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度过了炎炎夏日,初秋的微凉送来了清爽。被酷暑拘谨了一个夏天的心,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放飞。2025年9月15日,我们一行四人,开启了重庆——三峡——武汉的畅游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山航下午15:10的航班直飞重庆,原定中午12:00从家出发,送机师傅说飞机晚点一小时,改为下午一点钟从家出发,一小时十分钟后,到达胶东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办理完行李托运及安检,时间还很充足,我们就在机场拍照等候,以缓解等待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飞机翱翔于天际,朵朵白云变换莫测的形态,在阳光的照耀下,披上了金色的华纱,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晚上8点,我们到达重庆江北机场。司机接机后,入住君巢·米拉酒店(冉家坝花卉园轻轨站店)。</p> <p class="ql-block">落地重庆,巴山渝水的风韵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喜不自禁,随即与初次相遇的巴山渝水,风情相拥。</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到达重庆后,晚上去洪崖洞看夜景,导游说晚上堵车厉害,不建议去,可以待明天晚上登船后到六楼甲板上观看。又因航班晚点延误一个小时,就取消了外出看夜景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9月16日,开启重庆市内一日游。早上导游到酒店接上我们,还有烟台的两位团友,组成了六人小包团。</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第一站是——渣滓洞。</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民国九年(1920年)由程尔昌创办,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该煤窑,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的政治犯全部迁于此关押。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渣滓洞附近的路边上,盛开着一簇簇紫色的花朵,淡雅清新,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前来参观,向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距离白公馆2.5千米。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一个连驻守。</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p> <p class="ql-block">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烈士就关押并牺牲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进入院内,白色的墙壁上写着各种标语和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p> <p class="ql-block">刑讯室里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各种刑具,它们曾通过反动派的黑手残酷的折磨过关押在这里的革命志士。</p> <p class="ql-block">看守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狱中优待室</p> <p class="ql-block">女牢一室,这里关押过江竹筠、马秀英、邓惠中等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江竹筠烈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江竹筠在狱中用竹签子笔写了最后一封家书给照料儿子的谭竹安,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马秀英烈士</p> <p class="ql-block">邓惠中烈士</p> <p class="ql-block">楼下二室</p> <p class="ql-block">楼下三室</p> <p class="ql-block">楼下四室</p> <p class="ql-block">国墙缺口</p><p class="ql-block">1949年夏天,该围墙因暴雨冲刷坍塌,狱方借故停止放风。经过难友们的斗争,狱方同意由难友们自行修复。难友们借机将木棒、碎石块等杂物混入修复的墙中。同年10月,该墙因雨水冲刷再次断裂,狱方再无暇顾及修复。大屠杀时,部分幸存者冲出燃烧的牢房,合力将该墙推倒突围,不幸遭岗楼上的特务扫射,仅十余人脱险。</p> <p class="ql-block">围墙缺口</p> <p class="ql-block">经过中正室门口,到达二楼牢室。</p> <p class="ql-block">春节联欢会</p><p class="ql-block">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渣滓洞看守所,难友们喜悦万分,激动不已,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胜利。农历大年初一,在策反对象一-看守黄茂才的帮助下争取到开门大放风的机会,他们在牢门上贴出春联,互赠自制的贺年片,在放风坝载歌载舞,举行了“春节联欢会”。</p> <p class="ql-block">狱中学习</p><p class="ql-block">漫长的黑牢生活,成为考验革命者意志的炼狱。为了迎接胜利,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建设新中国,难友们在狱中秘密组织学习小组,互相鼓励,坚持不懈,努力学习。</p> <p class="ql-block">狱中追悼会</p><p class="ql-block">1948年 12月15日,关押在渣滓润看守所的新四军战士龙光章因患病未得到治疗病死牢中。为抗议狱方对“政治犯”的非人待遇,各室难友相互商议,决定发动全狱难友,开一场大规模的斗争。难友们派出代表与所方交涉,提出为龙光章开追悼会等四项条件,通过数次谈判和全体绝食斗争,所方被迫接受全部条件。这次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坚定了革命者战胜敌人的意志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铁窗诗社,是由狱中的诗歌爱好者组成的秘密文艺小团体,成员有20余人。1949年农历大年初一,他们利用“春节联欢会”,秘密聚集楼上一室,宣告“铁窗诗社”诞生,这是铁窗诗社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集体活动。铁窗诗社成员创作新旧体诗 50 多首,由于看守所特殊的环境,诗歌传递主要以口传为主,大部分诗稿在“11·27”大屠杀时被烈火烧毁,流传至今的仅 20 多首。</p> <p class="ql-block">集反和营救</p><p class="ql-block">身陷囹圆的革命者始終为有朝一日冲出牢狱而不懈努力。他们尽一切可能作越狱准备,有组织地策反看守并取得成功,渣滓洞医官刘石人,看守黄茂才、唐友元、徐兴宗等冒险为难友送信送药,沟通狱内外联系。</p><p class="ql-block">在狱内党员不断对看守进行策反时,狱外的地下党组织也一直为解救狱中同志而不断努力。除通过个别上层人物和个别社会关系,营救一些同志出狱外,还有计划地准备武装劫狱。从1949年9月至大屠杀前,中共川东特委和川康特委曾两次计划武装劫狱,但因各种原因,营救计划未能成功。</p> <p class="ql-block">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大多数都是在1948 年因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的叛变和川东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而被捕的。这血的教训无比沉痛、无比深刻!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交换意见,从内部找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并相互叮嘱,谁能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转达这血与泪的嘱托。</p><p class="ql-block">1949 年12月25日,在国民党制造的“11·27”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向中共重庆市委上交了《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报告总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七部分是“狱中意见”,共八条,3000 余字。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胡康民对其进行了提炼。</p><p class="ql-block">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奋斗经验总结,每一条都是发自肺腑;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深刻思考,字里行间浸透着血与泪;</p><p class="ql-block">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衷心希望,活着的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狱中八条”</p><p class="ql-block">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p><p class="ql-block">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p><p class="ql-block">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p><p class="ql-block">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p><p class="ql-block">五、切勿轻视敌人;</p><p class="ql-block">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p><p class="ql-block">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p><p class="ql-block">八、惩办叛徒特务。</p> <p class="ql-block">11·27大屠杀,十余名脱险幸存者。</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8日,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大会在重庆市青年馆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敬献了挽联,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张际春担任主祭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来到了磁器口。高大的温度计,代表着爱情的温度和重庆的高度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我在重庆。至此,四个直辖市皆涉足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来到陈昌银麻花店,我们买了一大堆的麻花、狗屎糖和蚕豆等,导游热情相帮,结完账出了门,导游没有带我们继续逛,就直接带我们上车奔赴下一个景点,看来我们的购物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她的预期了吧😆</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来到李子坝,看轻轨穿楼。</p> <p class="ql-block">来李子坝看轻轨穿楼的游客熙熙攘攘,其中不乏老外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轻轨列车在高空中如一条游龙,游走在繁华的都市中,行到这里,竟然丝滑如水般,驶进了高高的居民楼里,“轻轨穿楼”就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一列列轻轨列车,从居民楼里穿梭而行,这样的奇景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还成了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天才👍</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畔高楼林立,轻轨穿楼而过,游人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重庆人民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3.1万平方米。馆舍由主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涂山窑遗址、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五个场馆组成,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浩浩长江,滚滚东流。三峡,是万里长江最雄奇瑰丽的精华。</p><p class="ql-block">这是地球上极具造化伟力的大峡谷。地理上的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奇峰陡立,峭壁对峙,形成了享誉全球的瞿塘峡 巫峡、西陵峡。那雄伟之姿能壮大河之险,那神奇之力可绘山川之美!</p><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大河中最富人文情怀的大峡谷。文化上的三峡,是一首浪花淘尽英雄的交响曲,巴蜀文化、荆楚文化荟萃于斯,共生互融,巴敢楚韵荡人肠,高亢而平和,独特又神秘,既弥漫着人间的烟火,更充满着想象的张力!</p><p class="ql-block">200万年前,巫山猿人便华彩乐章!</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走进《壮丽三峡》展厅,三峡画卷徐徐展开,历史文脉奔涌不息,文化自信扑面而来。踏上了东亚人类进化史的征途:万千年以来,三峡先民勤耕不辍,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文化。从筚路蓝缕到百业兴旺,从孤帆远影到百舸争流,从蒙味混沌到诗满峡江,从敬畏天地到和谐自然、人文三峡奏响了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走进《壮丽三峡》展厅,三峡画卷徐徐展开,历史文脉奔涌不息,文化自信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楼正中央,矗立着两个巨大汉代“乌杨阙”,为汉魏时期石质建筑遗存,主阙高5.4米,属我国现存最完整仿木结构汉阙。</p> <p class="ql-block">乌杨阙</p><p class="ql-block">汉魏(公元65--265年)忠县将军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表征意义的楼观,常左右成对。乌杨阙石质,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于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自上而下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具有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对汉代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阙身雕刻青龙、白虎等图案,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神韵。</p> <p class="ql-block">楚蜀鸿沟</p><p class="ql-block">石刻地处今湖北、重庆交界处巫峡巴东段鳊鱼溪东岸,为淸乾隆年间荆南观察史李拔题书。三峡古代通航艰辛,常常季节性断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消退,方通行来”。由此,古人发出了楚蜀鸿沟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三峡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5万余件/套,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p> <p class="ql-block">嵌绿松石铜钫</p> <p class="ql-block">铜钲、铜甬钟。</p> <p class="ql-block">铜俎豆夹组合</p> <p class="ql-block">蟠螭纹铜提梁壶</p> <p class="ql-block">鸟形铜尊。</p><p class="ql-block">体呈鸟形,具有大雁头、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长28厘米、宽16.8厘米、高29厘米。通体饰有细密的羽纹,嵌满绿松石。</p> <p class="ql-block">三羊尊</p><p class="ql-block">这件商代的青铜器,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它以独特的造型引人注目,三只羊首高高耸起,与尊身完美融合,给人一种和谐而又威严的感觉。尊体上的纹饰细腻而精美,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三羊尊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钮錞于</p><p class="ql-block">高68厘米,重30公斤。虎钮的周围,分布着五组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1989年夏,该<span style="font-size:18px;">錞于</span>在红旗水库泄洪道巨石缝中被发现。錞于是古代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是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该虎钮錞于有“錞于王”之誉。</p> <p class="ql-block">凤鸟纹错银铜壶</p> <p class="ql-block">巴蜀符号</p><p class="ql-block">四川盆地战国一一西汉早期流行的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刻铸在铜容器、乐器、武器、工具上,并且作为铜印章的印文。对于这种图形与符号的组合,学者称之为“巴蜀符号”。</p><p class="ql-block">巴蜀符号中许多带有原始巫术色彩,如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这些符号单独不能解读,只有当它们构成特定的组合时才具有意义,且这种意义往往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平添了巴蜀符号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铜牵马俑及铜马</p> <p class="ql-block">雁形铜尊</p> <p class="ql-block">铜壶</p> <p class="ql-block">铜蒜头壶</p> <p class="ql-block">带柄铜釜</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釜</p> <p class="ql-block">铜提梁壶、“张氏吉羊”莲瓣纹铜勺</p> <p class="ql-block">分体铜釜、双耳铜釜</p> <p class="ql-block">铜洗、铜盘</p> <p class="ql-block">“巴郡守承”鎏金铜印</p> <p class="ql-block">偏将军金印、铜剑</p><p class="ql-block">这枚小巧而精致的金印,却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龟钮方形的设计,一寸见方的尺寸,重 108.95 克,含金量高达 96%,无不彰显着它的尊贵。印上刻有“偏将军印章”五字,字体古朴典雅,刀法娴熟。这枚金印不仅是汉代官印的珍贵实物,更是研究古代军事制度和官职体系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跋山涉水纤夫险</p><p class="ql-block">三峡水流波涛汹涌,河道蜿蜒险峻,传统木船逆流而上需要纤夫拉纤。纤夫们光脚行进在崎岖的江岸上,坚硬的岩石上,通过绳索以人力拖拉船只穿越险峻的三峡。三峡纤夫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勤劳、朴实、坚韧精神的代表。他们劳作时呼喊的号子——川江号子,响彻大江深谷。</p> <p class="ql-block">纤夫雕塑。</p><p class="ql-block">通过与纤夫雕塑结合的展示方式,生动还原了三峡纤夫拉纤的场景,让观者直观感受那段艰辛的航运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p> <p class="ql-block">纤夫雕塑</p> <p class="ql-block">拉纤留下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峡地区的**纤夫石(纤痕石)展示。</p><p class="ql-block">是三峡江段纤夫拉纤时,纤绳长期摩擦岩石留下的痕迹。纤夫们在三峡险峻江段拉船前行,纤绳日复一日磨损岩石,形成了这些深浅不一的凹槽。它是三峡纤夫文化的直接见证,反映了古代三峡航运的艰辛,承载着纤夫们的血汗与坚韧,也是峡江地区航运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体现了劳动人民在自然环境中拼搏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人文古迹</p><p class="ql-block">三峡不仅有雄奇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里的人们崇尚英雄、寄情山水、和谐包容。他们将心中的敬仰与情感树立在大地上,书写在书本里,镌刻在山石间,流传在口头中。涂山寺、黄陵庙、张飞庙、白帝城,承载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古老而神秘的巫文化,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漫长的时光里,遍布峡江的历史人文古迹早已充盈了山水的精灵,成为三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令人神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峡地区传统木帆船的复原展示,是三峡江段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用于航运、渔业等,适应长江三峡的复杂水文环境。三峡木帆船承载着峡江地区的航运文化,反映了古代三峡人民利用自然、适应长江航运的智慧,也是三峡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其船型、构造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与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三峡儿女自古便有敬仰英雄、尊重英雄的传统《后汉书》中记载的廪君便是率领巴人开疆拓土的英雄式祖先,东晋《华阳国志》中又有“蜀出相,巴出将”之说。他们对英雄的敬仰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从大禹到巴蔓子,从屈原到关羽、张飞、秦良玉……。在青山绿水之间,将英雄的形象树立在大地之上庙堂之中,时时凭吊,深深敬仰,形成了遗留千年的深厚的英雄情结。</p> <p class="ql-block">屈原祠相关展示。原位于湖北秭归归州镇“屈原沱”,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所建。后因葛洲坝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先迁至归州镇向家坪,又迁至茅坪镇凤凰山,是纪念屈原的重要场所。屈原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其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影响深远,屈原祠承载着对他的缅怀与对楚辞文化的传承,也是三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书《咏秦良玉四首》印本单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p><p class="ql-block">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迹。</p><p class="ql-block">嘉庆乙亥春分日州牧张师范</p><p class="ql-block">这块古代留存的石刻,但不知为何,在石刻的左侧竟然有今人的信息留存。</p> <p class="ql-block">刘镜源题记</p><p class="ql-block">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p> <p class="ql-block">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p><p class="ql-block">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迹。</p><p class="ql-block">嘉庆乙亥春分日州牧张师范</p><p class="ql-block">这块古代留存的石刻,但不知为何,在石刻的左侧竟然有今人的信息留存。</p> <p class="ql-block">刘镕经游白鹤梁诗</p><p class="ql-block">游白鹤梁</p><p class="ql-block">江水西来去自东,浪淘淘尽几英雄。</p><p class="ql-block">两三鸣鹤辜天渐,卅六龋鱼兆岁丰。</p><p class="ql-block">皇佑序诗刘转运,元符纪事黄涪翁。</p><p class="ql-block">扁舟载得潞州酒,醉听渔人唱晚风。</p> <p class="ql-block">“白鹤时鸣”碑刻。</p><p class="ql-block">民国丁丑年(1937年),由刘心源题刻。碑刻一侧雕刻白鹤立于奇石之上的图案,另一侧配有诗文,诗文内容描绘了白鹤在自然间的意趣,体现出文人对闲适自然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鹤梁水文题刻 </p><p class="ql-block">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5段,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为研究长江中上游水文规律、航运以及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与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罗河水尺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价值。白鹤梁上还有朱昂、黄庭坚、庞恭孙、王士祯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刻,有“水下石铭”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集文物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现存题刻有165段(1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p> <p class="ql-block">牧童花卉纹方形石水缸</p> <p class="ql-block">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水道”,三峡是其标志性河段,也是文化的华彩篇章。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在三峡留下灿烂诗篇,既托物言志、感怀时事,又吟诵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让三峡古诗在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闪耀着深邃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这是重庆合川铜梁洞的“洞天府地”摩崖石刻。刻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秋,由陈之燡、刘景墉、陈之萱题刻。</p><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是道教对神仙居所的称谓,此石刻体现了铜梁洞作为道教胜地的文化地位,也反映了当地对道教神仙境界的向往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华阳国志》记载,三峡先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先民们既感恩大自然的厚赐,又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于是,在三峡地区便留存下了许多古老文化的遗迹和传说。从沿江的刻石岩画,到山间的凿龛造像,从云烟缥缈的巫山神女峰,到众多埋藏在地下的文物,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宗教艺术更贴近世俗生活。如今,这些古老的文化既蒙着神秘的面纱,又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而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云阳大梁岩画,属于汉代文物。原位于重庆云阳县巴阳峡内,因三峡工程切割搬迁至博物馆。画面以阴刻手法刻画了聚落(或楼船)、仓、巫师、鱼幡、錞于等元素,展现了巫师做法事的场景。反映了巴人原始的巫祭文化,画面古朴神秘,是研究三峡地区古代民俗、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太阳人石刻,属于新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距今约7000年。它1998年出土于湖北秭归县东门头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太阳图腾崇拜文物。石刻上刻画着头顶23道光芒太阳的神人形象,腰部两侧还有星辰图案,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宇宙的认知,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宜昌天然塔</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晋代,现塔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原址复建,塔高48.3米,塔身7级。大门面江,门额正中刻“天然塔”三字,两边石门柱阴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三峡沿江两岸的塔,普遍有“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的功用。天然塔的名称又寓意“以人为之力,行天然之事”,彰显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在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旁边是重庆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世贸天台131</p> <p class="ql-block">自费98元,乘观光电梯到达56楼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在56楼的观景平台,可以环视渝中半岛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看看机长同志,为了拍摄效果,不惜屈就尊驾,从护栏空里做出去拍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一把“竖琴”垂直插入嘉陵江江心,托起了网红桥——千厮门大桥,在这桥上是观看洪崖洞景色的最佳打卡位。</p> <p class="ql-block">高高耸立的楼和平躺在楼顶的楼,交织出了来福士的壮美景观,只可惜行程时间问题,这次就与“来福士”擦肩而过了。</p> <p class="ql-block">江水之上大桥飞架,江水两岸高楼耸立。</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和长江在这里相会,嘉陵江清澈与长江的浑浊初遇时,形成了不相兼容的姿态,生成了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的景色,类似鸳鸯火锅,之后嘉陵江便完全融入了滚滚长江。</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平台里,还有这么一处景观,旋转楼梯上花儿朵朵,粉嫩可爱,拍照还挺出片😊</p> <p class="ql-block">一路繁花,温馨浪漫。</p> <p class="ql-block">花儿朵朵,如沐春风。</p> <p class="ql-block">与花儿相伴,生好运相随。</p> <p class="ql-block">我在其他地方都会想你,但是,我在重庆没空想你哦😄</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长江观光索道</p> <p class="ql-block">飞跃山城,鸟瞰重庆。</p> <p class="ql-block">日观山城,夜瞰灯海。不坐索道,白来重庆。</p> <p class="ql-block">闪着金色光芒的希尔顿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长江索道上可以看到东水门大桥,还看到了停靠在朝天门17号码头的长江黄金5号游轮🚢,我们今天下午五点钟将在那里登船起航。</p> <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是成渝潮流新地标,往返于渝中区的新华路和南岸区的上新街,于1986年3月20日动工兴建,于1987年10月24日竣工开通运营。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4分30秒,最大载客量65人,日运客量1.05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相向而行,运送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到不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解放碑。</p><p class="ql-block">经过山茶花广场,前往解放碑。</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最初兴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p> <p class="ql-block">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直达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周围有花圃。</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广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城市宣传片,这一刻,我和“我在重庆”相遇。</p> <p class="ql-block">在两江环绕的渝中半岛,高楼林立,繁华时尚,街头小憩,随心随意。</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整体呈火红色,色彩极为抢眼,近看像一根根“筷子”层叠堆积而成,远看则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造型奇特与周围的建筑形成强烈反差,极富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它就是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始建于2008年,于2013年完工以后即成为了城中奇特建筑地标。</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洪崖洞</p> <p class="ql-block">在洪崖洞11楼上,立有一块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漫步重庆街头,标志性的景物随处可见,各不相同。洪崖洞顶楼上的爱心💗宠粉景观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洪崖洞,我们先来到11楼,从高处观看洪崖洞周围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北临解放碑沧白路,南接滨江路。洪崖洞分为11层,高达79米,总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公元前316年),洪崖洞为一军事要塞。宋代时,洪崖洞是一座石窟寺庙。洪崖洞之上建有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重筑重庆城、新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始为闭门,洪崖洞与之成为一体。洪崖洞在明期时已成为一个商业街区,在清代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码头,属于重庆的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洪崖门损毁,人们在洪崖洞聚居,搭起吊脚楼,筑成纸盐河巷。抗日战争时期,洪崖洞是重庆市民的避难所。</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崖洞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成为重要旅游景点。2003年,洪崖洞正式拆迁重建。2006年,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建成,于同年9月开业。景区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洪崖滴翠等景观组成,内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巴渝民间工艺品等店铺。洪崖洞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同时也是重庆首个百亿级商圈的代表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里的李若桃酸奶是网红店,来上一杯尝尝吧😊</p> <p class="ql-block">从11楼乘电梯下到一楼,来到江边,吹一吹两江交汇的江风,感受一下洪崖洞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洪崖洞的洪崖滴翠景区,这里人山人海,拍照位置全靠抢。</p> <p class="ql-block">洪崖滴翠是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核心自然景观,作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献记载。该景观因崖顶林木蓄水形成溪流,经大阳沟、会仙桥至洪崖洞处形成飞瀑,旱季水珠滴落如绿珠碧玉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北宋诗人黄庭坚以"珠飞高崖落,翠涌大江流"描绘其瀑布景象。</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下打个卡,又了却了一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独特的设计建筑风格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旅客,人如潮涌,摩肩接踵,使其热度不断升高。</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钟,重庆市区的行程接近尾声。司机把我们送到朝天门17号码头,游轮工作人员在岸边接待,办理好行李交接,由“棒棒”给挑到船上,我们轻装登船。</p> <p class="ql-block">长江黄金5号游轮,正停靠在东水门大桥下,等待四方来客登船。</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坐船游三峡花费高,收的就是智商税。我认为不能这么想,虽然不同的方式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但是过程不同,感受就不一样,我想要的就是享受游轮上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今晚就要离开重庆,感觉有点恋恋不舍,有点意犹未尽,我想我还会再来的,再来慢慢的逛、慢慢的耍、慢慢的品味重庆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登船后,到前台办理入住,稍事休息后到二楼餐厅用晚餐。此时,船上广播宣传,普通舱可以加钱升舱,到六楼餐厅吃饭,那里人少、饭菜品种更多,环境更好。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选择升舱,本来也吃不多,二楼餐厅的饭菜选择性的夹一点都吃不了,就没去多花钱升级,主要咱也不是钱多没处花的主😄</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来到六楼甲板上,已是灯火通明,星空璀璨。</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方的东水门大桥,火红的桥身宛若游龙,横跨长江。</p> <p class="ql-block">长江里的游船,装饰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往返穿梭着。游客在甲板上挥动着手臂,和我们船上的游客呼喊着打招呼,我们热情的回应着,双方你来我往,热情奔放!这一刻,虽然人与人之间是陌生的,但是心与心之间却是相通的,那就是对幸福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我感觉,这一刻好幸福,好激动!这一刻,我心灵的愉悦,终生难忘!只可惜,光顾着彼此雀跃呼应了,忘记留下影像了。</p> <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在夜色中继续着它的繁忙。</p> <p class="ql-block">天空上一架架飞机轰鸣而过,山城的水陆空交通网,迎送着四面八方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在甲板上看了一会夜景,感觉有点累,就回到房间休息,没想到竟然错过了船行重庆市区江段的夜景,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游轮上缓缓起航,载着漫天的星辰,载着我对重庆的眷恋驶向长江三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