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与一片海一—G228醉美滨海公路游记 作者:风清儒

zy

<p class="ql-block">  25年9月10日至27日,我与几位老友驾车沿228国道由南向北,探寻中国沿海的瑰丽风光。这十七日的旅程,宛如用车轮在东南沿海的金边勾勒出一道绵长而执着的弧线。我们未曾在空中掠过,亦未在铁轨上规整前行,而是一路驱车,以最贴近大地的方式,阅读这条漫长海岸线的每一处褶皱,聆听每一片海浪带来的不同絮语。</p> <p class="ql-block">  旅程始于南宁那片熟悉的绿意,但车轮甫一转动,心便已飞向了远方的蔚蓝。首站抵达海陵岛时已是傍晚,来不及细赏,满耳便被潮水宏大的喧嚣所填满。次日清晨推窗,“十里银滩”的真容方才展露:阳光慷慨洒落,白沙细软如糖,海水由近及远呈递着碧绿、蔚蓝,直至与天色交融融闸坡渔港的气息是鲜活的,咸腥的海风里混杂着渔获的味道,渔民黝黑的面庞上镌刻着与风浪搏斗的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  然我们终究只是过客,匆匆一瞥后,便又驶向了双月湾。途中,驾车驶过堪称中国基建奇迹的深中通道,其宏伟的建筑与优美的造型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满是对祖国强盛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抵达惠州平海镇,站在双月湾观景台,我才真正领会了“航拍视角”的意涵。那两道弧形海湾,一者温婉、一者澎湃,背对背相依相偎,构成了大地上奇妙的对称图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行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行至东山岛,我们穿梭于依山而筑、错落有致的民居间,白墙绿瓦间透着闽南特有的灵秀;西埔湾围海大堤上,目睹大海气势恢宏的落日余晖,真切体验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画意境;</p> <p class="ql-block">  大肉山澳角的白色灯塔旁,我们三位老汉留下了饱经沧桑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那灯塔临海矗立,任凭风吹浪打、千年不移,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安定感。或许,漂泊与坚守,本就是这旅途,亦是人生的一体两面。</p> <p class="ql-block">  从东山岛到厦门,海的咸湿气息渐渐被文艺与小资情调所冲淡。鼓浪屿上没有机动车的喧嚣,唯有钢琴声与海浪声交织成悠扬的交响。那些古老的欧式建筑在凤凰木的掩映下,无声诉说着往日的繁华与沧桑。我们流连于龙头路的热闹市井,亦沉醉于菽庄花园的清幽雅致——这是一座需要用心聆听的岛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次日继续北上,平潭岛的“蓝眼泪”虽已是过季的传说,但那条蜿蜒入海的公路依旧美得令人心醉。风车在广袤的田野与海湾间缓缓转动,宛如一群白色巨人,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车行至霞浦,风景骤然一变。这里没有细腻的沙滩,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滩涂与林立如林的竹竿。日出时分,我们守候在小皓的沙滩上,静观光影在滩涂上肆意作画:金色、银色、紫色……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纹路宛如大地的指纹,而点点渔船与劳作的身影,则成了这幅抽象画中最生动的笔触。霞浦的美并非直观冲击,它需要等待,需要品味,是凝结了时间与劳动的诗意。在这片仙境般的山水间,我们的F先生迎来了他68岁的生日,几位老友点了几碟海鲜、几瓶啤酒,共同举杯祝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福寿绵长!</p> <p class="ql-block">  离开霞浦后,旅途的节奏愈发加快。象山的石浦渔港充满浓郁的渔家风情;舟山群岛则如散落在东海上的颗颗明珠,我们穿梭于跨海大桥之间,仿佛在岛屿与岛屿间自由翱翔。普陀山的梵音与海潮音融为一体,让烦躁的心灵得以片刻沉静。而上海这座大都市,则以外滩的璀璨灯火与都市的繁华喧嚣,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短暂而华丽的“入世”体验。</p> <p class="ql-block">  驶过长江,风光与江南的温婉又有不同。盐城的黄海森林公园是一片广袤的绿色海洋,驾车穿行其间,满目皆是挺拔的水杉与摇曳的芦苇,鼻腔里满是植物与泥土的清新气息——这是一次彻底的“洗肺”之旅。继续北上,日照、威海、烟台、蓬莱,这些地名串联起来,便是一首关于海洋与历史的叙事长诗。在威海,因台风未能登上刘公岛,我们只能隔海遥望,恍惚间仿佛听见甲午风云在呜咽,看见甲午英烈们为今日祖国强大的海军而热泪盈眶;在蓬莱阁上极目远眺,那片渺茫的海域是否曾有海市蜃楼,承载过古人求仙的梦想?八仙过海的传说,为这片海增添了无尽的浪漫与想象。</p> <p class="ql-block">  行程至此,海洋的篇章已近尾声。我们转而向内,探访扬州的瘦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里的景致如工笔画般婉约,一泓曲水、几处亭台,与此前壮阔的海景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从宏村的南湖画桥到萍乡的青山,风光又从人文的精致回归到自然的质朴</p>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最终转向,驶上返回南宁的归途,十七日的奔波与绚烂都渐渐沉淀为车窗后安静的回忆。回想这一路,我们见过了无数种海的姿态——平静的、汹涌的、富饶的、苍茫的;也见证了无数种依海而生的人生——渔民的、信徒的、都市人的。我们风尘仆仆,一路追逐,仿佛要用这紧凑的行程丈量祖国海岸线的广袤,填补心中对远方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回到南宁那片熟悉的亚热带绿荫中,海涛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这十七日,我们不仅在地理上从南到北、再由北折返,更是在时间里进行了一场密集的、关于美的巡礼。那后视镜里不断退去的,不只是道路与风景,更是一段浓缩的、闪着光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