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游之二-芒砀山景区

无极

<p class="ql-block">10月8日,我们从北京启程,驱车七百余公里,一路向南抵达河南商丘古城。次日清晨,先访燧皇陵,拜谒火种之源;继登火神台,俯瞰古城晨光;再游汉梁园,感受汉风遗韵;漫步商丘古城墙下,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最后走进博物馆,细读这片土地的千年记忆。9日一早,我们参观了应天书院,感受儒风雅韵后,便驱车百里,奔赴此行的重头——芒砀山景区。秋阳高照,山影叠翠,一场穿越秦汉的旅程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国子监,坐落于商丘古城南湖之滨,碧波映照,书香氤氲。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获真宗赐名,自此官学化兴盛,至庆历三年(1043年)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当时全国最高学府,亦是唯一一所升为国子监的书院。虽历经战乱与黄河泥沙掩埋,几度兴废,然文脉不绝。2003年于原址附近修复重建,2007年正式开放,今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亦是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静守一湖秋水,续写着千年文脉的沉静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应天府书院肇始于五代后晋年间(约936—947年),由商丘人杨悫创办睢阳学舍,讲学授徒,开一方教化之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赐额“应天府书院”,正式纳入官学体系;七年(1014年),因应天府升为陪都“南京”,书院随之更名为“南京书院”;至庆历三年(1043年),更升为“南京国子监”,跃居全国教育中心。书院命运随朝代更迭起伏,元明清三代屡建屡毁,然薪火不灭。2003年于旧址附近复建,2007年对外开放,今虽非原构,然气象恢弘,书声仿佛犹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步入芒砀山深处,秋风拂面,林木飒飒。忽见一石碑矗立,上书“刘邦斩蛇处”五个大字,苍劲有力。相传秦末暴政,民不聊生,刘邦醉酒夜行于此,遇白蛇挡道,拔剑斩之。后有老妪夜哭,言其子为赤帝子所斩,预言天下将易。此地遂成汉室龙兴之始,一剑劈开四百年汉家江山。今观碑石斑驳,古木参天,犹觉豪气贯虹,仿佛听见历史在林间低语。</p> <p class="ql-block">大汉雄风景区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以汉文化为主题,融合自然与人文之胜。登高远眺,群峰错落,彩叶如锦;步入景区,汉阙巍峨,雕像肃立,刘邦举剑、戚姬起舞,一幕幕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下宫殿幽深神秘,壁画斑斓,再现汉代礼制与生活图景。秋阳斜照,金光洒落石阶,仿佛穿越千年,亲历大汉气象之雄浑壮丽。</p> <p class="ql-block">陈胜陵园静卧芒砀山麓,松柏苍翠,庄严肃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虽败犹荣,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响彻千古。陵园依山而筑,石阶蜿蜒,碑亭静立,诉说着一位布衣英雄的壮志与悲歌。秋风掠过松林,如诉如叹,令人驻足沉思:虽身死国灭,然其揭竿而起的勇气,早已点燃了改天换地的火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