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专家 : 鹗

小龙也是哥

在江河、湖泊、海岸等水域的上空,常常能看到一种褐色的猛禽盘旋翱翔,它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水面,一旦锁定目标,便会像箭一样俯冲而下,精准捕捉水中的鱼儿。这种专注于捕鱼、偏爱独居水边的猛禽,就是鹗。 鹗俗称鱼鹰,属于中型猛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体长约 50-60 厘米,翼展可达 120-150 厘米,体重1-2.1公斤,雌性较雄性大。身体覆盖着褐色的羽毛,腹部则是洁白的,翅膀上还点缀着黑色的斑纹,远远望去十分醒目。 最特别的是它的爪子 —— 这可是鹗捕鱼的 “秘密武器”。鹗的爪子粗壮有力,趾端长着尖锐的钩状利爪,能牢牢抓住滑溜溜的鱼儿。更神奇的是,它的外趾可以向后转动,变成 “两前两后” 的姿势,就像多了一双 “手”,能更稳固地钳住猎物。而且,它的爪垫上布满了粗糙的刺状突起,进一步增加了摩擦力,让鱼儿很难挣脱。 鹗的喙也很有特点,呈尖锐的钩状,边缘锋利,能轻松撕开鱼肉。它的眼睛更是厉害,拥有出色的视力,即使在高空盘旋,也能清晰看到水下 1-2 米深处的鱼儿,还能抵消水面反光带来的干扰,精准锁定猎物位置。停歇时多在于水域的岸边枯树上或电线杆上。性情机警,叫声响亮。 鹗是典型的独居鸟类,除了繁殖期会和伴侣短暂共处外,其余时间大多独自活动。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十分挑剔,必须靠近水域,比如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或是沿海的滩涂、海湾等,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能满足它们 “以鱼为食” 的生存需求。鹗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每只鹗都会占据一片水域作为自己的 “捕鱼领地”,领地范围大小取决于水域中鱼类的数量,鱼类越丰富,领地范围相对越小。如果有其他鹗或猛禽闯入领地,它会通过鸣叫、盘旋示威等方式驱赶入侵者,守护自己的觅食空间。 鹗堪称 “顶级捕鱼高手”,它的捕鱼过程充满了技巧,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高效,堪称自然界的 “捕鱼教科书”。<br>  鹗会在水域上空 10-30 米的高度缓慢盘旋,翅膀保持水平伸展,偶尔轻轻扇动几下,目光紧紧盯着水面。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它耐心地寻找着鱼儿的踪迹,即使水面有波纹或反光,也能凭借出色的视力锁定目标。 一旦发现鱼儿,鹗便进入 “俯冲突袭” 阶段。它会迅速调整姿势,翅膀向后收拢,身体呈流线型,像一颗炮弹般垂直或斜向俯冲而下。在接近水面的瞬间,它会伸出爪子,同时将身体抬起,避免翅膀被水打湿。抓到鱼儿后,鹗会立即扇动翅膀升空。此时,它会巧妙地调整鱼儿的位置,用爪子将鱼儿的头部朝向飞行方向,这样既能减少空气阻力,又能防止鱼儿在飞行中挣扎受伤。如果捕到的鱼儿较大,鹗会先落在岸边或树上,将鱼儿撕碎后再慢慢享用;如果鱼儿较小,它可能会在飞行中直接吞咽。 鹗的食谱中鱼类占99%,偶尔也会捕捉老鼠、小鸟等。鹗的捕鱼成功率很高,平均每捕猎 3-4 次就能成功捕获一条鱼。每天需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 1/5 左右的鱼,大约 0.5-1 公斤。 繁殖期在中国南方通常为2-5月,在东北地区大多为5-8月。雄鸟和雌鸟配对以后常常比翼双飞,鸣声不断。鱼鹰的婚飞别具一格,雄鸟首先在空中翱翔,身体呈一个很陡的角度,爪子上紧紧地抓着一条鱼或者一根骨头,一边吃力地飞行,一边摇晃着双脚,有时甚至向后倒着飞行,同时发出一种激昂的叫声。雌鸟则高声地应和着,与雄鸟一起上下翻飞。<div> 鹗通常会把巢筑在靠近水域的高树上、电线杆顶端,或是悬崖峭壁上。它们的巢很大,直径可达 1-1.5 米,用树枝、枯草、羽毛等材料搭建而成,而且会逐年修补、扩建,有些巢甚至能使用十几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