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 中国道路(四)

老郭

<p class="ql-block"> 星火燎原 中国道路(四)</p><p class="ql-block"> ——聊聊与秋收起义有关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19)黄洋界上炮声隆——朱毛红军粉碎蒋介石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p><p class="ql-block">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区内,距茨坪西北约17公里,海拔1343米,因常年云雾弥漫如海得名“汪洋界”。该地属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地势险要,为湘赣边界军事要隘。</p><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在此发生,红军以不足一营兵力击退敌军四个团。</p><p class="ql-block"> 当时,朱毛红军会师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转移到桂东。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五个团,趁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p><p class="ql-block"> 8月30日晨,敌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在代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第一营营长陈安毅指挥下,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猛烈攻击。</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正当敌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开始轰击。湘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当夜撤退。黄洋界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争取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闻此大捷,专门赋诗一首《西江月.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偏师借重黄公略——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黄公略是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牺牲的最高将领</p><p class="ql-block"> 黄公略,1898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参加湘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8年7月,黄公略同彭德怀等领导平江起义。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开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1929年9月任红五军副军长,参与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p><p class="ql-block">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7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8月,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的战斗中,指挥红三军奋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三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后来,在战醴陵、攻吉安的战斗中,红三军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黄公略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在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二十八师等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九师独立旅。</p><p class="ql-block"> 1931年,黄公略率部取得白云山战斗胜利,毛泽东写下诗篇:“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由此,黄公略赢得“飞将军”美誉。</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率部转移途经江西吉安东固时,遭敌机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追悼大会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革命摇篮聚英才——从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走出的开国将帅</p><p class="ql-block">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不仅找到了武装斗争的中国道路,也培养锻造了一大批民族精英,他们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秋收起义的官兵中,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宋任穷、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被授予上将军衔。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郭鹏、韩伟、赖毅、谭希林、谭冠三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王耀南、龙开富、杨世明、余光文,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在伟大的井冈山斗争中,一大批优秀红军指挥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锻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5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占所有元帅的二分之一;粟裕、谭政、黄克诚3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占所有大将的三分之一;邓华、朱良才、李聚奎、杨至成、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赵尔陆、黄永胜、赖传珠14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王辉球、王紫峰、毕占云、杨梅生、李寿轩、肖新槐、张令彬、张国华、阳毅欧、赵镕、姚喆、周玉成、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20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张平凯、赖春风、刘显宜、黄连秋、郑效峰、陈云中、曾敬凡、龙潜、彭龙飞12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陈正人、江华、刘型、李立、李克如、吴仲廉、杨立三、张际春、周里、贺敏学、贺子珍、高自立、黄达、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寿祺、谭政文、肖明等担任了中央和地方重要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保留了一大批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工农红军指挥员,增强了红军的革命信念,培养了他们的革命意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积蓄了后备力量。</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是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红军队里每相违——罗荣桓是秋收起义走出的唯一开国元帅</p><p class="ql-block"> 罗荣桓是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走出的唯一开国元帅,所以讲到秋收起义,不能不介绍一下罗荣桓。</p><p class="ql-block">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从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协均中学和私立青岛大学读书,曾参加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爱国活动。1926年秋在私立青岛大学预科毕业后赴广州,旋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8月20日,罗荣桓、赵世当等领导农民武装攻占了湖北通城县城,组建了通崇农民自卫军,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首次成功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p><p class="ql-block"> 之后,罗荣桓率领通崇农民自卫军移师修水,参加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为秋收起义的三大主力之一,后随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我党政权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罗荣桓同志首创在通崇农民自卫军中设立党代表制度,并亲自担任党代表,使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为“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为毛泽东同志形成军队党建、党管武装、党指挥枪治军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其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底参加古田会议,被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任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直至长征“当年草上飞”,罗荣桓紧跟毛主席闹革命,战绩赫赫,功名累累。抗战时期,曾率兵开辟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为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开国元帅,是从秋收起义走出的唯一元帅,也是我军政工干部唯一元帅。</p><p class="ql-block">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悲痛不已的毛主席,动情地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草上飞,</p><p class="ql-block">红军队里每相违。</p><p class="ql-block">长征不是难堪日,</p><p class="ql-block">战锦方为大问题。</p><p class="ql-block">斥安每闻欺大鸟,</p><p class="ql-block">昆鸡长笑老鹰非。</p><p class="ql-block">君今不幸离人世,</p><p class="ql-block">国有疑难可问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3)无湘不成军——秋收起义中的湖南力量</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历史舞台上,湖南革命家和军事家一直充当着导演和主角。 </p><p class="ql-block"> 秋收起义是在湘赣边界爆发的,毛主席从武汉回到家乡湖南发动和组织秋收暴动,自然要以三湘农民武装为骨干力量。因此,在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起了领导者和主力军。毛泽东、彭公达、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张子清、杨立三、曾士峨、钟期光、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赖毅、龙开富、杨世明、余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骥、滕代远、朱少连、蔡会文、伍中豪、寻淮洲、刘炎、王杨烈、郭咏泉、谢南岭、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涂正坤、刘型、宋裕和、刘东轩、邵振维、彭商人、罗梓铭、邓乾元、李白、王首道、邓乾元、孔荷宠、刘建中、杨岳彬、苏先骏、李贞、李幼军、余贲民、余洒度、张启龙、陈树湘、陈毅安、欧阳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钟、潘心源、陈培荫、钟皿浪等湖南英才领导或参加了秋收起义。</p><p class="ql-block"> 湘东、湘中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工农武装,包括集结在湘赣边界的国民革命军和工农革命军,安源工人,平江、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为秋收起义浴血奋战,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井冈山上的风烟了逐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伟大的秋收起义,为我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也为众多湘籍革命将领提供了展示军事才能的舞台!湖南革命家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光昭日月,功高至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