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天一起买菜做饭、傍晚一起公园散步,这是旁人眼里默契的一对夫妻;夜里却各进各屋、各睡各床,成了最亲近的“邻居”。如今,这样的新生活模式,正在许多中国老年夫妻之间悄然流行。</p> <p class="ql-block"> 夫妻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了,双方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些人喜欢早睡早起,有些人则相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家都别试图去改变对方,以适应自己,余生谁不希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分房而居,妻子不用再忍受丈夫的烟酒臭味,也不用被对方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吵到失眠;你刷抖音,我追剧,互不打扰,反而多了份自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像老话说的“距离产生美”,比起年轻时整天黏在一起,这份恰到好处的边界感,反而让日子过得更加顺心。</p> <p class="ql-block"> 谁还记得,过去的日子有多艰难?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小平房里,每张床上要睡三四个人,室内连转身都要小心翼翼,哪敢提“分房而睡”,夫妻间想做点亲密的动做都十分不便。尤其是东北的大土炕,一家老少挤在一起,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可不一样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两房一厅、三房一厅成了寻常人家的标配。等孩子长大离家成家立业,家里的房间便空了出来,老两口终于能拥有各自独立的小空间——这哪里是简单的分房,分明是生活变好、社会文明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如今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如此。远的不说,像香港,即便顶着“世界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的大名头,但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不少家庭仍挤住在二三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厨房连着卫生间,床铺叠成三层,公婆、夫妻、孩子各占一层,哪怕他们收入再高,这样的居住环境也让大陆人难以接受,所以他们招待远方的亲戚从不在家里,而是选择在酒楼,只为藏起这份无奈。如今在大上海的一些黄金地段老旧小区,类似的拥挤场景,也还在继续上演。</p> <p class="ql-block"> 当然,分房睡的好处再多,也藏着隐忧。网上总看到这样的新闻:老人半夜突发心梗、脑梗,因为配偶不在身边,没能及时发现送医,等到第二天早上发现时,早已回天乏术,留下一辈子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其实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不是太难:半夜起夜时,多走两步去对方房间看一看;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是去敲敲对方的房门。毕竟,“分房”只是为了更舒服地过日子,而“牵挂”,才是夫妻能相伴到老的根本。愿天下每对老两口,都能在自在与安心里,过好往后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