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的胡杨林

暗香

<p class="ql-block">终于有了一个长假,也终于没有浪费这个长假。节前经过不断的筛选,再筛选,确定了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胡杨林的行程。</p><p class="ql-block">7天长假穿越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开启了一次辛苦却又值得的旅行。行程第五天,来到向往已久的额济纳胡杨林。</p><p class="ql-block">据查证,额济纳现有胡杨林38万亩,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另两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p><p class="ql-block">胡杨俗名胡桐,蒙古语叫“陶来”,已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生命力旺盛得惊人的沙漠植物。据说它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p><p class="ql-block">10月5日7点半进入景区,便进入了一个秋天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从一道桥进入。一进门,便被那蜿蜒的木栈道引着,往深处走。两旁已是些零星的胡杨,算是序曲,引着人去想那正文该是何等的辉煌。走不多远,便听见水声潺潺,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开阔的水泊。这水,便是额济纳的灵魂了。</p><p class="ql-block">入景区前,导游叮嘱,额济纳最美的部分在二道桥、四道桥、七道桥,我们从一道桥直奔二道桥。</p> <p class="ql-block">二道桥还未走近,心便先醉了三分。那是一种怎样磅礴而沉默的色彩啊——仿佛上天在绘制这片土地时,不小心打翻了整个秋天的调色盘,所有的金、所有的黄,都毫无保留地倾泻于此。踏入林中,脚步不由得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场做了千年的金色梦境。</p><p class="ql-block">进入二道桥景区,林间疏阔处,竟藏着几汪清浅的水洼,像大地偶然睁开的、清澈的眼眸。最美的,莫过于那极具魔幻的生死相依的胡杨的倒影了。虬(qiu)龙般的枝干,灿若云霞的叶,被水波温柔地接住,在水中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印象派的画作。真实的树与虚幻的影,一实一虚,一上一下,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瑰丽的世界。风过处,水面皱起细密的涟漪,水中的胡杨便微微晃动,仿佛从千年沉睡中苏醒,正对你颔首低语。一棵斜倚在水边的老树,它水中的倒影比它本身更显得恣意飞扬,仿佛那才是它不羁的灵魂。这一刻,真与幻的界限模糊了,让人顿悟:或许极致的美,本就是一场真实与虚幻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胡杨生得最好,也最是动人。它们的姿态,全然映在那一池澄澈的碧波里。水是极静的,风也仿佛屏住了呼吸,于是那水中的倒影,便清晰得如同另一个对称的世界。岸上的胡杨,枝干是遒劲的、苍黑的,带着风沙磨砺过的痕迹;水里的胡杨,却一下子柔和了,那苍黑化作了沉静的墨色,那曲折的线条在水波的微漾里,轻轻地、软软地荡着,像一首无字的歌,又像一个千年不醒的梦。金黄与碧蓝,现实与虚幻,就这样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光与影的谐奏,在这里达到了极致。和同行的妻子看得有些痴了,只觉得这水中的倒影,比那真实的树木更富于一种空灵的诗意;它滤去了一切岁月的粗糙,只留下最纯净的色彩与线条。</p> <p class="ql-block">“呜——”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将我们从凝视中唤醒。一列色彩斑斓的观光小火车,带着它特有的韵律,像一尾灵动的鱼,缓缓游弋在这片金色的海洋里。它是现代的造物,此刻却成了这幅古典油画中最点睛的动感一笔。</p><p class="ql-block">火车沿着蜿蜒的铁轨不疾不徐地前行,车里是游客们惊叹的笑脸,车外是静默了千年的胡杨。它穿行着,仿佛不是在空间中移动,而是在时间里巡游。它行进得那样从容,仿佛不是载着游人,而是载着一车的光阴,在古今之间做一次悠闲的穿越。它从我们身边驶过,驶向密林深处,车声隆隆,却又奇妙地反衬出整个林子更深沉的寂静。动态的火车与静态的胡杨,形成一种奇异的张力,仿佛一个匆忙的过客,正礼貌地造访一位位时间的长者。它像一根灵巧的针,将那一片片散落的金色锦绣,细细地缝合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地告别二道桥,乘坐观光车前往四道桥。</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二道桥以其金色梦幻的倒影为特色,那么四道桥则展示了胡杨古树参天而立的雄伟奇观。</p><p class="ql-block">深入四道桥的腹地,才能真正感受到“参天”的真谛。这些历经千年的英雄之树,每一棵都仿佛是用时间精心雕琢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有的挺拔如剑,直指苍穹;有的弯曲如虹,仿佛要揽月入怀。抬头仰望,从这金色的、交织的林网中望去,是那片令人心醉的湛蓝天空。几朵白云悠然漂浮,饱满而安详。在这蓝天的映衬下,胡杨的金色更显炽烈,仿佛在燃烧殆尽前,要将全部的生命力一次性爆发出来。这样的景致,壮阔得让人不禁心生怅惘。美到极致,原来也会带来一丝感伤,仿佛在提醒我们,所有的繁华都只是短暂的幻影。</p> <p class="ql-block">和妻子一道,不停的欣赏,不停的拍照,不停的惊叹。这里的一棵棵胡杨,它们的身姿是岁月的雕塑,皲裂的树皮如龙鳞般虬结,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与风沙对抗的千年记忆。当阳光斜照,这些古铜色的躯干会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坚毅如戍边的老兵。</p><p class="ql-block">当你躺在地上直视天空,天空,是这片金色舞台最完美的幕布。金黄色的树冠在高空交织成一片金色的穹顶,阳光被筛成流动的光斑,在林间地面轻盈跳跃。那蓝,是种澄澈的、高原才有的蓝,纯净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白云慢悠悠地飘着,蓬松柔软,仿佛伸手就能扯下一团。金色的胡杨、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构成了一种最纯粹、最饱和的视觉交响,强烈到几乎有些不真实。十月的胡杨叶,正经历着生命最绚烂的华章——从青绿到金黄,每片叶子都像被秋色浸透的金属薄片,在湛蓝天空下叮当作响。</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那些“千年不倒”的魂魄。有的古树半边已然枯朽,露出象牙白的骨骼,另半边却依然迸发着蓬勃的金黄;有的树干扭曲成不可思议的弧度,仿佛在狂风中凝固的舞蹈;还有的根系裸露地表,如苍劲的龙爪紧紧抓住脚下的每一寸沙土。</p> <p class="ql-block">和妻子一路赏景,一路感慨。秋天额济纳的胡杨,最配得上美到窒息四个字,让每一位游客深深陶醉,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与四道桥挥手告别,赶往七道桥。</p><p class="ql-block">七道桥的景色与二道桥、四道桥相比逊色不少,由于时间关系,未做停留,匆匆穿过赶往停车点。离别胡杨林景区。</p><p class="ql-block">回望那片在阳光下愈发显得沉静与神秘的金色丛林,心中并无离别的伤感,只有满满的富足。我们带不走一片胡杨叶,但那金色的波涛、水中的幻影、火车的笛声与千年的风骨,都已印在心底,成为我们生命中一枚永恒的、关于秋天与时间的书签。</p> <p class="ql-block">来之前,我想象过它的美——三千年传奇的胡杨,该是何等壮丽。可真正站在那些树面前,才明白任何想象都显得苍白。它们不是整齐划一的风景,而是以最恣意的姿态迸发着生命:有的在河边把金黄倒映成双,有的在沙丘上扭曲成挣扎的舞蹈,有的早已只剩下倔强的枯枝直指苍穹,像不肯倒下的纪念碑。最震撼的,是生与死在这里的纠缠——繁茂的、焦褐的、新生的、不朽的,全都站在同一片天空下。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胡杨林的美,不在于单纯的绚烂,而在于它把生命的全部形态——盛放、挣扎、坚守与寂灭,都同时摊开在你面前,毫不掩饰。</p><p class="ql-block">这种真实,比单纯的美丽更击中心灵。</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我总想着那水中的倒影。那虚幻的、易碎的美丽,与那真实的、历经千年风霜的树木,究竟哪一个更接近永恒呢?或许,胡杨自己早已给出了答案:它既将真实的苦难刻进年轮,也肯将最美的形影,交付与那柔波。它同时拥有了坚硬的真实与柔软的幻梦。而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所能带走的,也无非是那一片刻在心中的、金蓝交织的、水波荡漾的影子罢了。</p><p class="ql-block">此刻离别,胸口涌起的并非一般游历后的怅惘,而是一种奇异的充实与寂静。仿佛那些穿越了千年时光的胡杨,把它们的一部分魂,悄悄移植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带走的,不只是相机里定格的画面,更是某种沉甸甸的、关于生命韧性的见证。</p><p class="ql-block">再见了,额济纳。我不会说“我走了”,因为我知道,有一部分我,会永远留在这片金色的天地之间,陪着那些站成了永恒的树,一起聆听风与时光的对话。而我的行囊里,装满了足够照亮许多平凡日子的,金色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