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在紐約記者汪惠根現場採訪報導:纽约州参议员刘醇逸近日在法拉盛举办了中秋节庆祝晚会暨筹款聚会。

记者、编辑《上海人在纽约》

<p class="ql-block">法拉盛的秋夜,灯火通明。我站在宴会厅门口,看着宾客们陆续步入会场,西装革履,裙裾摇曳,仿佛整座城市的华人精英都汇聚于此。水晶吊灯洒下柔和的光,映在每个人的笑脸上,也映出这个节日特有的温暖与庄重。中秋的月亮还未升到中天,但这里早已有了团圆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惠]</p> <p class="ql-block">——上海人在紐約記者汪惠根現場採訪報導:纽约州参议员刘醇逸近日在法拉盛举办了中秋节庆祝晚会暨筹款聚会,到场近20个各界侨团、150多位来宾,支持刘议员,共庆中秋</p> <p class="ql-block">约翰·刘站在前厅迎宾,一身深色条纹西装衬得他精神奕奕。他不时与人握手寒暄,笑容从容,语气亲切,像是老朋友重逢。我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久经政坛打磨出的沉稳,却又不失华人社区里特有的那份人情味。这一刻,他不只是参议员,更像是这场团圆宴的“大家长”。</p> <p class="ql-block">舞台中央,“JOHN LIU”的字样在蓝幕上熠熠生辉,两侧鲜花簇拥,吊灯如星河倾泻。这不仅是一场晚会,更像是一次身份的宣告——我们在异乡扎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刘醇逸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掌声如潮,那是来自乡亲们的信任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我看见他与几位社区领袖交谈,双臂交叠,神情专注。他们谈的不只是政策与选情,更是下一代的教育、小商家的困境、老人的安居。这些话题没有宏大口号,却最贴近生活。政治,在这里不是遥远的权力游戏,而是街角那家餐馆能不能活下去的真实牵挂。</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四角灯火辉煌,四位嘉宾并肩而立,背景是璀璨的吊灯与“JOHN LIU”的标志。一位穿绿色套装的女士笑着点头,像是在回应某句风趣的致辞。这一刻,性别、年龄、职业都被某种共同信念联结在一起——我们在这里,不只是过节,也是在为未来投票。</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两位支持者并肩而立,背景蓝幕上的名字格外醒目。他们微笑合影,像是在见证一个时刻的定格。我忽然想到,这样的聚会,在纽约的华人圈里曾几何时还只是零星的乡会聚餐,如今却能以如此正式而庄重的方式,公开表达政治诉求。</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领带的男士站在前景,身后是层层叠叠的灯光与“JOHN LIU”的标识。他举杯致意,目光坚定。这杯酒,敬月亮,也敬奋斗。在这个移民为主的社会里,每一次集会,都是对“我们是谁”的一次重申。</p> <p class="ql-block">一对夫妇并肩而立,男戴眼镜,女着红衣,金链在灯光下闪烁。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这场晚宴里最真实的风景。他们的存在,代表着无数个在纽约打拼的家庭——白天上班,晚上出席社区活动,用脚步丈量着融入与坚持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大合影开始了。大家整齐站上台阶,背景是蓝色舞台与“JOHN LIU”的字样,白花点缀其间。笑容灿烂,却不张扬。这张照片,未来或许会挂在某间办公室的墙上,成为一段历史的注脚——2023年中秋,法拉盛的华人,又一次站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内,水晶灯如星群垂落,舞台上的名字像一面旗帜。人们穿着正式,神情庄重,却又带着节日的轻松。我忽然明白,这种“庄重的喜庆”,正是华人政治觉醒的独特姿态——不喧哗,却有力;不激进,却坚定。</p> <p class="ql-block">人群佩戴着名牌,西装与礼服交错,像一幅精心构图的画卷。他们来自不同社团,却为同一个名字聚集。墙上“JOHN LIU”的标志不只是竞选标识,更像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象征——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两位男士在舞台前合影,蓝幕上的名字与头顶的水晶灯交相辉映。他们竖起大拇指,笑容灿烂。这不只是对候选人的支持,更是对一种可能性的肯定:一个华人,可以站上纽约州参议院的舞台,代表我们发声。</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草帽的男士站在装饰树旁,双手比出大拇指,满脸笑意。他不像政客,倒像个过节的邻家大叔。可正是这样的面孔,让这场活动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政治,终究是要回到“人”的温度里。</p> <p class="ql-block">一对男女并肩而立,黄领带与黑衣形成鲜明对比。背景的蓝幕与吊灯静静见证着这一刻。他们不说话,却仿佛在传递一种默契:这个节日,我们不只是吃月饼,也在为下一代铺路。</p> <p class="ql-block">餐桌旁,红餐巾与美食整齐摆放。一位男士举起手,像是在致词。话语或许听不清,但那份郑重其事,却清晰可感。每一句发言,都是对社区未来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宾客围坐,杯盏交错。有人低声交谈,有人起身走动。墙上的软包与吊灯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这不是冷冰冰的筹款会,而是一场带着人情味的政治聚会——我们关心彼此,也关心这片土地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帽男士站在“JOHN LIU”的背景板前,双手比出大拇指。地毯的几何图案延伸向远方,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他的笑容里,有信任,也有期待。</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灰西装的男士坐在角落,胸前徽章闪亮。他静静看着会场,眼神温和却坚定。或许他在想:这条路走了多久?又还有多远?</p> <p class="ql-block">两位男士并肩而立,背景是蓝幕与水晶灯。他们微笑交谈,像老友重逢。节日的氛围里,政治也变得亲切起来。</p> <p class="ql-block">四人围坐,红饰物点缀餐桌。他们谈笑风生,神情放松。这一刻,政治不再是新闻里的标题,而是饭桌上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三人站成一排,中式上衣与西装并列,像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他们的站姿整齐,神情专业——这不仅是一场聚会,更是一次集体亮相。</p> <p class="ql-block">一对男女站在吊灯下,手机壳闪着金光。他们不像是在参加竞选活动,倒像是在记录生活。可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这场盛会最真实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整齐站成一排,西装笔挺,笑容自信。背景的“JOHN LIU”字样,像一面旗帜,飘扬在异乡的夜空。</p> <p class="ql-block">宾客围坐餐桌,红花点缀其间。他们神情庄重,却又带着笑意。这场合,既是庆典,也是承诺。</p> <p class="ql-block">大合影再次开始。水晶灯下,舞台上的“JOHN LIU”字样格外醒目。人们穿着正式,笑容真挚。这一刻,他们不只是支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人群站在奢华背景前,吊灯璀璨,花卉点缀。他们神情肃穆,却又难掩喜悦。这场合,是节日,也是宣言。</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内,老少齐聚,站成数排。灯光洒下,映出一张张骄傲的脸。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的,不只是一个候选人的征程,更是一个族群的觉醒。</p> <p class="ql-block">他们举起蓝色牌子,上面写着“JOHN LIU DEMOCRAT FOR STATE SENATE”。这不是口号,是信念的表达。在异国的中秋夜,我们举头望月,也低头耕耘。</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合影,背景是华丽吊灯与“JOHN LIU”的标志。他们站得笔直,笑容灿烂。这场晚会,不只是庆中秋,更是一次无声的宣告:我们在这里,我们有声音,我们,正在改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