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小狗

<h3> 关中的秋雨下的没完没了,今年尤甚。<br> 有才人在网上戏谑这秋雨,“春天、夏天申请的雨,经过层层审批,这下终于下下来了!”。意思是说,该下雨的时候不下,不该下雨的时候却一个劲的下,老天爷“官僚”主义盛行,不知民间疾苦。<br> 可不是,今年的天气好象故意与人“作对”,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春天夏天能一连干旱几个月不下雨,汉江断流,成了真正的“旱江”。不少的水库见底,才保住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些水利设施做农业后盾,好多地方可能会插不了秧播不了种,也可能是“野田禾苗半枯焦”的再现,从而导至“民不聊生”“饿莩四野”的景象。<br> 正是有了这些水利设施,才保证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的可能。由于有“充足”的光照,今年的农作物的长势普遍喜人,也注定了是一个丰收年。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br> 只是,“这经过层层审批才下的”秋雨让人有点“闹心”,也同样考验着人类的智慧。<br> 有些地方长势良好的水稻倒伏发芽,北方不少地方涝情严重,成熟的农作物浸泡在水里,让人欲哭无泪,一年的辛勤劳动就这样在秋雨的“淫威”下打了水漂,到手的庄稼眼睁睁的看着霉烂、发芽……<br> 农人苦农人累,苦和累都能接受,这老天作难,谁也没有办法,只好将希望寄托来年,期冀来年风调雨顺诸事顺遂。<br>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当年(三十年前)豫南老家水田的稻子在丰收季节也是阴雨连绵,割下的稻子泡在水里,我们只好把那稻子用“担架”抬到河埂上晾晒,收成因而大大的减少。<br> 还有一年,大片的麦子割倒后碰到阴雨天,那一大片麦子几乎全烂在了田里,真是颗粒无收。那时没有烘干设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麦子烂掉而无可奈何……<br> 我和二哥便相继“逃离”了老家,“逃离”了农村,寻找更“适合”的活计。<br> 二哥去了湖南,后来在一家报社谋得一份职位,干到退休。我则到了关中,由“楚人”变成了一个“秦人”。<br> 几十年脱离了农业生产,每每看到快到手的庄稼因天气原因而颗粒无收,还是感到惋惜,便想起当年老家的情形。<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