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天朗气清,丹桂芬芳。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刚刚欢度了国庆与中秋双节,今夜心潮澎湃,在日记星球写作营与读书会联动群中,分享我早读《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的深刻感悟。感恩小牛妈妈创建了日记星球这一滋养心灵的平台;感恩刘征老师、雪云老师、一米老师、小梅老师、亲荷老师以及各位班主任与组长的默默耕耘;感恩六点组读书会的每一位书友,特别是六班11组梓墨组长和伙伴们的陪伴。正是这份晨曦中的共读,让我每日汲取智慧,提升能量,走向更富足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从无绝对的对错,唯有因果的流转。无论是“虎妈狼爸”式的严格管教,还是蒙台梭利倡导的爱与自由,都不应非此即彼。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融合——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赋予规则与边界。爱是土壤,纪律是枝干,唯有二者共生,才能孕育出坚韧而自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未来有钱、有人脉、有好心态的“三有”人才?书中提出的人格之树模型令我豁然开朗:信念如根,身份为基,营养为源,能力为枝,行为为叶,情绪为风,而人生成就——财富、关系、心态,正是这棵树结出的硕果。教育的本质,不是催熟果实,而是深耕根系,让树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这不仅适用于家庭,更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南针。教师当以信念与价值观为引,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成长为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终身运动者与优雅生活者。</p> <p class="ql-block">萨提亚提出的五种性格模式——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与一致型,揭示了童年教养如何塑造命运轨迹。我们应努力引导孩子走向“一致型”人格:真实表达,内外和谐。因为性格不仅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更深远影响婚姻、事业与人生幸福感。读书,正是帮助父母看清这些心理地图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教养方式,可分为权威型、顾问型、说教型与教练型。我向往成为“教练型”父母——不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对话;不包办代替,而是陪伴挑战。用提问唤醒潜能,用信任激发勇气。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试错中成长,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善于管控情绪者看似高效,却常以牺牲情感连接为代价。长期压抑情绪的人,往往孤独无依,人际疏离。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压抑,而是觉察与表达。读书让我明白: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信使。学会倾听它,才能真正掌控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纳孩子的情绪,远比纠正行为更重要。不要急于打压、否定或讲道理,而应先共情:“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这是我在书中收获的最实用一招,已悄然应用于陪伴两岁多的小外孙。当情绪被看见,孩子的心才愿意打开,教育才真正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学会表达情绪,而非被情绪表达。书中举例:丈夫深夜归家,妻子若说“你总是不顾家!”这是情绪的爆发;而说“我一个人等到现在,有点担心也有点孤单”,则是情绪的表达。前者引发对抗,后者促成理解。一句话的转变,足以改变家庭氛围的走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养健康性格的孩子,父母需给予充足的心理营养: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对良好行为及时肯定,对偏差行为温和纠正。避免让孩子成长为“述情障碍”的“木头人”——有情感却无法表达,有需求却不敢开口。读书,教会我如何用语言滋养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商包含五大维度:自我觉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同理心与人际关系管理。哈佛研究证实:情商决定人生80%的成功。智商决定起点,情商决定终点。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从小培育孩子的情商根基,为未来富足人生铺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学研究显示,75%的疾病源于情绪积压。而长期保持愉悦心情者,平均寿命可延长5至7年。我深信身心一体,因此坚持每日听歌、在赣江江滩公园漫步、与朋友畅谈、每年旅行。这些习惯,皆因读书而觉醒——富足人生,始于健康的心灵与身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会转念,是情绪自救的钥匙。当负面念头来袭,换一个视角,便是另一片天地。书中那位文革中欲轻生的女子,因禅师纸条上七个字:“此是正当修行时”,重燃希望。读书教会我:困境非绝境,念头一转,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意识地运用呼吸法调节情绪,是一种简单却强大的内在力量。当怒火升腾或焦虑袭来,深呼吸三次,让气息沉入丹田,情绪便会悄然平复。这是书中传授的实操智慧,也是我每日践行的心灵操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小草破土、种子裂岩的顽强力量自我激励。生命本具潜能,只要不放弃,终将冲破黑暗。读书让我相信:每一个平凡人,都蕴藏着改变命运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肯定孩子的三个行为,哪怕只是“今天自己穿了鞋子”“吃饭没有挑食”。这些微小的认可,累积成孩子内心的价值感。被看见的孩子,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这是通往富足人生的内在基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理心是道德的源泉。能感他人之痛,才能行善良之事。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示范并引导孩子体会他人感受:“你觉得妹妹为什么哭了?”这种共情能力,是未来建立深厚关系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智力体现在组织团队、协商解决、连接他人与社会洞察四个方面。从小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学习合作与领导,是在为未来社会角色奠基。读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不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影响他人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念如同生命的底层操作系统,主导着我们的选择与行为。积极的信念如阳光,滋养成长;消极的信念如病毒,侵蚀潜能。通过读书,我学会了审视并升级自己的“心灵软件”,也为孩子植入“我能行”的信念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诉孩子:困难是暂时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多用潜能开发式提问:“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如果成功了会是什么样子?”这些话语如种子,埋进心田,终将长成面对风雨的勇气之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常对孩子说:“你行!”“一定有方法!”“你值得拥有!”这三句话,是对抗无助、无望、无价值三大思想病毒的良药。它们不是空洞鼓励,而是信念的传递。读书让我明白:语言有力量,一句话可以点亮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