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的词魂与传说》

一帘幽梦

<p class="ql-block">  在封建时代的信仰体系中,自然万物与日常器物皆可有神——河中奔涌着河神,山间盘踞着山神,就连家中灶台也供奉着灶王爷。每逢除夕,灶台上总要贴上灶王爷画像,配着“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联语,祈求岁岁安康。而鲜为人知的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莲藕,也有一位专属的“藕神”,她便是宋代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家乡在济南,这座城因大明湖而多了几分灵动。每至盛夏,大明湖便成了荷花的世界,粉瓣绿蕊在碧波间舒展,清香漫过湖畔,沁人心脾。在大明湖西岸,垂柳如帘,掩映着一座小巧的藕神祠,静谧地立在湖光山色中。祠门两侧,“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的对联意境悠远,勾勒出湖畔的清雅景致;步入祠内,廊柱上的另一副对联更引人遐思——“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祠中供奉着一尊女神塑像,墙面绘着藕神相关的壁画,看到这里,人们便会恍然:这藕神,正是那位写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  这位千古流芳的才女,一生却饱经坎坷。她生于宋金战乱之际,北方故土沦陷后,与丈夫赵明诚一同南渡,在颠沛中守护着家中的金石文物。然而命运弄人,赵明诚病逝后,无儿无女的李清照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带着珍贵的藏品四处漂泊,生活困顿不堪。此时,南宋小官张汝舟觊觎她手中的古玩,假意托人求亲。李清照渴望能有安稳归宿,便应允了这门婚事,却没料到婚后张汝舟的贪婪嘴脸彻底暴露。不愿妥协的李清照,毅然选择向官府举报张汝舟的违法行为——按照宋朝律法,妻子控告丈夫,无论对错,女方都需入狱。即便如此,她也不愿与恶人相伴,最终在正直官员的帮助下,虽身陷囹圄却很快获释,这段短暂的婚姻也随之终结。此后,李清照的漂泊之路更显孤寂,她在杭州度过了二十余载,最终在67岁时默默无闻地离世,至今其葬地仍是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  而李清照成为“藕神”,不过是百余年的事。清朝同治年间,几位济南文人墨客在大明湖游玩时,偶然发现了湖畔的藕神祠——彼时庙宇早已破败,祠内藕神塑像也斑驳得看不清模样。他们觉得,大明湖这般清雅之地,藕神理当是位有分量的人物,思来想去,便想到了济南籍的李清照。这位才情卓绝、命运跌宕的女词人,与大明湖的荷藕意境相融,恰是藕神的最佳人选。于是,文人们募资修缮庙宇,以李清照为原型重塑藕神塑像,从此,这位宋代词宗便成了大明湖畔专属的“藕神”,伴着年年盛夏的荷香,留在了故乡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