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静静立在山脚,蓝红相间的飞檐在秋雾中若隐若现,像从古画里伸出来的一角。金色的“龙隐寺”匾额沉甸甸地挂着,仿佛压住了整座山的呼吸。我站在这儿,脚下是平整开阔的蓝色广场,干净得像是刚被秋雨洗过。远处青山连绵,云雾在山腰缠绕,不紧不慢,如同庙里的香火,袅袅地升着。</p>  <p class="ql-block">平凉龙隐公园,就藏在这片山水之间。它不张扬,却自有分量——湿地、人工湖、草坪、儿童乐园,还有那座让人一眼记住的牌坊,都是2020年一锹一铲种下的希望。这是黄河流域生态扶贫的成果,也是城市边角地重生的模样。四年后开园,它已长成一片绿意盎然的肺叶,静静呼吸着泾河北岸的风。我来的时候是2025年10月8日,秋意正浓,整个公园像被阳光镀了一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道走,小路弯弯曲曲地伸进林子深处。水是蓝的,路也是蓝的,偶尔掺进一道红,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树叶开始泛黄,风一吹,就有几片打着旋儿落下,落在肩头,又滑进衣领,凉悠悠的。远处那座塔影影绰绰地立在雾里,看不清模样,倒像是从某个旧梦里搬出来的景。走着走着,人就安静了,脚步也轻了。</p>  <p class="ql-block">再回到牌坊下,天色更沉了些,云压得低,山色却愈发清润。蓝红的彩绘在阴天里竟不显艳俗,反倒透出几分沉静。那块“龙隐寺”的匾额,在灰蒙蒙的天光下依旧闪着微光,像一句不肯熄灭的誓言。树影婆娑,把斑驳的光影洒在石阶上,也洒在来往的游人身上。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屋檐时,那一声轻轻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看,整个公园像一幅摊开的绣毯。红蓝步道是丝线,草地是底布,树木是绣上去的花叶。山脉在远处勾出轮廓,建筑隐在林后,不争不抢。秋日的阳光虽淡,却把一切都照得通透。我沿着步道慢慢走,脚下的颜色从蓝变红,又从红变蓝,仿佛踩在季节的脉搏上,一下,一下,跳得从容不迫。</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那座高塔与群山相望的瞬间。塔身挺拔,山势绵延,中间隔着一片五彩的植被,红的、黄的、绿的,层层叠叠,像是秋天亲手织的锦缎。步道在这里拐了个弯,顺势把人引向更深的林间。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和谐,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自然与人心慢慢磨合出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小径两旁的树,叶子已染上金黄,风一过,整条路都在发光。红蓝相间的路面像是流动的河,载着散步的人缓缓前行。远处那座传统建筑静静立着,飞檐翘角与山势呼应,仿佛它本就该长在这里。几个游客走走停停,有人拍照,有人只是站着发呆。我也放慢脚步,任秋风穿过指缝,把一丝凉意送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石阶从牌坊前一级级铺展开来,庄重而不失温度。栏杆上的雕饰在阴天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被时光一笔笔刻下的记忆。背后是绿地,前方是来路,抬头是牌坊,低头是脚步。这里不像景点,倒像某个仪式的起点——你不必知道要去哪里,只要愿意走,总能遇见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的牌坊,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蓝与红被云层压得沉稳,不再跳脱,反倒透出一种历经风雨后的笃定。宽阔的蓝色道路向前延伸,红边如线,像是为秋天缝上的一道边。远处的城市轮廓模糊,而这里,却清晰得如同心底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走在这里,人不自觉地放轻了声音,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安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