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座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像一颗镶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宝石。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尖塔与圆顶在晨雾中勾勒出独特的天际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时光的层叠与文明的交汇。曾经的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的都城,如今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傍晚,我们的邮轮离开希腊的罗德岛,向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出发。航程约36小时,甲板上晚风轻拂,海面平静,偶尔能看到远处船只的灯光闪烁。</p><p class="ql-block">9月13日下午,邮轮经过加纳卡莱1915大桥(Çanakkale 1915 Köprüsü)。这座大桥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也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斜拉桥之一,跨越达达尼尔海峡,把欧洲和亚洲的土耳其部分紧紧相连。约下午5:30,我们来到甲板,朝正前方向的栏杆边已站满人,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位置。大桥如丝带般悬挂在空中,雄伟而轻盈,邮轮在5:57从桥下穿过,那一刻的激动和震撼难以用语言表达。</p> <p class="ql-block">9月14日早上六点半,我们来到甲板上,观看邮轮驶入伊斯坦布尔港口。天空尚未大亮,海面泛着银灰色的微光,仿佛轻纱般铺展在波涛之上。呼吸里带着海的咸湿与凉意,整个世界都显得宁静而清新。</p> <p class="ql-block">LD指着岸边说:“看,左边的圆顶建筑是蓝色清真寺,右边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顺着他的手望去,两座建筑不远相隔,宛如两位沉稳的巨人静静矗立。这将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地方,心里满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邮轮缓缓前行,两岸建筑像画卷一样从眼前展开,又缓缓向后移去,仿佛在讲述这座城市悠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忽然,一艘小红船疾驶过来,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要撞上来。LD看了一眼,说:“可能是海警。”果然,那艘小船绕到我们船尾,一直跟在后面,保持着距离,像是在护送我们的航行。</p> <p class="ql-block">太阳升起来了,晨光为岸边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色。整座城市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 蓝清真寺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入关出码头。刚一走上大街,便看到了Tophane Saat Kulesi——托普哈内钟楼。建于19世纪中叶的它造型典雅,塔身向上收窄,四面对称,顶部的钟表在阳光下闪着光。它不仅是奥斯曼时期的城市地标,也静静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乘坐有轨电车,沿着蜿蜒的街道驶向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心里满是期待,准备开始今天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一到广场,中间的狄奥多西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首先映入眼帘。它原本来自埃及,已有几千年历史,碑身上刻着细密的浮雕,讲述了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的胜利与仪式。</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旁,还有一座八角形的喷泉——德国喷泉(German Fountain),由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赠送给奥斯曼帝国,作为友谊象征。</p> <p class="ql-block">站在广场上,可以同时望见左边的蓝色清真寺尖塔与穹顶,右边的圣索菲亚博物馆,方尖碑和德国喷泉像时间的标记,把过去和现在、东方与西方都串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正对三尖碑的门,这不是游客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游客很多,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的间隙,我看到一侧是供穆斯林礼拜前洁净身体的洗漱处。快到入口时,女士们纷纷从包里取出头巾包在头上。到了门口,大家都脱鞋入内。</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因内部铺设了两万多块伊兹尼克蓝色瓷砖而得名。它建于17世纪,由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下令修建,也是全城唯一拥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随人流走进内部,满眼的蓝色令人屏息。穹顶与墙壁上镶嵌着成千上万块蓝白相映的瓷砖,纹样细腻,花卉与藤蔓仿佛在石壁间静静蔓延。高耸的拱顶托举着光影,彩窗的光辉洒落,宁静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的水池。</p> <p class="ql-block">从蓝色清真寺出来后,我们绕着它走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拍照。</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蓝色清真寺巍峨的穹顶层层叠叠,如同海浪般涌向天空,壮观又优雅。</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隔不远,中间是一个绿树环绕的广场,中央的喷水池喷涌着清凉的水花,周围游客熙熙攘攘,气氛热闹非凡。我们原本计划先去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但见门口排队的人龙蜿蜒不绝,进展极慢,而阳光愈发炽烈,于是我们临时改变主意,决定把圣索菲亚留到明天,改去托普卡帕皇宫(Topkapi Palace)。</p> 圣索非亚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6世纪,最初是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大教堂,后被改为清真寺,现为博物馆与清真寺共存。它以巨大穹顶闻名,曾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9月15日,为避免人多,排长队,早餐后,早早出发去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9:00开门,我们到时刚好9:10左右。买票和入场的队都不长。周围的游客说着不同的语言,女游客准备头巾包头遮肩。进门后便沿着这个通道上到大教堂的二楼。</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去,便是宽敞的360度环形走廊。走廊边设有告示牌,上面标示着语音导览的二维码。下方一楼仍是清真寺的空间,而二楼则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博物馆。人头攒动,游客很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巨大的穹顶高悬在头顶,令人震撼。穹顶和墙上的壁画斑驳,留下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耶稣圣像。</p> <p class="ql-block">走廊一侧围着一圈栏杆,从栏杆边可以俯视下面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圣坛</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里的苏丹集会所,在圣坛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穹顶下悬挂着几个巨大的圆形铭牌,上面都是阿拉伯文字。它们其实是伊斯兰书法(calligraphy),用来书写真主、先知穆罕默德以及四位正统哈里发的名字。这些圆形铭牌在灯光映照下闪着金色光芒,非常醒目,也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个亮灯后面的房间是苏丹图书馆,建于奥斯曼时期。它位于大殿的一侧,是苏丹用来收藏《古兰经》和其他宗教文献的专用藏书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楼清真寺的门。</p> <p class="ql-block">门口供穆斯林礼拜前洁净身体的洗漱处。</p> <p class="ql-block">昨晚在餐桌上听朋友说,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的录像片很好,讲述了大教堂的历史和结构等等,很有帮助。走了一圈下来没有看到去看录像的入口。一打听才知道录像是在蓝色清真寺对面的这栋楼里,叫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很多游客都不知道,错过了看录像。也有的游客只去了博物馆,没去大教堂。参观大教堂和博物馆的门票是共用的,不用单独买。所以这篇游记专门提一下。</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位于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附近,毗邻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博物馆于2023年7月开馆,旨在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讲述圣索菲亚大教堂近1700年的历史。博物馆大楼是一座历史建筑,曾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注册局(Defter-i Hakani Registry Building) 。</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后,每人都领取了一个语音导览器。随后,我们按批次由导游带入观看室。电影约23分钟,通过高科技的声音和视觉投影,把游客带入不同展厅,讲述伊斯坦布尔的历史,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完电影后,游客能更直观地理解这座历史建筑的变迁,以及背后的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展示了多件互动展品和精心保存的文物,涵盖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拜占庭时期的东正教大教堂,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再到现代的博物馆和清真寺的历史演变。</p> <p class="ql-block">随着参观的结束,我们从广场缓缓离开,回头再望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阳光下的穹顶依旧安静而庄重,仿佛在默默注视这座城市的来来往往。</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建筑的宏伟,更是岁月、文化与信仰在空间中叠加的深沉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