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10月,陪夫人秋游,大同云冈石窟的千年回响。

高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月金秋,携夫人同游云冈石窟,一场穿越北魏的时光之旅悄然展开。阴沉的天色并未减损心头的热情,反而为这处世界文化遗产添上几分静穆与深邃。行走在武州山南麓,石壁间的佛影与秋叶交映,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流转在此刻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步入景区,巍峨的中式楼阁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间悬挂红灯笼,石板路通向幽深处。远处湖光山色倒映亭台,近处游客驻足观赏,传统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我们穿行于廊道之间,目光所及皆是雕梁画栋与层叠屋宇,在湿润的空气中更显古意盎然。</span></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60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或石佛寺,东西绵延约1公里,分为东、中、西三区。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时期,由高僧昙曜主持,历时约150年,是北魏皇室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国家工程”,旨在通过佛教艺术促进民族融合和政治统一。其历史价值体现在:‌‌</p><p class="ql-block">‌分期特色‌:早期“昙曜五窟”(第16-20窟)象征北魏五帝,风格浑厚雄浑;中期洞窟(如第12窟“音乐窟”)装饰华丽,融合中西乐器;晚期造像清瘦俊美,开启“瘦骨清像”风格。‌‌</p><p class="ql-block">‌文化融合‌:造像兼具印度、中西亚及希腊罗马元素,如第8窟的摩醯首罗天源于古印度神话,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以“真容巨壮,穷诸巧丽”著称,雕刻技术精湛,创新了“云冈模式”,影响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后世石窟艺术。其保护历程包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入石窟群,岩壁之上洞龛星罗棋布,佛陀静坐于幽深洞窟之中,面容慈祥,衣纹流畅。第十三窟高达13米的菩萨像令人仰止,四小佛立肩头,气势恢宏;昙曜五窟巨像凛然,象征北魏五帝,真容巨壮,穷诸巧丽。每一尊造像都凝结着北魏工匠的虔诚与智慧,融合印度、中亚与中原艺术精髓,成就了“云冈模式”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内壁画斑斓,浮雕层层叠叠,飞天轻盈舞动,佛龛精巧繁复。灯光映照下,石色温润,彩绘残痕犹见昔日华美。我伫立于大佛之前,双手合十,心中泛起莫名敬畏——千年前的刀凿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步出洞窟,回望这片绵延一公里的岩壁,不禁感慨:云冈不仅是石头上的史诗,更是文明交融的见证。它静卧于此,诉说着信仰、艺术与时间的永恒对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