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晋访古行4:云冈第6窟~ 佛母华塔下的孝与佛

九闲笠翁

<p class="ql-block">云冈佛母华塔下的孝与佛</p><p class="ql-block">我踏入云冈第六窟,仿佛走进一座由北魏工匠用刻刀雕琢的佛国宫殿。中心塔柱高耸入云,下层四壁的释迦牟尼坐像虽经清代彩塑覆盖,仍难掩其庄严气度‌。塔柱上层四角各立一座九层楼阁式佛塔,由大象承托,塔身镂空处雕饰四方佛,与印度式覆钵小塔巧妙融合,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窟顶多臂多头天神骑乘孔雀与狮子,四壁2900余尊造像中,飞天舞动流苏,华盖低垂帷幕,每一寸岩石都被赋予生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云冈第六窟是云冈石窟中以富丽堂皇堪称的一窟,被学界们普遍认为是专为冯太后所开。</p><p class="ql-block">石窟早于太和14年(490年)至太和19年(495年)之间,是政治上终于取得了独立的孝文帝为纪念逝去的祖母开凿的。后来也被称为“佛母塔洞”。</p><p class="ql-block">在南北历史上,冯太后是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她是罕见的女性政治家和改革家。她出身于皇族,祖父冯弘是北燕末代的国君。</p><p class="ql-block">文成帝登基后,因冯氏聪颖秀美转为贵人。那一年她才十四岁。</p><p class="ql-block">文成帝与冯氏感情甚笃,冯氏没有子嗣,但16岁即被封为皇后。</p><p class="ql-block">文成帝英年早逝,死时才26岁,悲痛不已的冯皇后突然哀号扑向祭祀物的焚烧中,左右侍卫急忙上前,从烈火中扑救冯氏,过了很久,她才苏醒过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冯太后为人果断干练,自幼在宫中讨生活,习惯了危机四伏的宫廷斗争,历练出审度机变的本领。</p><p class="ql-block">殉夫求死不成,她意识到自己面临着更大的危局:母寡子弱,刚刚登基的献文帝才12岁,当时朝廷被太原王乙浑把控,自己当上了丞相,位居诸王之上。</p><p class="ql-block">冯太后很快便展出自己的政治手腕儿。她不露声色,暗中筹备。当危机帝室时,下令捕捉乙浑,并亲自宣布临朝听政,控制了北魏的政治大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献文帝有了皇子即拓跋宏,即后来的孝文帝。</p><p class="ql-block">孝文帝出生后便交给了冯太后抚养。为了避“干预朝政之谦”,冯太后当了奶奶后便宣布还政。</p><p class="ql-block">此时献文帝十六岁,羽翼已丰。重要职务上都安插了自己的心腹首领,冯太后信任的老臣逐渐的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第二年一场宫闱之变,献文帝和冯太后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时冯太后养了一位内宠李弈,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太后秽乱宫廷。献文帝脸上挂不住,便找个机会杀了他及家族。</p><p class="ql-block">(475年)冬天,献文帝在平城北郊大阅兵,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此举彻底刺激了冯太后,让她决心永绝后患。第二年,献文帝暴毙。</p><p class="ql-block">献文帝之死,史书上认为皇太后脱不了干系。因为皇太后是为情人报仇:“太后不得意,遂害帝”。</p><p class="ql-block">从太和初年到太和七年,冯太后再次把握朝政,毫不手软大肆绞灭帝党附拥献文帝的皇亲国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次临朝称制,她再也不还政了。听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死为止。</p><p class="ql-block">太和十四年(490年)之前,冯太后大权在握,孝文帝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p><p class="ql-block">孝文帝与祖母的关系如何呢?史书上说,事无巨事,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疑,能行大事,生杀惩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是以威弱兼作,震中内外”。简言之,他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禀告给她,她什么大事都不通知他。</p><p class="ql-block">孝文帝由冯太后一手栽培,教养颇为严格。孝文帝过于聪慧,冯太后曾担心将来他对自己不利,一度打算废掉他,甚至让孝文帝绝食三日,但孝文帝从小到大。对祖母的责打惩罚,一律默默承受,从不反抗,亦无怨言,这获得冯太后的信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孝文帝为人谨慎,精通文史,不但可以即兴作诗文章,有时因事情紧急,他骑在马上口述诏书,待勒定成稿也不需修改一字,是一位颇有才华的皇帝。</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中期的洞窟出现了两个并列的洞窟,暗指两主共治天下,是为“二圣“。</p><p class="ql-block">这一洞窟,颠覆改变了昙曜五窟的那种少数民族草庐似的大象窟的制式。</p><p class="ql-block">仿佛中国汉代起就有的建筑天花板的装饰形式。平棊藻井更是北朝时所特有。洞窟整体风格也从早期的阔朗转变为绮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的华丽雕刻下,是北魏最惊心动魄的宫闱秘史。</p><p class="ql-block">冯太后以佛母形象永驻石窟,既是对子贵母死制的无声反抗,也成就了中国石窟史上唯一的母性主题洞窟。那些被风化的造像提醒我们:再恢弘的佛国,也难掩权力更迭的沧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第六窟中央,仰视华美塔柱,仿佛听见北魏宫廷的刀光与梵音。冯太后的功过被镌刻成佛母的慈悲,孝文帝的孝心化作塔柱的巍峨。石窟不仅是宗教艺术巅峰,更是一部鲜卑族汉化的史诗。当阳光透过明窗洒在“文殊问疾”浮雕上,维摩诘的胡式衣袂与文殊的汉式坐姿仍在低语:权力与信仰,终究在石头上达成了永恒的和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闲笠翁写于乙未年寒露后三天</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