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文:姚东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788176</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十月十日,辛亥革命114周年的纪念日。114年前的此刻,武昌城的夜空被一声枪响划破,那清脆的枪声,如同惊蛰的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大地,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就此点燃。</p><p class="ql-block">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道尽了当时革命党人的心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封建帝制的腐朽统治让百姓苦不堪言,列强的侵略又让国家主权丧失殆尽。然而,就在这黑暗的深渊中,一群英勇的志士仁人挺身而出,他们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夜,党人熊秉坤等在工程第八营驻地发难,随后率兵直奔楚望台。那一夜,楚望台军械库成为了革命的关键所在。起义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占领军械库,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内外的其他起义部队也纷纷响应,汇聚于楚望台,以这里为阵地,向封建统治的堡垒发起了猛烈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武汉的街头,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等街名,仿佛是历史的坐标,指引着我们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楚望台遗址公园内,虽然原有建筑已毁,但那座砖石水泥砌成的保护标志碑,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风雨长廊里的碑刻,刻录着辛亥革命的点点滴滴,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p><p class="ql-block"> 还有那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蛇山南麓首义公园内,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卫士,守护着历史的记忆。碑身上叶剑英所题的碑名,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两侧的稻穗、彩带等浮雕图案,象征着革命带来的希望与生机。而蛇山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更是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辈们的风采,他们目光坚定,仿佛在凝视着中华民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武昌红楼,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如今依然庄严地屹立在阅马场。它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象征。走进红楼,仿佛能听到当年革命党人激昂的讨论声,能看到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而不懈奋斗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14年,但它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它让我们懂得了,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有担当,要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去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幸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对得起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烈们,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民族更加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 <p class="ql-block"> 作为辛亥革命第一枪发生地,起义门被视为“首义胜利的开端”,直接推动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城门上的首义烽火石刻、辛亥革命碑林等景观,生动还原了历史事件。 </p><p class="ql-block"> 城门高7.1米、宽5米,原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1981年修复后成为二层建筑,檐下环以30根朱红廊柱,现存明清城墙复原段333米。景区还保留两尊起义军复制品大炮,通过历史场景复刻增强体验感。</p> <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汉。次日,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武昌红楼被尊崇为民国之门。</p> <p class="ql-block"> 武昌红楼,正式名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该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是一座展示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场馆。</p> <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夜。党人熊秉坤等在工程第八营驻地发难后,即率兵众四十余人直奔“楚望台”,会合该营守库士兵,占领军械库。随后,城内外其他起义部队亦先后汇集楚望台,用库存的军械装备自己,并以楚望台作为进攻督署指挥台与前进阵地。</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首义公园内,东近抱冰堂,西邻梅廊。由湖北省暨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筹备领导小组于1981年主持修建,是年10月10日揭幕。碑南向,大理石砌,呈蛊形,高11米。正面镌叶剑英所题碑名。两侧饰稻穗、彩带等浮雕图案。碑座刻章开沅撰、张昕若书赞颂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碑文。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在蛇山南麓。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人为纪念孙中山的革命伟绩而建。碑坐北向南,占地100平方米。以花岗石砌成,高7米,碑座左右两面饰有花圈挽带浮雕图案,四周立有护柱,且环以铁链。为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又具近代风格。碑阳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碑阴刻有以辛亥首义同人名义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蛇山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像(孙中山、黄兴等15人)建成于1995年,背景为武昌城墙,通高5米,像高3米,座宽20米,雕刻4组共计15位辛亥首义人物像,分布面积1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建立蛇山首义枪声塑像,是为了纪念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首先发难,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伟大壮举,面积7平方米。辛亥志士手举钢枪,气宇轩然,展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蛇山首义公园有两座碑亭,左面亭内石碑一面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另一面刻着黄兴在民国元年赞扬辛亥首义诗句。</p> <p class="ql-block"> 另一座碑亭的石碑分别刻有朱德、董必武同志为纪念辛亥首义五十周年所写的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