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去了湾区之眼,回来休息了一下。临时起意,决定跑到南昆山云顶温泉去泡一泡碳酸温泉,在那儿住一晚上。我们说走就走,也没有什么准备,带着游泳衣就出发了。好在10月5号是在假期中间,不担心堵车,1小时50分钟到达!</p> <p class="ql-block">下面那些红顶别墅和旁边的楼房都是烂尾楼,不知是哪个倒霉蛋修的?</p> <p class="ql-block">入住的是云顶温泉里的威士忌酒店,名字就够特别,一进门就看见大厅中央悬着两个巨大的铜制蒸馏器,阳光从高处的玻璃顶洒下来,照得那铜器泛着温润的光。四周是深木色的结构,现代中带着复古的庄重感。酒店楼栋都用威士忌的名字命名——波本、雪梨桶,连喷泉都做成了酒罐的模样,看得出老板对这酒文化是真上了心。虽然我们不懂酒,但光是这氛围,就让人觉得像是误入了一座藏在山里的酒庄秘境。</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每个入住的客人还可以得到一瓶获奖的威士忌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温泉其实是硅酸氟泉,当地人叫它“美人泉”,据说泡完皮肤滑溜溜的。园区里大大小小的池子有上百个,错落分布在绿树山石之间,有的藏在竹林后,有的架在小坡上,走几步就遇见一个新池。玫瑰池、贵妃池、中药池……名字一个比一个风雅,每个池子又都小巧,刚好容下两三人,私密又惬意。假期中间人不少,但不显拥挤,孩子们在水乐园里尖叫嬉闹,大人在热池里闭眼养神,山风一吹,满身的疲惫都被泡软了。</p> <p class="ql-block">威士忌楼到老楼,中间有玻璃栈道连接,直通老楼中餐厅。</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豪华红木桌椅!展示老板很牛!</p> <p class="ql-block">我们晚上吃完晚饭以后,去泡了温泉,有各种各样的什么贵妃呀,玫瑰啊等各种美人池吧,还有各种中药的、各种花儿的池子,据说有150多个池子。但是每一个池子都很小,也就是能装得下两三个人那样的小池子。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自己的住房里再泡了一次!总的来讲,我的感觉是比较舒服的,住房的格局和设施感觉也都还是比较宽敞,比较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早上泡完私家温泉,还有时间,就忙着完成水彩作业。</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就返程了,路上我们出于好奇,就去了正果古镇。这里是古镇在增河边的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镇口立着一座古朴的牌坊,雕花细致,字迹沉稳,我们的车只能停在河边,然后徒步走进去。</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块石碑,密密麻麻刻着正果一千五百年的故事:从南越王的婚事,到“牛仔佛”修成正果,再到抗战第一枪的旧址……历史不是被展览的,而是融在街巷里。另一面墙上,壁画绘着古人树下论道,凤凰盘云,莲花盛开,色彩虽艳却不俗,像是把老镇的灵魂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上的壁画,中央一个大大的“龙”字,金鳞翻腾,气势十足。旁边是山河与人物,仿佛在讲述这片土地的过往。浮雕上的婴儿与莲蓬,寓意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正果这个名称相传是当地的一个牧童 ,自幼便有佛缘,后在正果镇瑞山的一块岩石上坐化得道,修成正果。因其俗名中有“宾”字,且被尊为得道者,故信众和后世记载多尊称其为“宾公佛”或“牛仔佛”。正果这名字,原就来自“修成正果”,如今看来,不只是佛家语,更是这片土地在岁月中沉淀出的圆满。</p> <p class="ql-block">老街不长,却走得人舍不得快。灰瓦屋檐下,遮阳伞撑开一片片阴凉,有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子,有人在摊前买一卷“网油卷”。店铺招牌是手写的,字迹歪歪扭扭却亲切。阳光斜照在石板路上,影子拉得老长,时间仿佛被拉宽了。</p> <p class="ql-block">古镇,青砖老屋、红灯笼、石板路,连空气都变得慢了。街道不宽,两旁是低矮的铺子,有的卖凉粉,有的现磨豆浆,石磨还在转,黄豆香混着晨露味儿扑面而来。一位大姐在摊后忙活,口罩也挡不住她利落的手势,金属桶上贴着“陈皮绿豆”“凉粉”,食材清亮亮地盛在盆里,看着就干净。</p> <p class="ql-block">一块宣传牌立在巷口:“绣花功夫 老街焕新颜”。原来这些年,老街在悄悄变好——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修旧如旧。政府带头,居民跟上,私房改造成小店,摆摊的进了铺面。如今一年两百多万人次来玩,但没变成千篇一律的“网红街”,它依然有生活,有烟火,有属于自己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很有意思,公鸡,狗,腌肉,腊肠,真是人间烟火,生活气扑面而来——门面是精神图腾,巷子里是舌尖乡愁,两者并存,毫不违和。</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位大叔正推着石磨,黄豆在磨盘间缓缓流转,成浆流下。他不紧不慢,像是在完成一件仪式。这石磨不是摆设,是真的在用。旁边“现石磨豆浆”的招牌下,一阵阵豆香钻入鼻孔,我受不了诱惑,也要了两碗豆腐脑坐下来慢慢吃。</p> <p class="ql-block">看着小哥麻利地推磨,我想自己应该也可以,不就是磨豆浆吗,结果上手才知道这是需要技巧嘀,我推不出去也拉不回来,费老劲转不了一圈,只好尴尬地作罢!¯\_(ツ)_/¯</p> <p class="ql-block">嘿,拉不过来,整个身子都在使劲!没掌握技巧!其实用手握着磨把反而没有那么费劲!</p> <p class="ql-block">这个正果寺可是让我刮目相看了!</p><p class="ql-block">正果寺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为纪念北宋牧童余宾公得道成佛而建。据传,宾公8岁出家修行,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于瑞山坐化,僧徒将其肉躯装塑成佛,寺院因此得名“正果”,寓意“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获赐“敕封昭显”门额,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正果寺依山面南而建,为三进三栋的古雅建筑,融合岭南民间艺术风格,以“三托”(莲花托、燕子托、龙凤托)和“三雕”(石雕、木雕、浮雕)工艺著称。寺门高悬“正果寺”三字,对联写着“果成大菩提,正行极觉路”,香炉前供着水果,几位香客静静上香,脚步轻,话语少,庙里有种说不出的安定。</p> <p class="ql-block">看这张图,我们还有好些地方没有拜到!</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殿后门,供着观音菩萨像,这座像玩喜欢,就拍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好多块瓷砖拼起来的壁画,挺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南宋文天祥、陆秀夫,明代海瑞,近代孙中山、蒋介石、朱德等均曾瞻仰宾佛。</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宾公佛肉身塑像。</p><p class="ql-block">相传宾公佛屡显灵异,如明代救回落水儿童、清代助乡民抗洪,故寺院塑有三尊“行佛”,供巡乡驱邪。右侧设观音阁,寺东1.5公里处存北宋摩崖石刻“成佛岩”。</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果寺侧面的大殿,雄伟壮观,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本以为只是前面的那几进院子,没想到侧面有这么大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这个殿叫毗卢殿,可能是才建起来的,外面还没有涂漆,但是里面却金碧辉煌,几个塑像也雕刻的非常的精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主殿,三尊金佛端坐中央,背后是雕工繁复的屏风,金灯垂落,流苏轻摆。窗外绿树成荫,光斑洒在佛前的花篮上,连空气都显得澄澈。信徒们低头合十,香火不断,这庙不只供神,也供人心。</p> <p class="ql-block">正果寺内保存的碑石是了解宾公佛传说最直接的历史物证。据寺内碑石记载,“记岭南列刹相望,惟吾增正果寺宾公之肉身与韶关南华寺六祖慧能肉身在焉”,这为宾公佛“先有其人,后有其佛”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重要的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立的《敕封昭显宾公佛碑记》,该碑刻不仅记述了历代皇朝赐予宾公佛的封号,还详细记载了宾公佛的来历及其显灵事迹。碑文中记载了两件有据可考的事迹:一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匪寇陷城,绅民团练迎佛祈祷,遇战辄胜,据俘获的匪寇称,接仗时见官军旗帜上均大书“宾公”字样,因而惊溃,官军乘胜收复县城;二是光绪三年(1877年)春,大水为灾,县属围堤岌岌可危,乡民祈佛庇佑,率众打宾公旗帜抢险救堤,最终洪水消退,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镇外一处空地,堆着整齐的原木,纹理清晰,像是刚从山里运来,估计是用作建大殿的!旁边有座白墙建筑,现代却低调,与老镇不争不抢。木材与绿树相映,像是在说:新与旧,本就可以共存。</p> <p class="ql-block">看,寺庙里的僧舍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殿也很雄伟,里面供着好多个关公!</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和关公殿的介绍</p><p class="ql-block">伽蓝殿是求四方来财,八方进宝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僧伽"指僧众;"蓝摩"意为"园",指的是"僧众的居住地""佛教寺庙",是佛寺的统称。伽蓝(qie lan)在发音上与"钱来"相近,因此民间常将伽蓝神视为武财神关公,也会把伽蓝殿称为财神殿。本殿主体为一主二协侍,主尊为坐像关公,协侍一为捧印关平一为持刀周仓。关公静坐观春秋,不怒自威摄受众生,净化其实心灵使之取财有道,福德自来。头顶华丽庄严祥雲天盖,喻关公义博雲天,福德财福无穷有。极彩为天然矿物颜料画彩。佛俱为上木柚木精工制作,其上金俱为紫铜手工联刻立体图案,表面贴二十四K金金箔,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伽蓝菩萨</p><p class="ql-block">守护众弟子的财富与安全</p><p class="ql-block">伽蓝殿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即指保护伽蓝(寺庙)的诸位菩萨。根据《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所述,有十八位神抵护法伽蓝包括: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颂、广目、眼、彻听、彻、遍视,十八伽蓝神统称伽蓝圣众菩萨。他们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共同守护着寺庙的安宁。而在大众心中,伽蓝菩萨(关公)是最为熟悉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关羽与伽蓝菩萨</p><p class="ql-block">关羽,也称关公,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名将,以刚正不阿和忠肝义胆著称,还有首屈一指的战力,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孙权为遗祸江东将关羽首级献到洛阳。</p><p class="ql-block">《佛祖统纪卷六》中提到,关羽败军身亡后,曾在玉泉山显灵,后接受智者大师的度化,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后人们称伽蓝尊王、伽蓝千岁,将他视为伽蓝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关公在民间有极大的名望,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关羽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祇。后来佛教在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蓝菩萨"。</p><p class="ql-block">在佛教寺院里,伽蓝菩萨与韦陀菩萨并称为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居右,韦陀菩萨在左,二者共同庇佑着佛门净地。正果寺天王殿供奉韦陀菩萨,寺院单设一殿,名曰伽蓝殿,专供关公,可见关公作为伽蓝菩萨在本土佛教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在寺院,僧众们每日早晚课诵时都会虔诚地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款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剧永安宁。"那一声声的唱诵,表达了对伽蓝菩萨护法护教殊胜功德的深深感恩。</p><p class="ql-block">僧众进入伽蓝殿,感受武圣关羽的威严与忠诚,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在佛教中的护法作用,体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哇塞,这一根根粗壮的原木横在地上,应该是做大殿主梁的。人在它面前很渺小!树影斑驳,阳光正好。这画面莫名让人安心——传统在,现代也在,谁也没把谁赶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趟,从温泉的暖意,到古镇的静气,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出走。我们没做攻略,也没赶景点,但每一步都踩在了生活的节拍上。云顶的水泡软了身体,正果的风拂静了心——有时候,最好的旅行,就是说走就走,走到哪儿,心就落在哪儿。</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正果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