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图:魂牵波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3514936</span></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的春天,我从雪域高原的西藏地矿局,怀揣着一纸调令,踏上了格尔木这片炽热的土地。盐桥路旁的西藏第五地质大队,不仅是我事业的新起点,更成了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故乡。</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我曾在团委的岗位上挥洒青春,在党办的灯光下伏案疾书。三年的时光,将戈壁的风沙、昆仑的雪水,还有地质人那“以山为家,以苦为乐”的豪情,一同熔铸进了我的血脉。</p><p class="ql-block">一别,竟是三十七载。</p><p class="ql-block">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心底的思念却从未褪色。那个叫做“格尔木”的名字,和那段名为“地质五队”的岁月,如同一首老歌,总在心底轻声回响。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来赴这场跨越了几乎半生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站在2012年建成的西藏地质五队新办公楼前,仰头望着那气派的楼宇,红底金字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恍惚间,当年老办公楼的模样与眼前的崭新景象重叠又分开——岁月改变了它的容颜,却没改变我心底对这里的熟悉与眷恋。更让我欣喜的是,有这么多旅伴与我一同踏上故地。你们的陪伴,让这趟跨越时光的重游多了许多欢声笑语,也让格尔木的风、地质队的影,都因有人共享而变得更加温暖动人。能和大家一起见证这里的变化,真的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当初的办公楼成了地质五队如今仅存的建筑,像一位守着岁月的老者,将三十余载前的喧嚣与青春,都悄悄封存在墙垣的纹路里。如今再路过盐桥路,望见它,就像望见自己那段被时光定格的青春,明明隔了漫漫光阴,却又瞬间触到了当年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红墙楼宇在蓝天之下格外鲜亮,新增的石狮子敦实守在门侧,只是承载过青春的老办公楼,如今经装修后出租给了合作单位,楼体上新挂的红色标语,透着新时代的奋进气息。特意与夫人站在当年拍照的位置留影,此刻的合影,便是与旧时光最温柔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指尖轻轻触到办公室门板的那一刻,心跳突然就快了半拍。三十多年过去,楼里换了新的使用者,可站在曾经呆过的这间屋门前,那份属于地质五队的青春热望,依旧滚烫得让人眼眶发潮,这份激动,是岁月怎么也磨不掉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适逢周日,望着熟悉的院坝与空荡的走廊,曾共事的老同事早已不在岗了,心中难免空落。直至偶遇老员工后代,聊起共同认识的前辈,陌生的相遇因旧时光变得格外亲切,连周遭的空气都浸着暖意。</p> <p class="ql-block">驻足地质五队的宣传橱窗前,看着里面陈列的勘探成果图、新发现矿产地名录,一项项近年的亮眼成绩清晰在目。如今老队伍依旧扎根高原、屡创功勋,这份延续的担当与荣光,让我心里满是踏实的欣慰,仿佛自己也跟着分享了这份属于地质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双脚踏进地质五队大院,在此生活、工作三年多的往事瞬间翻涌,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恍若昨日未远。</p> <p class="ql-block">初调地质五队,我便给大队副科级以上干部做三本政治理论书学习辅导。这段初到单位的“第一份答卷”,仍是温暖记忆。</p> <p class="ql-block">当年常组织青年开展棋牌、球类比赛,球场上的跑跳声、牌桌旁的笑声满是朝气;而球场边那些房子,正是我们当年简陋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地质五队第三次团代会上,我攥着写满青年工作思路的报告稿,把地质人的奋斗劲儿和团的担当融在话里。会上我当选为团委书记,这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往后和队里青年伙伴们一起扎根高原、搞活动干事业的新起点。</p> <p class="ql-block">地质五队第三次团代会落幕时,西格办与大队的领导同全体团代表一道,在地质礼堂前并肩而立,快门按下,将满是青春朝气的瞬间定格。只是时光流转,当年承载这段记忆的地质礼堂,如今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曾率地质五队青年赴敦煌团建:莫高窟中,听千年坚守,感地质人之韧劲;鸣沙山上,挽臂攀爬,携手月牙泉旁,畅谈勘探趣事。此行洗去疲惫,凝聚干劲,风沙敦煌,永记暖心时光。</p> <p class="ql-block">盐湖路当年的白杨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只是照片里的同事,现今不知散落何方。</p> <p class="ql-block">地质五队的同事们来自天南海北,乡音迥异,岗位有别,却在岁月的熔铸中,谱写了融洽和睦的乐章。那段同心同行的时光,至今忆起,仍觉温润如玉,令人无限怀想。</p> <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地质五队与毗邻的青藏兵站部格尔木站携手开展军民共建,那段鱼水情深的日子仿佛仍在眼前。如今,当年的兵站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原址变成了维和部队停车场。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记忆中的那份情谊,却从未褪色。</p> <p class="ql-block">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多吉才让同志亲临格尔木视察期间,特地与地质五队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合影留念,定格了这一值得载入队史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夫人一只手紧握着五岁儿子的小手,另一只手拎着行囊,历经漫长旅途,从故乡辗转来到格尔木。她那风尘仆仆却无比坚定的身影,是那段岁月里最温柔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在那片广袤而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用一辆自行车,驮起了我的整个世界。儿子清脆的笑声击碎了旷野的寂静,后座上妻子的发丝随风轻扬。我们三人,像一颗温暖的星,在无边的苍凉中缓缓移动,构成了一幅永不褪色的生命画卷。</p> <p class="ql-block">告别地质五队之时,我选择站在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前,让身影与那段厚重的笔迹同框。镜头闪过的瞬间,仿佛将过往的喧嚣与未来的寂静,一同封存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格尔木,以“万山之祖的时空密码”为主题,通过多展区及裸眼3D、互动体验等技术,展示昆仑地质变迁、生态奇观与人文脉络,融入神话传说与地质勘探史,2014年开馆,是集科普教育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地质殿堂。</p> <p class="ql-block">蓝天澄澈,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外观大气庄重。朋友们在此合影,准备走进这座浓缩了昆仑地质变迁与人文故事的殿堂,开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格尔木将军楼公园以1956年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为核心,2009年开园,主打纪念慕生忠将军及“两路”建设。含筑路群雕、天路纪念塔、青藏公路纪念馆,是国家4A景区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格尔木传承“两路”精神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驻足于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的天路纪念塔下,仰望着这座象征信仰与奉献的巍巍丰碑,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仰。那一刻,我仿佛不仅是站在塔前,更是站在一段用生命铸就的历史面前。</p> <p class="ql-block">蓝天之下,格尔木站大气恢弘。站前“中国盐湖城欢迎您”的花雕,融合昆仑、祥云元素,满是热忱。作为交通要地,它正以开放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开启盐湖与高原的精彩旅程。</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幕下,站前那座以巨手擎镐为主题的“开拓”雕塑,既是劈山筑路英雄史诗的凝固,也默默见证着这座高原枢纽如何承载着“两路”精神的基因,在新时代的车流人海中,续写着新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时光的画卷,在此轻轻卷起;地质五队的诗篇,却永远没有句点。愿我们散作满天星辰,在各自的城市里熠熠生辉。格尔木的月光会记得我们,我们也终会记得,彼此最好的模样。珍重,我的队友!珍重,我们的格尔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