解你的联盟。</p><p class="ql-block"> · 反面的例子是俄罗斯,它采取了更直接的对抗,虽然展现了勇气,但也付出了被全面孤立、经济遭受重创的代价。中国选择的道路,正是在汲取这些正面和反面案例的经验教训后形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您不必纳闷。您的独立自主精神非常可贵,这是中国能够屹立不倒的基石。但同时,我们需要理解今天斗争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我们没有忘记历史,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历史经验。“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但实现它的方式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变成了“在开放的环境中确保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融入”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并最终改变这个不公正的体系。这是一种“迂回”和“积累”的策略,需要极大的战略耐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中国的成功,恰恰在于避免了叙利亚、阿富汗的道路。我们没有落入西方期待的“新冷战”陷阱,没有与他们进行他们擅长的零和军事对抗,而是开辟了以经济发展和全球合作为主的新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请您放心。今天的中国,走的是一条更具智慧、更符合自身利益、也更可持续的反制裁、反霸权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它看似不如直接对抗“解气”,但其内在的韧性和长远的威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既要有您这样的警惕和风骨,也要对中央审时度势制定的复杂战略抱有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上,“斗争”与“合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