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草奇药奇医(连载40)

hhh

草药奇名<br><br><br><br>朱升敏说,花似灯笼叶似韭,五月开花六月休,要采贝母岩上走。张药客细心记下问,太白山有重要的参药?张师傅收起太白贝母放进背篼,拄着药锄说,太白参药有:竹节参、条参、手儿参、珠子参、空洞参、太子参、还阳参和太白洋参。还有竹根参又叫开口箭,根茎短色淡黄,肉质圆柱或纺锤形,可以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与跌打损伤。<br><br>遇见十几丛草药,张师傅教大家采毕,填平挖下的土坑,扶正撞倒斜伏的草棵灌木说,草药是山的精灵草医的命,保护草药生长是上天派给草医的义务。无名小花抓紧稍纵即逝的温暖,竞相展示炫目的美丽,细听大山的心跳和呼吸。草医吃毕歇息养精神,庙里床铺简陋阴气大,晚夕大家挨挨挤挤睡觉,氧气稀薄头晕太阳穴憋闷,睡下冷森森,拉个话头冷得不给力,铺上褥子蓑衣裹紧被子。李白生子时起来披上衣,给渐渐暗淡的火塘添上木炭,轻轻推开门,明月的银光扑上身,闪烁的群星早已恭候,像从地底涌出的海池闪动千山万峰,溪流绕过石海草甸喧哗,草叶的露珠像细密的珍珠闪烁,萤火虫一闪一闪飞过去。<br><br>月亮最初照耀那棵草药?水中的星月等待草医还是神仙。月光照耀的家人可否安眠?李白生嚼透痛苦,揉碎悲痛,与孤独和解。星月的荣光滑过头顶,群山怎么偷走了月亮,花儿怎么采摘了星星。粼粼水面浮起一个身影款款走来,妻子伏在李白生的肩头轻声抽咽,这些年你飘泊在外受罪了。苦日子过去了,你在天上可好?李白生伸手拉不住,妻子一步一回头缓缓走了。太白神驾起祥云从拔仙台飘飘升起,谁在万仙阵轻轻舞蹈。<br><br>命运和太白山有个约定。大家相约去哪儿采什么草药?吃毕洗碗放上架,背起药袋上山,抡起药锄挖了一天生草药,回来吃罢晚饭,拿出生草药展示。这一展两展不要紧,三展四展出了棘手复杂的大麻烦。李白生请出两位师傅,避开人坐在庙院石头上提议,尽快开个碰头会。张师傅问为什么?李白生着急答:“各地的草医、道医和药客为了药名,争得脸红脖子粗。”何师傅紧张问:“怎么说的?”李白生感慨,你说的药名他听不懂,他说的药名你拎不清。有的药名深奥难理解,有的药名文雅深沉,有的药名玄乎神秘。你听了如堕烟海,他听了一头雾水。一个草药几个名字像乱麻,寻不出个线索理不清头绪。有的草医手叉腰,对别人说的药名横挑鼻子竖挑眼。有道医冷嘲热讽人,嫌不懂草药的名与实。有药客为争药名,急了眼挥起手,飘凉腔挖苦人。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各说各的理,谁也不尿谁。就说草药长春七,长安、户县、太白和周至的草医叫长虫七,汉中、太白、佛坪以及四川的草医叫溜子七,扶风、凤翔、岐山以及甘肃的的草医叫石黄七。再说草药螺丝七,他几个叫重楼,你几个叫灯台七,我几个叫山海螺,还有几个叫海螺七,又有几个叫蚤休。又说透骨消,这儿叫透骨草,那儿叫金钱草,又叫金钱菊,又叫铜钱草。一个蝎子七,他几个叫红粉,我几个叫大红粉,你几个叫小红粉,陕南的叫白粉,关中的叫猴儿七,甘肃的叫孩儿七,四川的叫娃娃七。就连一个昆虫尺獲,眉坞、周至一带叫丈地虫,三原、泾阳一带叫拐子虫,高陵、长安一带叫吊死鬼,富平、蒲城一带叫吊线虫。<br><br>李白生叹口气,遇见同一个草药,你叫个这名字,他叫个那个名字,你说服不了他,他说服不了你,你有你的理由,他有他的根据。相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有两个杠精,为一个药名抬起杠无休无止,压根儿拧巴着。四川药客说人家瓜娃子,没见过世面不开眼,想咋子嘛?汉中草医牛轰轰问,你要咋子嘛?把人整的不会没辙崩溃了。何师傅心平气和地分析,十里乡俗不同,百里乡音有异。况且秦岭大阻南北,大家往来的太少;各地的方言和风俗迥异,才产生异彩纷呈的草药名与各执一词的别名。<br><br>张师傅决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太白草药急需正名,弄错药名病人吃错药,人命关天啊。事不宜迟,草药名字无论无何得有个定论。统一规范草药名,是天大的要紧事。”<br><br>何师傅分工,李白生维护会场秩序,平衡各方的话头。有的药名一时半会儿扯不清缘由,有的药名绕口生僻不明其意,有时互不相让顶起牛。引导话锋转圜圆活些,给争论的烈火降个温。张师傅出面打个圆场。李白生点点头,尽快捋出头绪抓住关键,顺理成章弄个门儿清。快刀斩乱麻给草药正名,一味草药一个专名,审慎选定草药的植物名、地方名、文献名、药材名,尽量沿用本草专著的药名,附上备考药名与说明,每个药名必须循名责实一次厘清,力求名实相副。<br><br>会场设在太白庙前的院子,同乡同伴相邀,宝鸡的坐一起,西安的围一圈,汉中的说得来,四川的有共鸣,甘肃的在一堆,坐上石头或木墩。张师傅站起看了看说:“草药的名是形式与现象,草药的实是内容与本质。有名无实的草药是虚名、空名,徒有其表;有实无名的草药与名字对不上号,空有其实。今日解开这个死结。”<br><br>张师傅、何师傅坐在中间,李白生摆开本子和笔墨,拿出几棵草药说,当面锣对面鼓,你争到天上,他落到地上,一棵草药统一个名。<br><br><br><br>(征求意见稿) 王安泉速写<div><br></div><div><br></div> 学者王安泉 王安泉,画家中的学者,编审。著作《中国太白山》《子午湖》《踏歌三河》《尚善》《周至风华》《黑河》《太白山速写集》等,主编《周至县志》《西安经开区志》《西安经开区简志》《西安都城隍庙志》《西安金融志》《太白风华》《高陵县志》《山西省运城市道教志》《百年乡友》《楼观台志》《中国刺绣史》等,主编(陕西书画报》《陕西百名书画家丛书》《西北金融》《丝路物流》等,副主编《都市检察》《西安律师》等。<br><br>速写万余幅,创作千余幅,《圣地重光》获省美协和延安精神研究会一等奖。山水获全国引汉济渭杯、七省市央行书画展、省国资委国画特邀奖等三次。为书籍报刊插图千余幅。在西安举办画展三次,省级报刊发表散文160余篇,书法获全国企业杯、土地杯大赛二等奖两次。<br><br>为全国联国学书画院院长,韩中艺术节陕西书画代表团团长,省美协会员,陕西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老龄委社会学家,陕西物流协会、西北大学海外学院、人行西安分行文联、《陕西咨询》顾问,前陕西发改委特色小镇专家组组长,西安财经大学、商洛学院教授。省登山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