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阳初绽时,风携着长三角腹地特有的温润,漫过嘉善的青砖黛瓦与田间花海。循着嘉兴市、南湖、秀洲及海宁文化产业协会的互动足迹,我们在嘉善县文产协会的细致安排下,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自然意趣的“探秋”之旅——从博物馆里的窑火记忆,到工作室中的贝雕流光,再到度假区内的甜蜜风光,一日行程里,嘉善的秋不仅有草木的斑斓,更藏着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旅碰撞的璀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午九时许,我们首先踏入嘉善博物馆,“窑乡拓迹——传拓艺术精品展”的匾额在柔和的灯光下格外醒目。前言中那句“嘉善地处长三角腹地,历史上砖瓦窑业兴盛”,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了千年前的窑火通明之景。而以窑为名的干窑镇,无疑是这场“窑业史诗”的核心——这里的窑工们用双手将泥土赋予生命,烧制出的青砖黛瓦质地紧实,叩之有声;各类日用瓦器上的缠枝纹、云纹细腻灵动,既藏着对“诚实守信”的匠人坚守,也绣着对烟火生活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厅内,近百件由金身强师生创作的传拓作品静静陈列,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密钥”。古砖瓦上的斑驳纹路经拓印后,在宣纸上显露出清晰的肌理,仿佛还带着当年窑火的余温;石刻上的文字虽历经风雨侵蚀,却在纸墨间重焕清晰,诉说着干窑作为“窑乡”的辉煌过往;就连旧时窑工使用的陶罐、瓦盆,也通过传拓技艺,将朴素生活中的烟火气定格成永恒。这不仅是对“传拓”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更像是一次对千年窑业的深情回望——当指尖拂过拓片的纹路,仿佛能听见窑工们捶泥、拉坯、烧制时的声响,看见青砖黛瓦铺满江南民居的盛景。纸墨留痕间,嘉善的窑乡基因被悄然激活,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重新生长出鲜活的生命力。在金身强老师的一一耐心细致的介绍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窑乡巧匠的古朴时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离开博物馆,我们转赴嘉善艺术中心,探访俞友金先生的“嘉善贝雕”艺术工作室。推开工作室的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错落摆放的贝雕作品上,珍珠母贝特有的光泽在光影中流转,宛如将一汪江南碧水凝固其中。初见俞友金先生,他正俯身专注地打磨一件贝雕摆件,手指上虽沾着细小的贝壳碎屑,眼神却格外明亮——这份对贝雕的热忱,从他退休后“拜师学艺”的那一刻起,便从未消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谈及贝雕创作,俞先生的话匣子缓缓打开:“贝雕难在‘因材施艺’,每一片贝壳的纹理、光泽都不同,要顺着它的性子来,才能让作品活起来。”从2005年退休后潜心钻研,到成立“贝能工艺设计工作室”,再到成为嘉善贝雕的“领头人”,俞先生用十几年的时间,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工作室的展柜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10年研发的全球首枚贝雕邮票——上海世博会微型吉祥特邮票。巴掌大的邮票上,世博会中国馆的轮廓用细薄的贝壳片层层叠加,既有金属般的立体感,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温润,将“中国风”与“世界范”巧妙融合。此外,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特许贝雕产品,也以精巧的设计成为赛事文化的“载体”;63项国家专利、二十余项国家级文博会与旅游产品大奖,更是对他技艺与匠心的最好认可。如今,作为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先生不仅坚守着贝雕创作,更在积极收徒授课,让这抹“贝雕流光”能在更多人手中延续,成为嘉善文化名片上耀眼的一笔。可惜的是,应艺术工作室原址国资收回,其落脚点不知何处,令人生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午后的秋阳褪去了清晨的柔和,多了几分热烈。我们顶着暖阳奔赴大云镇,第一站便是“碧云花园”。车刚驶入园区,成片的花海便撞入眼帘——波斯菊在风中摇曳着粉白相间的裙摆,百日草绽放出热烈的橙红与明黄,杜鹃花尚未开放,但远处的花草丛正在拍摄的婚纱则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将秋日的生机渲染到极致。午餐后,我们乘坐观光车穿梭在花园中,微风裹挟着花香与草木的清新扑面而来,身旁的盆景园里,造型各异的罗汉松、黄杨姿态苍劲,与远处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流动的“秋日田园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行至“忘忧”咖啡店,我们停下脚步稍作休憩。推开木质门窗,屋内飘着淡淡的咖啡香与茶香,选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抬眼便能望见窗外的花海与碧云。抿一口温热的茶,任阳光洒在身上,听着店内轻柔的音乐,方才赶路的疲惫瞬间消散。此时才真切感受到,碧云花园的魅力不仅在于“花”,更在于那份“慢”——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蓝天的澄澈、碧云的柔软、花海的绚烂,以及婚纱拍摄区新人脸上的甜蜜笑容,这些细碎的美好,共同勾勒出嘉善秋日里最温柔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我们离开碧云花园,走进大云旅游度假区,探寻这座“长三角生态休闲明珠”的发展密码。在度假区展示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大云旅游度假区位于江浙沪中心地带,12.7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藏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距离上海68公里、杭州95公里、苏州110公里,紧邻G60沪杭高速出入口与沪杭高铁嘉善南站,2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古镇西塘,仿佛一头连着都市的繁华,一头牵着水乡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真正让大云脱颖而出的,是其清晰的定位与独特的资源。自2014年获批浙江省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来,这里便以“中国甜蜜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将“温泉、巧克力、花海、水乡、田园”五大资源要素巧妙串联。从最初的“一朵花”(碧云花园的花海)、“一颗豆”(巧克力工厂的可可豆)、“一口泉”(云澜湾温泉),到如今“云宝IP”的深入人心,20余年的厚积薄发,让大云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旅游点,成长为产业联动发展的文旅新势力。在这里,既能在温泉中舒缓身心,也能在巧克力工厂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既能漫步花海感受自然之美,也能乘船游水乡品味江南韵味——“甜蜜乡村微度假”的主题,早已融入度假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吸引长三角游客的核心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最后一站,是大云旅游度假区内的云澜湾。走进特色酒店,江南水乡的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得益彰——白墙黛瓦的外观下,内部装修却不失时尚感,落地窗将室外的园林景观引入室内,让人在房间内便能欣赏到秋日的雅致。漫步酒店园区,温泉池旁的绿植郁郁葱葱,与远处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不难想象,若是冬日前来,在温泉中仰望星空,该是何等惬意。我们一行人还特地走进了泓璟四季酒店,上七楼参观了豪华客房和套房并感受了中、西餐厅的戏曲艺术特色。据悉,云澜湾是上海周边温泉度假胜地的高性价比温泉乐园!云澜湾温泉小镇位于嘉兴嘉善,其中云澜湾泓璟四季酒店是五钻级的新酒店,以其戏曲国潮风格著称。小镇内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及配套设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夕阳西下,我们踏上返程之路。回望嘉善,秋阳为这片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博物馆里的拓片、工作室中的贝雕、花园里的花海、度假区的甜蜜,泓璟酒店的戏曲文化,如同散落在秋日里的珍珠,被“文化互动”的丝线串联成一串璀璨的项链。这一日的走访,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嘉善的秋日之美,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坚守与对文旅的创新。或许,嘉善的魅力便在于此:它能让千年窑火在纸墨间重燃,让古老贝雕在指尖流光,也能让田园风光与现代度假完美融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甜蜜篇章”。而这份秋日里的收获与感动,也将成为我们心中难忘的记忆,时时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