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踏访黄河、文明探源<div><br></div> 山西自古有表里山河之雅称。黄河、长城、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符号、国家级品牌,也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 山西省地形<div><br></div> 山西省有长城、黄河、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其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201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2794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225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2951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长1028公里.支线及连接线长3825公里。三条旅游公路形成了山西省旅游主干线。除主线外,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同时还有许多支线和连接线(共701条,其中支线420条、连接线281条)。这些干线和支线及连接线一起共约1.3万公里的公路组成了山西庞大的旅游公路网络。<div><br> 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条条精彩,各有千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以“踏访黄河、文明探源”为主题,串联老牛湾、乾坤湾、壶口瀑布等景区景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以“边塞古风、跨越长城”为主题,串联雁门关、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景区景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则以“大美太行、天下脊梁”为主题,串联娘子关、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等景区景点。</div><div><br> 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全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网内 28个精品示范段、856公里慢行道、144个驿站、224个观景台、14个低空游起降点、1.59万座5G基站;串联起531处国保建筑、779处省保建筑、976个景区景点,连通全省11市113个县(市、区),覆盖5630个村庄,在全国率先构筑了“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公路网。</div><div><br> 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条条精彩,各有千秋。本篇分享黄河一号旅游公路。<br></div> 山西省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div><br></div> <h1><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b></h1> 黄河在山西省境内全长965公里,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地级市,覆盖19个县(市、区)。从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运城市垣曲县碾盘沟出境。这段河道占黄河总长度的近1/5(约17.6%),其中中游段80%位于山西境内。<br>山西段被称为“黄河之魂”。山西省黄河流域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1%1,涵盖11个市的86个县(市、区)。该区域是华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水土流失治理核心功能。 山西省黄河流经区域<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以“踏访黄河、文明探源”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公路。起点为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村(老牛湾附近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交会点),终点到运城市垣曲县与晋城市阳城县交界处的西哄哄村,主线全长1238公里。支线和连接线构成的路网里程可达4176公里 。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途经地级市及过境相邻县、乡镇<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起点及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地理位置<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西哄哄村地理位置<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西哄哄村地理位置<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会点--西哄哄村<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连接老牛湾、北武当山、云丘山、壶口瀑布、乾坤湾、风陵渡、鹳雀楼、普救寺等A级及以上景区65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点)153个。形成了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div> </div><div> 2021年4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庄—阁底段成功入围2020年度 “十大最美农村路” 候选线路。 <br></div> 黄河山西段<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标志 <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b>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建在临汾市永和县阁底乡,紧邻著名的黄河乾坤湾,驿站建有黄河文化体验馆(游客中心)、红军东征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12公里)、地质博物馆,还有一条通往当年红军西渡黄河的于家咀古渡口(16公里)的东征旅游路。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地理位置<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占地约8000平方米。驿站以黄河“蛇曲”形态为原型,融入黄河冲刷岩壁的曲折造型,结合数字技术展现黄河文化。驿站内建有“0km”标志景观石、53米长的《黄河长卷》数字影像墙、黄河文化体验馆、红军东征纪念馆、房车营地、直升机停机坪等观景休闲空间。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平面地图<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div><br></div> <b>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途主要旅游景区(点)</b>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途主要旅游景区(点)<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老牛湾:</b></font><div>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忻州市偏关县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交界处。黄河在此形成270度大回环(太极湾),晋陕蒙大峡谷由此开端。老牛湾景区是黄河与长城交汇的壮丽奇观,横跨山西与内蒙古两省,以“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闻名,尤以“高峡出平湖”最为壮观,两岸绝壁如刀削斧劈,峡谷地貌被列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一湾”。</div> 老牛湾<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碛口古镇:</b></font><div>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南端,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以“九曲黄河第一镇”闻名。是黄河与晋商文化交融的活态博物馆。<br> 碛口意为“水遇沙石而激怒”,此处河道骤缩至80米,暗礁密布,迫使商船在此中转。明清至民国时期为北方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是晋商发源地之一,鼎盛时期每日往来船只超150艘</div> 碛口古镇<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乾坤湾:</b></font><div>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乾坤湾主要分布在临汾市永和县与忻州市偏关县境内,以独特的“S”型大弯和太极图地貌闻名,兼具地质价值与文化内涵。黄河流经永和县68公里形成7个连续大湾(如英雄湾、永和关湾等),核心景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空中俯瞰呈太极图式“S”型蛇曲,最大弯度达320度,河岸高差逾200米,展现深切曲流地质特征。</div> 永和乾坤湾<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隰县小西天:</font></b><br>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千佛庵。位于临汾市隰县凤凰山巅,是一座以明代悬塑艺术闻名的佛教禅宗寺院,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由五台山东明禅师创建。核心亮点包括大雄宝殿内169平方米的空间密布1673尊悬塑佛像,以木为骨、泥为胎,彩绘金碧辉煌,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绝唱”。梁思成称其“填补了中国佛教彩塑艺术史上的空白”。 隰县小西天<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壶口瀑布:</b></font><div>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交界处,是黄河中游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得名于黄河水流至此被两岸峭壁收束为宽仅20-30米的“壶口”形态,河水从20余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阔景象。“水中冒烟”(水雾升腾)、“彩虹通天”(阳光折射形成彩虹)和“旱地行船”(枯水期河床显露)被称为壶口瀑布“三绝”。</div> 壶口瀑布<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云丘山:</b></font><div>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大河村。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629米。景区以自然奇观和人文底蕴著称,拥有世界罕见的冰洞群、千年古村落及道教文化遗址,享有“河汾第一名胜”、“北云丘、南武当”之美誉。</div> 云丘山冰洞<div><br></div> <b><font color="#167efb">黄河大梯子崖:</font></b><br>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运城市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为1600年前北魏时期人工开凿的军事通道,365级台阶垂直高差约100米,呈“之”字形盘旋于峭壁之上,险峻程度堪称奇观。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 黄河大梯子崖<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飞云楼:</b></font><br>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万荣东岳庙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与应县木塔并称“南楼北塔”。其建筑以榫卯结构为核心,通高23.19米,明三层暗五层,十字歇山顶,全楼无一根铁钉,斗拱多达345组,造型如云带缠绕,凌空欲飞。 飞云楼<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鹳雀楼:</b></font><div>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名鹳鹊楼,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其他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0年),原为军事戍楼,因常有鹳雀栖息而得名13。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使其名扬天下,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千古绝唱。</div> 鹳雀楼<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风陵渡:</b></font><br>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运城市芮城县西南部,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与渭河交汇处,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设风陵关,后逐渐发展为渡口,明清时期成为军事与运输重镇。被誉为“黄河第一渡”。 风陵渡<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永乐宫:</b></font><div>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运城市芮城县,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而建的元代道教宫观,始建于1247年,历时110余年建成。作为全真教三大祖庭(重阳宫、永乐宫、白云观)之一,其建筑与壁画艺术被誉为“世界绘画史上的旷世之作”。</div> 永乐宫<div><br></div>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动态路线图<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