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来到朗勃拉邦的第二天,我们在这里体验了清晨的布施,观赏了傍晚的日落。</p> <p class="ql-block"> 一、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琅勃拉邦布施的心灵共振 </p> <p class="ql-block"> 老挝是小乘佛教国,与我国大乘佛教不同的是,“小乘是专注于自我修行与觉悟”,僧侣持戒修行,不从事生产,也不可开伙做饭,必须靠信众供养。而每天的布施仪式便是他们得到一天饭食的途径。于是每日清晨,肩挎饭钵的橙袍僧人结队赤足从寺庙出发按照固定的线路接受布施便形成了琅勃拉邦和万象等地独特的城市人文风景。来朗勃拉邦大家都会来观赏这一人文风光。现在的旅行社也会安排大家来体验一下布施活动。今天我们也体验了朗勃拉邦的布施活动。</p> <p class="ql-block"> 凌晨五点半,琅勃拉邦还沉浸在一片薄雾中,湄公河的水汽裹着微凉的风,我们乘车出发,几分钟后便到达了布施这条街。</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可以买来给僧侣们的饼干之类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团的队员被安排坐在这里。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放了一个装好米饭的小竹筒和一根布条,给我们斜挎在身上。(没有导游讲解,不知为何要挂这个布条)回来后请教了小ai,小ai告诉我:斜挂布条主要是为了区分布施者与普通游客。这一传统习俗源于当地小乘佛教文化,布施者通过佩戴布条表明自己参与这一慈善活动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旁边是其他团的队员。</p> <p class="ql-block"> 前面有僧侣队伍来了。我赶紧走了过去,找好位置,准备记录下这神圣的时刻。只见清晨的雾气中,身着橙红色僧袍的僧侣们赤脚走来,他们的步伐轻得像落在青石板上的晨露,锡钵悬在身侧,不疾不徐。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老僧侣,只见他赤脚踩过带露的石板,钵盂贴在身侧稳得像长在身上,后面的小沙弥垂着眼,路过大家摊位时,伸手接食物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碎晨光。</p><p class="ql-block"> 我没敢把手机举得太高,只悄悄对焦:蓝调的天色里,僧袍的橘是唯一的暖色块,慢慢定格下这独特神圣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看到一个细节了吗?有些僧人把得到的东西往篓子里扔。是他们不喜欢这些食物吗?不是,这些僧侣把这些食物放进篓里是让更需要支助的弱小群体(一般都是老人小孩)来这里领取食物。</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细节中,我慢慢领会到了布施的意义:信徒通过向僧人布施食物来积累功德,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培养慈悲心与舍离心。僧人借此获得生活物资,又将多余食物二次布施给贫困儿童或平民,形成善举的循环,强化了社会关爱体系。难怪这里的人可能生活并不富裕,但幸福指数却很高。这里可以夜不闭户,道路没有红绿灯……这一切都可以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 看这就是用于装食物的篓子。</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别人的布施活动,我又回到了我们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此时旁边这个团的导游正在耐心地给他的团员介绍布施活动中的一些礼仪知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团导游没有讲解,我们只能蹭别人的讲解,了解布施时的详细细节,以免到时出错。</p> <p class="ql-block"> 6点过一点,我们这边的僧侣队伍也出现了,只见这些僧侣右肩都挂着一个大钵盂,大钵盂放在怀前(据说是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左手提着一个布袋,赤着脚缓缓朝我们走来。我们脱鞋坐在小橙子上,戴好手套,开始体验这一庄严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在僧侣经过时,我将温热的糯米团轻轻放进钵中。没有任何对话,只有盂钵与食物碰撞的轻响,和僧侣垂眸时眼底映出的晨光——那一瞬间,旁观时的好奇忽然变成了某种联结,仿佛这清晨的薄雾、手中的温度、僧袍的橘色,都在这一递一接里,织成了属于琅勃拉邦的安静的共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僧侣队伍中的最后一人已走过街角了,我仍站在原地,目光久久地望着僧侣们渐渐远去的身影。指尖还留着糯米团的余温,方才攥紧的紧张早已消散,只剩一种难以言说的平静。原来布施并不是单向的给予,僧侣们带来的宁静,当地人传递的善意,甚至这清晨的风与光,都在无声地回馈着每一个参与者。 </p> <p class="ql-block"> 布施活动时间并不长,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仪式的独特氛围,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这一仪式据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尽管现在部分环节存在商业化倾向(我们这个专列旅行团有六百八十元的必消费用:这个布施就是其中之一)但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修好了铁路,大家能来旅游,不就是为了促进两国的友谊,促进老挝的发展让老挝人民也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吗,所以我们积极支持响应也是应该的,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明白,琅勃拉邦的布施从不是一场需要“完成”的仪式,而是一次让心慢下来、与世界温柔相撞的机会。走在渐渐热闹的街道上,连脚步都不自觉轻了些,仿佛还沾着清晨的虔诚,不愿打破这份刚刚沉淀下来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 布施结束下来等车时顺便拍了下周边环境。可以看出,这边的房屋基本上都不超过二层楼,据说是因为不能超过佛塔,可见佛在老挝人民的心中有多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回到民宿吃早餐后导游安排大家继续休息,九点半后再出发。想到头天在大皇宫没拍到什么照片,我和王妹便自己打嘟嘟车前往大皇宫。(讲好来回老挝币15万,相当于人民币45元)</p> <p class="ql-block"> 开嘟嘟车的老挝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 开心的王妹</p> <p class="ql-block"> 沿途街景。</p> <p class="ql-block"> 到达后我们来到西普山这边,上去后从这边观赏大皇宫。</p> <p class="ql-block"> 打卡位打卡</p> <p class="ql-block"> 担心小伙等久了,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便下来了。下来后没有找着小伙,我们索性又在路边(皇宫的两侧)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给一对夫妇让路时,他们告诉我们,大皇宫夜景漂亮叫我们晚上来拍,还把他们拍的夜景大皇宫照片拿给我们看,然后还帮忙给我便拍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刚拍好这张照片,开车小伙子出现了。 (原来是语言不通出现的问题。我们来时说好来回都坐他的车,到那里后他给我们看他写在手机上的字7.2,我们理解为他等我们要另收这个数的钱,想到该给就给。结果他表达的是让我们拍,他7点20来接我们。早知是这个意思,我们就可以让他晚点来接,我们就可以去爬普西山观赏朗勃拉邦的全景和去早市看看了。唉,都是语言不通造成的。)他还很守时(说明老挝人民还是很朴实讲信用的)7点20准时出现把我们送回民宿。后在民宿休息到八点半过,下楼来看了看周边环境。</p> <p class="ql-block">九点过出发来到这个老挝特产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购物环节,主要卖安宫牛黄丸还有什么犀牛角制作的一些东西。我们不懂也不买,就在那里看这些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 人家挑选东西,</p> <p class="ql-block"> 我却被展厅墙上的画吸引住了。不得不说,这些画很美,好喜欢,于是将其纳入到了我的手机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直到快十二半了才去到吃午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南康1号?这边应该就是南康河畔?</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又继续前往老挝国家民族风情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 民族风情文化园是展示老挝民族风情的景点。园内有传统歌舞表演、织布展示,技艺特色表演等多种项目。也有特产介绍(实际也是一个购物点,重点卖灵芝石斛等药材)。</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后首先看到的是欢迎仪式,这是他们这里的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后这里摆着几台织布机,当地妇女正在织布展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参观到织布的整个过程,只看到这个织布。</p> <p class="ql-block"> 织布机旁边是特技节目表演的地方(在西双版纳的基诺寨也看过类似的表演)。看得人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 特技表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赤脚踩玻璃渣</span></p><p class="ql-block"> 我观看了织布后过来时赤脚踩玻璃渣表演已经开始。只见一个大坑里堆着尖锐的玻璃渣,表演者正抬起脚让观众看,估计是让大家看清他的脚上没有涂抹任何东西。然后从坑里拿出玻璃渣,一脚踩了下去,然后还碾了几下,脚却没有任何损伤。然后又跳进坑里来回地踩向那片玻璃渣。我们看得提心吊胆,他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犹豫。他的脚底与玻璃渣摩擦发出的刺耳声音,让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而,当他顺利走过,抬起双脚展示毫无伤痕时,观众们再次被深深震撼,不知他到底用的是什么功。</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表演的是匪夷所思令人咋舌的绝技—— 舌舔红烙铁</p> <p class="ql-block"> 当炽热的红烙铁被钳出,在火中烧得通红,散发着令人胆寒的高温时,观众们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然而,表演者却面无惧色,镇定自若。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伸出舌头,轻轻地接触那滚烫的烙铁。瞬间,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他的舌头与红烙铁短暂接触后迅速离开,竟毫发无损,人群中爆发出惊叹和热烈的掌声。这看似不可能的一幕,背后是表演者长期训练所练就的精准技巧和对自身身体的非凡掌控吧。</p> <p class="ql-block"> 看完绝技表演然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棵生命树</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墙上有很多图片介绍,边看图片边听讲解员对老挝国家概况、资源以及民族、节日等的介绍,觉得自己对老挝有了一点了解。</p><p class="ql-block"> 这个讲解是我在这个地方最大的收获,了解到了老挝的基本概况、50个民族(实际上49个,因有一个民族人口太少)和15个节日。</p> <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p><p class="ql-block"> 首都:万象,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p><p class="ql-block"> 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老挝各省分</p> <p class="ql-block"> 原始资源分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族及民族分布。</span></p><p class="ql-block"> 人口与民族:约750万,分为50个民族,分属老—泰语族系、孟—高棉语族系、苗—瑶语族系、汉—藏语族系,统称为老挝民族。华侨华人约7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听讲解员介绍50个民族中有一个民族非常特殊,那就是阿卡人露奶族。</p><p class="ql-block"> 阿卡人有个超神秘的露奶习俗,所以大家就叫他们露奶族。为啥她们要露奶?听讲解员介绍得知:原因有三:</p><p class="ql-block"> 一是阿卡人对自然与生命的尊崇。在阿卡人露奶族的文化里,乳房象征着大自然无尽的馈赠和生命的神奇力量。她们生活在茂密的山林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在他们眼中,乳房如同山林中流淌的清泉,滋养着万物。袒露胸部,是对自然的一种敬意,也是对生命延续的一种礼赞。</p><p class="ql-block"> 二是母性光辉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母性在阿卡人露奶族的社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女性承担着孕育和哺育后代的重任,乳房作为哺育的重要器官,被视为神圣的象征。露奶是对母性的自豪展示,让整个族群都能直观感受到生命传承的伟大。当母亲们毫无羞涩地袒露胸部哺育婴儿时,那是一种最纯粹的爱与奉献的体现,也传递着对家族繁衍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三是传统与习俗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从古老的岁月流传至今,露奶习俗早已深深烙印在阿卡人露奶族的文化基因里。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长辈的教导下,将这一习俗视为自己身份的标识。每一次露奶,都是对先辈们的致敬,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上,女人们身着盛装却依然袒露胸部,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将这份独特的传统延续下去,让后人永远铭记自己的根。</p> <p class="ql-block"> 老挝有十五个节日</p><p class="ql-block"> 稻魂节</p><p class="ql-block"> 又称2月节,通常在每年的2月举行。这个节日主要是庆祝丰收,向鬼神和祖先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泼水节(宋干节)</p><p class="ql-block"> 泼水节,也称为佛历新年,通常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这是老挝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热闹非凡。人们会在寺院拜佛、浴佛,并互相泼水(泼水是用水冲洗掉身体上不净的东西)、祝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火箭节</p><p class="ql-block"> 火箭节,又称焰火节或高升节,通常在每年的5月举行。这个节日是为了向雨神祈福,确保即将到来的水稻种植农忙时节有充足的雨水。节日期间,人们会向高空发射自制的土火箭。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意义的活动,这个节日植根于古老的传统,既是宗教仪式,也是社区庆祝活动。为期多天的活动以传统音乐、舞蹈和游行为特色,营造出节日气氛。活动的亮点是火箭发射比赛,团队的目标是让他们的火箭飞得最高,因为人们相信这样能为水稻种植季节带来好运和雨水。成功的火箭发射是值得庆祝的,而失败的则会被众人视为一个轻松的、有趣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迎水节</p><p class="ql-block"> 迎水节,也称为宋夏节,每年的佛历九月十五日,即公历七八月份左右。迎水节象征暴雨季节来临,湄公河河水开始上涨。</p><p class="ql-block"> 这个节日是老挝最重要的佛教节日之一,期间僧侣们必须每天在自己的寺庙念经祈祷,老挝人民在这期间不能进行嫁娶活动</p><p class="ql-block"> 出夏节和龙舟节</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佛历十二月十五日,公历十月中旬左右,是老挝的出夏节。出夏节又叫送水节、出腊节、出雨节等,象征着三个月的暴雨季已经结束,湄公河河水开始退落</p><p class="ql-block"> 送水节(10月):</p><p class="ql-block"> 雨季结束,举行放灯船、龙舟比赛等活动。送水节当天人们会在湄公河放灯船庆祝,第二天即是龙舟节,会举行龙舟比赛。过了送水节以后,迎水节3个月的禁忌解除,僧侣可外出,人们可以恢复嫁娶活动</p><p class="ql-block"> 塔銮节</p><p class="ql-block"> 塔銮节又名光明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举行,为期半个月左右。节日期间,老挝全国各地的僧侣和佛教徒络绎不绝前往塔銮朝拜,民众也携带各种食物、香烛、鲜花等向塔銮朝拜及向僧侣布施。</p><p class="ql-block"> 水灯节</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老挝各地会举行盛大的水灯节</p><p class="ql-block"> 火船节</p><p class="ql-block"> 灯光装饰的船只在湄公河上漂浮,象征着释放厄运,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手工竹船载花灯、贡品,夜幕中如星河坠落。</p><p class="ql-block"> 关门节</p><p class="ql-block"> 关门节也被称为入夏节或守夏节,是老挝重要的传统佛教节日,与开门节相对应,通常在每年佛历11月15日(公历约7月中旬)开始,持续3个月,直到佛历12月15日(公历约10月中旬)</p><p class="ql-block"> 关门节标志着佛教僧侣雨季闭关修行期的开始。根据佛陀的教义,为了避免在雨季出行时踩踏新生庄稼和伤害小生灵,僧侣们会在这三个月内安居寺内,暂停云游,专心在寺庙内修行、研习佛法、冥想。</p><p class="ql-block"> 对普通信众而言,这是一个反省、积德行善、持戒修行的时期。许多人会在此期间戒酒、戒烟、吃素或减少娱乐活动,更频繁地去寺庙布施、听经、持守五戒或八戒。</p><p class="ql-block"> 传统上,关门节期间被认为是严肃的修行期,因此婚礼、大型娱乐活动、乔迁庆典等喜庆活动通常会暂停,人们的行为举止也会更加庄重克制。不过,对于普通游客和日常生活影响不大。</p><p class="ql-block"> 国庆日(12月2日):纪念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标志君主制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国家法定节日。</p><p class="ql-block"> 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完,就被工作人员叫进去品茶。</p> <p class="ql-block"> 让大家品尝灵芝和石斛泡的茶</p> <p class="ql-block"> 品茶后便进入展示厅。这里有矿石制作的工艺品和中药材等。</p> <p class="ql-block">用国石加工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产的蔬菜粮食</p> <p class="ql-block"> 观后出来</p> <p class="ql-block"> 二、逐光湄公河 定格朗勃拉邦的最后一抹橙红</p> <p class="ql-block"> 民族风情文化园出来,我们来到湄公河畔,因行程最后一个活动项目就是湄公河坐游船观落日。</p><p class="ql-block"> 导游购买的是五点钟的船票, 没想到在民族风情文化园买东西的人不多,所以到达河边时才三点多钟,团里其他成员就在河边大树下乘凉。我们见时间早,就到周边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挝国家博物馆,可惜大门紧闭,无法参观。</p> <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老普哥他们觉得热不想走了,就进去喝咖啡乘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看到路牌,才知大皇宫就在上面。其实朗勃拉邦的景点除了光西瀑布都离得不远。</p> <p class="ql-block"> 沿这条路上去,就来到大皇宫的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 上来后右边都是一些民宿。见没什么看的,我们又走进了大皇宫。</p> <p class="ql-block">又见到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大皇宫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庄严肃穆。大皇宫里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供奉着老挝最神圣的佛像——勃拉邦佛。勃拉邦佛是一座金制的佛像,据说是由印度的高僧带来老挝的,被视为国家的保护神。</span>
</p><p class="ql-block">(此时还可以进去,因当时不知道4点会关门,我们没有及时进去看到这座金佛,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在阳光照耀下的大皇宫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各角度拍照,然后离开。</p> <p class="ql-block"> 四点半左右,导游让大家上船,等到快五点,游船慢慢驶出。我们就坐在船头观赏湄公河沿岸景色看天空云彩的变化,这是最惬意的时刻。在舱里的游客在里面喝酒唱OK,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观赏云彩的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 湄公河宽阔但河水浑浊(不知是不是下雨的原因)倒是汇入的南康河(湄公河的一条支流)清晰可见一股清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船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继续观景,暮色漫过琅勃拉邦时,湄公河的水面成了一块揉碎了星光的蓝绸。</p> <p class="ql-block"> 船调头转过来,此时湄公河的水面上,倒映着金黄的夕阳,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湄公河的水面在太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 当天的日落时间是6:08,船不到一个小时5点四十几分就靠岸了。所以在船上没能等到看日落情景。好在上岸后乘车前往吃饭地点的途中,看到夕阳在慢慢西沉,请师傅停车,观赏到了日落并拍下了它。</p> <p class="ql-block"> 看!暮色里的湄公河在发光,不是灯的亮,是夕阳沉睡前,把最后满腔的暖,都撒给了这汪流淌的河。</p> <p class="ql-block"> 湄公河的夕阳最懂浪漫,看它不慌不忙地下沉,不慌不忙把河水染成金绸,连风掠过都带着光的温度,让人想把这满河金光,都藏进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夕阳把湄公河揉成满河碎金,每道波光都在替落日说话,连船影划过水面,都沾了一身温柔的光。</p><p class="ql-block"> 终于看不到夕阳的脸庞了,我们才心满意足地离开。</p> <p class="ql-block"> 将船上拍的和上岸后拍到的落日组成了这个视频。</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朗勃拉邦体验了布施,又观赏到湄公河的落日,觉得很开心。这也应该算是老挝行的完美收官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从朗勃拉邦坐动车到磨丁,磨丁坐大客车到孟腊,然后返回昆明。老挝行结束。</p> <p class="ql-block"> 此次老挝跟团游虽然只游览了三个地方(政治经济中心万象、老挝的历史文化中心琅勃拉邦、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万荣),在老挝十七个省级区域里只占三席,但通过它们也粗略地了解了整个老挝的基本情况。<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万象的佛塔晨光走到万荣的喀斯特晚风,再在琅勃拉邦的湄公河畔卸下所有匆忙,老挝的三城之行,更像一场与“慢”的温柔邂逅,</span>还是挺有意思。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