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夏鲁宁</p> <p class="ql-block"><b>此篇献给淮海战役中奋勇杀敌的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全体将士!!!</b></p><p class="ql-block"><b>纪念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共和国烈士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军战士在行军途中。</b></p> 威 逼 徐 州 猛 攻 援 敌 <p class="ql-block">我2纵、3纵、12纵、鲁中南纵队和中野11纵,在苏北兵团韦国清、姬鹏飞的率领下,在徐州东南阻援和打援,大胆穿插,勇猛顽强。</p><p class="ql-block">11月10日,吴华夺率六师由皂河、宿迁一线西渡运河,向大王集、双沟急进,奉命阻击邱清泉兵团,11日吴华夺率部进至陆家圩、蔡集地区,</p><p class="ql-block">11月12日,邱清泉在李弥兵团的协同下,亲自指挥主力第5军和70军前往救援黄伯韬。在空军、坦克和猛烈炮火掩护下,向我阻击部队连日猛攻,伤亡惨重,进展甚微。蒋介石对此心急如焚,多次发电督促邱清泉:“党国存亡在此一举,吾弟应不惜一切牺牲……以解黄兵团之围。”并严令高级军官亲临第一线,违则军法从事。</p><p class="ql-block">13日,杜聿明的精锐主力邱清泉第5军,又以一个团兵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我2纵6师17团的邛楼阵地进犯,半天之内向我军发起4次集团冲击。我军阵地有外壕、陷阱等对付坦克的工事,敌坦克进至前沿时,我军即机动地以一部分兵力突出工事,用短兵火器向坦克侧后步兵开火,敌人来时是一个整团,逃走时剩下不到一个营的人数。当夜1时许,2纵5师14团乘胜出击,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迅速勇猛通过300米开阔地,冲入敌阵,乘敌人措手不及,与敌人展开混战。9连战士吴克勤当敌轻重火器刚刚开火时,已迅速跳入敌人交通壕,向敌群投手榴弹,杀伤了距他身边仅20余米远的一挺美式重机枪旁的一堆敌人,重机枪立即为他缴获。混乱中,1排长王英见三面受到敌人夹击,迅速组织火力,带头向敌人杀去,抢占了敌人工事,打垮了敌人5次反扑。在邛楼阵地上,2纵两个团歼灭了千余敌人,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p><p class="ql-block">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到前线督战时,看到我军顽强阻击,奋勇冲杀的气势,顿时失去了从正面突破的信心。果然不出华野首长所料,他真是同邱清泉商定了一个从侧翼迂回大许家的诡计。他俩认为我军以强大兵力围困黄兵团和正面阻击邱、李两兵团后,在潘塘到双沟地区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隙地带,遂令74军沿房村、双沟向大许家迂回到我阻击部侧背,以收前后夹击之效。</p><p class="ql-block">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4日晚,74军先头团出动不到半日,刚到房村以西一线,就遭我追击孙玉田师的4师11团、12团和正在运动中的吴华夺部6师先头17团迎头痛击,近半被歼。敌人于是收缩阵地与我军在刘塘、前后谢庄、芦楼、赵洼、班庄、贺楼一线形成对峙。邱清泉以为其先头团只是受到了我地方部队阻击,故决心未变,严令74军稍加整顿,继续攻击前进,以实现其迂回大许家的美梦。当时,我军则有比粉碎敌人迂回阴谋更大的企图,即由我苏北兵团自南向北攻击楔入六堡圩、东贺村之线,以切断邱、李兵团返回徐州的退路,为全歼该敌创造条件。</p><p class="ql-block">经数日交战,敌军遭华野各部重创,歼灭黄百韬兵团已成定局。</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为解黄百韬之围,确保徐州,特委任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新设立的“剿总”前进指挥部主任,即由南京飞徐州就任。到了徐州,杜聿明与刘峙商量援黄方案,决定将李弥第十三兵团、邱清泉第二兵团划规杜聿明的前指指挥。</p><p class="ql-block">11月15日晚,苏北兵团调整部署,开始了切断邱、李兵团退路的作战。</p><p class="ql-block">滕海清奉命率二纵由潘塘以西、柳集以东楔入敌七十四军防线,插到徐州以东的东贺村、大韩庄地区。即是说,二纵再次与七十四军交手。</p><p class="ql-block">滕海清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这样单刀直入敌人重兵集团,切断敌集团退路,在战役指挥上是一着大胆的险棋,具有重要战役意义;在实战上则是啃硬骨头,啃大骨头,非铁齿钢牙不可。根据他的丰富战场经历与体验,他认为这个仗可不好打。因而,他对各师团的要求也就特别多一些:要透彻领会上级关于“愈坚决、愈大胆、愈能胜利”的指示精神;要利用夜战,迅猛攻歼敌军;争取拂晓前调整部署,整理部队,做好抗击敌人白天反击的准备;各先头团与敌人一个营以下的兵力相遇,应立即展开攻击;遇到两个营以上的敌军,应一面进行攻击准备,一面报告上级,听取指示;要利用沙质土壤进行堑壕作业,以保障顺利突破。</p><p class="ql-block">这些似乎平常的要求与交待,实际上就是兵法。正是像滕海清这些真正久经沙场的高级指挥员,才具有这种杰出的品格,即战略与战术相通相融,中无梗阻;帷幄与战壕心脉一致,荣辱与共;大将风度与士兵粗犷性格集于一身,不分尊卑。正如有位国民党人士所言:“倘若孙子、孔明再世,定当惊叹不已:有如此众多良将,共军能不胜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警卫员。</b></p> “金刚钻”十团参加淮海大决战 <p class="ql-block">胡彬回忆:</p><p class="ql-block"> 文庙攻击战</p><p class="ql-block">11月15 日夜晚,十团向文庙守敌发起攻击。文庙位于徐州市东南只有15公里,是一个有50余户的村镇。敌三十二师一个加强连与一个迫击炮排,配合迫击炮8门,轻重机枪11挺,于15日下午进占文庙,企图依托村镇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证其东援碾庄主力侧翼安全。该敌进占文庙后即利用地形和村庄,仓促构筑工事,至当日夜在主要点上,村南口、村中央及土圩西侧,构筑了3个地堡,并在村南设置木桩、鹿砦等障碍物。</p><p class="ql-block">十团在纵队和师编成内,奉命执行穿插打援任务。十团三营为前卫营,15日17时进到文庙东南两公里处时据尖兵班报告:文庙有敌人活动。团查明情况后,即令三营歼灭该敌,扫清前进障碍。三营长刘正昌于18时组织勘察后,决定以副营长魏尚友率领八连攻歼该敌。</p><p class="ql-block">八连受领任务后,立即召开了支委扩大会,进一步分析敌情、地形,研究了打法。决心利用夜暗,大胆穿插,乘敌不备,一举歼灭。具体部署:副连长王自昌率领二排为突击排,在文庙南500米处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利用夜暗秘密向敌人接近,乘敌立足未稳,实施偷袭,如果不成即转为强攻。三排担任火力掩护,政治指导员龚炯率一排为连预备队。接着对全连进行了简短有力的政治思想动员和必要的物资器材准备。</p><p class="ql-block">15日20时30分,八连利用夜暗隐蔽接近至敌人前沿约150米处,发现村外点起数堆火。火光下有敌军约一个排的兵力和一些被抓的民夫正挖掘战壕和设置鹿砦、木桩等障碍物。副连长命令二排趁敌不备和敌在亮处,我在黑处,不便敌人发现的时机迅速打开通路;三排做好火力掩护的准备,并强调不要误伤老百姓。副连长带领二排借火光迅速隐蔽摸至敌人障碍物前,五班先用手轻轻扒开鹿砦,当继续向木桩接近时被敌人发现,便按原计划对木桩实施爆破,一举成功,六班乘势突入。敌人见我来势迅猛,慌乱鸣枪后逃。此时村口敌人地堡机枪火力向我猛烈射击,六班前进受阻。副连长视正面敌人火力猛烈,地段狭窄,不便我展开,果断命令四班用一个组正面火力牵制,六班从左侧向地堡迂回,自己带四班两个组及五班从右侧向地堡猛插,当接近地堡时,他机智地拿起一条扁担向地堡内扔去,敌误认为是爆破筒,慌乱躲藏,六班乘机冲入,三面合击,攻占了地堡,歼敌6人,缴获轻机枪一挺。二排乘胜向敌人纵深发展,进至村中央遭到敌堡火力拦阻。五班在我火力掩护下,进行连续爆破,顺利地将敌人地堡炸毁。</p><p class="ql-block">20时50分,在我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时,突然遭到村西北侧敌人密集火力封锁,与敌人形成对峙。副营长魏尚友仔细观察敌情和周围地形,发现村西北侧有一土圩,敌人兵力全部集中在圩内,土圩正面敌人数挺机枪火力封锁着村北。但土圩右侧敌人配合比较薄弱,地形也比较隐蔽,便于我实施攻击。于是当即调整部署,决心集中主力从两侧攻击,坚决消灭土圩之敌。命令二排正面进攻,牵制敌人,三排沿土圩西侧迂回,一排向土圩东侧迂回攻击。一排进到土圩东侧约60米处一凹地展开,班排长进行抵近侦察,发现圩内敌人很乱,即令一班占领坟包掩护,三班从土圩东北角,排长率二班从土圩东南角同时发起猛攻,一举突入土圩敌人阵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炮兵部队冒雨进入阵地。</b></p> <p class="ql-block">三班很 快占领了敌人迫击炮阵地。敌背后遭我突然打击,顿时大乱。此时我三排在攻克了敌人左侧地堡后和二排也相继突入圩内,以刺刀手榴弹与敌人展开近战,敌在我奋勇拼杀下纷纷缴械投降。但敌连长指挥残敌钻进地窑负隅顽抗,作垂死挣扎。我即占领地窑顶部,向敌人喊话,令其投降,一面用手榴弹、炸药包对地窑准备实施爆破,顽敌终在我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至此,战斗胜利结束。迅速歼敌,缴获迫击炮8门,轻重机枪11挺及100多支步枪。战后十团三营八连荣立二等功,被授予“军政全胜”奖旗一面。</p><p class="ql-block">此次战斗主要经验:</p><p class="ql-block">一是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特长。八连在这次战斗中,充分利用夜暗条件,抓住守敌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突然勇猛发起攻击,以刺刀、手榴弹杀伤敌人,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迫使敌人没有喘息机会,造成了战斗的突然性。</p><p class="ql-block">二是指挥员正确果断定下决心,机智灵活地实施指挥。八连在战斗前,由于做好了偷袭和强攻的两手准备,因而在战斗中,五班被敌人发觉后,立即能按计划转入强攻,顺利的打开了突破口。由于夜间战斗观察指挥不便,各级指挥员始终在分队的前面,因而能及时掌握情况,适时指挥。当进入纵深战斗遭到土圩内敌火所阻时,指挥员根据当时的敌情、地形、果断定下决心,机智灵活地指挥分队,迅速运用迂回战术,对敌人侧后发起冲击,击中了敌人的要害,很快打乱了敌人部署,为全歼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三是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八连在此战中,模范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地执行俘虏政策,对受伤俘虏及时进行包扎,感动了俘虏主动出来喊话,使敌人全部缴械投降。</p><p class="ql-block">追歼李延年、刘汝明兵团</p><p class="ql-block">黄百韬兵团大部已被歼灭,残敌负隅顽抗。蒋介石为了挽救败局,除了派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进行东援外,急令南线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火速由蚌埠沿津浦路两侧向北进犯。并急调主力黄维兵团由阜阳,经蒙城县向宿县疾进。南、西两路之敌企图在宿县地区会师后,再行北援,以解徐州之危。</p><p class="ql-block">此时,十团奉命随纵队于11月21日,南下宿县以东地区。配合六纵和十三纵队坚决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在宿县以南地区。我十团经过三天两夜强行军,于24日进入宿县以北任桥地区,部队迅速构筑工事组织防御。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发觉我主力部队,又惊闻黄维兵团已被我军包围在固镇县双堆集,因害怕被我歼灭,于25日夜晚仓惶南逃。</p><p class="ql-block">十团为纵队第一梯队,立刻向南追歼逃敌。中午12时十团快速前进到固北头,十团一营很快自东向西攻击洋桥时,敌人惊恐万状,全部向南溃逃,十团一营轻重机枪向逃敌进行猛烈射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当日晚十团沿铁路线,十二团尾随其后,立即向南追赶逃敌。26 日拂晓,十团二营营长史达夫率先头五连在文庄与敌激战,三营迅速向敌人侧后迂回攻击。三营副营长魏尚友率领七连不顾敌人火力猛烈射击,飞快插到文庄东南敌人侧后,以勇猛冲杀,协同二营将敌人一个营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战后,七连荣立集体二等功和师授予的“勇猛迅速”锦旗一面。</p><p class="ql-block">28 日下午,敌人以少数兵力掩护其主力南渡澥河。十团指战员不顾敌人飞机上面的机枪低空扫射,头顶棉衣,脚踏薄冰,踏着寒冷刺骨齐胸的河水,渡过300多米宽的澥河,奋勇追歼逃敌。十团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续作战精神,一直追到澥河南曹老集,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共毙伤、俘敌500多人,后来敌人主力逃窜到淮河南的蚌埠。</p><p class="ql-block">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被我苏北兵团压过浍河、澥河狼狈逃窜蚌埠,死伤惨重,使黄维兵团陷入了孤立待毙的境地。</p><p class="ql-block">这次战役行动,我军猛打猛追,将徐州地区敌人分割成三块,造成我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利态势。</p><p class="ql-block">此时,十团喜闻黄百韬兵团5个军10个师已于11月22日全部被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军涉水开赴前线。</b></p> <p class="ql-block">黄百韬兵团全部覆没,对于淮海战役今后的发展有巨大意义。十团官兵受到极大的鼓舞,胜利信心倍增。</p><p class="ql-block">全歼杜聿明集团</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30日,敌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放弃徐州,绕过永城南下企图攻击我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危,尔后与黄维兵团会师南逃。此时,我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以六纵在淮海以北地区监视蚌埠刘汝明与李延年两个兵团。命令二纵迅速北上,全力对付徐州之敌。于是,十团随纵队主力日夜兼程北上,参加合围杜聿明集团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十团于12月1日由固镇出发,经过三天紧急行军,前进到赵集、铁集寺地区与敌人接触。我部队连夜构筑工事,坚决阻击敌人南逃。此时,杜聿明集团军在华东野战军12个纵队的北线追击、南线阻击下,全部被围困在徐州西南65公里处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的狭小地带,上天无路,入地无门。</p><p class="ql-block">十团奉命于5日赶到大茴村,位于包围圈南面,以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击敌人向南突围。十团部队到达大茴村立即抢修工事、战壕组织纵深防御阵地。</p><p class="ql-block">魏小窑战斗</p><p class="ql-block">十团在大茴村地区进一步构筑坚固的纵深防御工事、堑壕,采取顽强固守与积极出击相结合的方法。12月8日,十团三营九连在副营长魏尚友率领下利用夜暗,以秘密行动突然从敌人侧后突破魏小窑。我攻击部队乘爆炸烟幕冲上与敌人开展格斗,歼敌80余人,余敌向庄内退缩,三营九连一举占领魏小窑。当晚23时,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实施反冲锋,十团三营九连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连续打退了敌人13次反扑,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5时,胜利完成了出击歼敌的任务。战后,九连荣获“战斗模范连”的光荣称号和“英勇顽强”奖,被授予锦旗一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华东野战军特纵的炮兵部队。</b></p> <p class="ql-block">动作勇猛果敢,歼敌一个连又一个排,该连无一伤亡。</p><p class="ql-block">六师于当日22时进至李村、王塘,发现敌人一个团。该师指挥所即在二陈集召集各团首长分析情况,认为如不消灭当面之敌,就不便直插海郑公路以北,于是决定以十六团主攻王塘,配属迫击炮、山炮各一个连与十八团一个营;十七团包围李村,实施堑壕作业,做好攻击准备;十八团主力作为机动。</p><p class="ql-block">16日凌晨2时,十六团对王塘发起攻击。战斗激烈,长达3小时之久,王塘守敌一个加强营终被全歼。在这场攻坚战斗中,三营营长鲁锐不幸牺牲,教导员刘建德继续指挥全营作战。关键时刻,该营八连由助攻转为主攻,连长、战斗英雄张春礼亲领突击排向敌纵深猛攻,连续夺取4处院落。这时张春礼6处负伤,突击排只剩6人,仍然坚持作战,直到其它连队冲上来接应。</p><p class="ql-block">王塘被攻占,李村守敌向北撤退,十七团进占李村。</p><p class="ql-block">16日11时许,七十四军两个师在密集炮火与坦克掩护下,向我二纵各阵地狂攻。其五十一师展开了一个团,攻我四师十一团魏家河、郭湖阵地,郭湖房屋全部被敌炮火摧毁,浓烟烈焰腾腾。其五十八师展开了两个团,在炮火与7辆坦克掩护下,攻我李村十七团。双方轻重火力密集,动天撼地。</p><p class="ql-block">正如滕海清所预料,这次是啃硬骨头、啃大骨头,非铁牙齿、钢牙齿不可。经一夜一日激战,七十四军受到重创,迫不得已退缩到潘塘地区,不敢轻易出动了。虽然二纵等部队尚未切断邱、李兵团退路,但敌军的迂回、夹击计划已告破产。</p><p class="ql-block">二纵与其他纵队的攻势,极大地震撼了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其七十四军猬集的潘塘,距徐州机场仅8公里;而徐州机场在三堡车站和宿县县城被我攻克后,已成了徐州唯一的补给线。邱清泉担心潘塘失守,徐州不保,就负有救援黄百韬兵团不成,反致使徐州丢失的双重责任。他实在慌了,连转移指挥所也忘了通知所部,回到后方指挥所驻地团山苦心谋划,如何确保潘塘。邱清泉在惊慌之际,又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16日晚,共军苏北兵团奉命停止攻击,向南收缩。邱清泉认为,共军实为溃逃。</p><p class="ql-block">当我二纵等部转移时,敌军却不追击,而大肆渲染所谓的国军“潘塘大捷”。</p><p class="ql-block">17日,苏北兵团奉命再次出击,抄敌侧后,4个纵队(含三纵)同时于21时发起多路进攻。</p><p class="ql-block">二纵四师进展迅猛,十一团攻陈屯,歼敌约4个连;十团攻文庙,又歼敌1个连。六师以十七团攻前蒋楼,歼敌一部;十八团配属纵队警卫营攻后蒋楼,迅速突破后继续向纵深发展,歼敌一个团的大部,俘敌近千人。由于残敌没有肃清,该团撤出战斗较迟,以致18日晨在行进中遭敌反击。敌人步坦协同并有12架飞机配合,造成该团队形一度混乱,增加了伤亡,并使已俘之敌大部逃散。</p><p class="ql-block">二纵已楔入敌阵近4公里,前出部队已呈三面受敌的态势。不能继续孤军深入了,滕海清命令各师前出部队后撤,回到原线坚守。</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怎么打?二纵请示兵团,兵团请示野指。</p><p class="ql-block">华野指挥部鉴于柳集、潘塘之间不足5公里的正面上,敌方已集中5个师又1个旅的重兵,村村有守敌,无隙可乘,遂决定调整部署,正面阻援部队与苏北兵团同时出击,对邱清泉兵团的五军与七十军施以切断、分割,进而力求将其歼灭于大许家、苑山、城西头之间。</p><p class="ql-block">18日晚,二纵奉命东移,协同友邻部队攻击敌七十军一三九师。午夜,十三团攻城西头,歼敌一三九师四一七团大部。次日,十四团仅用15分钟攻克马山;亲自指挥三营突击的团长佘骑义,在战斗中光荣牺牲。20日上午,十四团又配合友邻攻孤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华野二纵参加淮海战役。</b></p> “英雄八连”在淮海决战烈火中诞生 <p class="ql-block">胡奇坤回忆:</p><p class="ql-block">回忆起伟大的淮海战役,常常使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65个日日夜夜,我们纵队或自东西进,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不顾河水冰冷刺骨,日行百余里,连续7天7夜,直插徐州机场,大迂回包抄追击敌人,威逼徐州;或由北南下,直抵淮河,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全力支援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或冒着风雪严寒,固守在战壕里围困,粉碎杜聿明集团垂死挣扎向南突围,最后和兄弟纵队一起,从四面八方打进陈官庄,全歼杜聿明集团。多么伟大的战争场面啊!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又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啊!</p><p class="ql-block">华野二纵六师十六团在插人敌人纵深,猛攻邱清泉兵团,配合兄弟部队切断邱清泉兵团向徐州之退路,由侧后威胁援敌的战斗中,首战王塘,全歼守敌,为大部队穿插前进打开了一个缺口。11月15日,我十六团作为右纵队,经林场、观音堂、二陈集攻击前进。16日零时,前卫三营行进到王堂村东南与敌人遭遇,俘获国民党七十四军五十八师电话兵两名。从俘虏口中了解到,王塘驻有敌军一七三团第一营全部,其北面李村为该团主力。敌闻枪声,当即抢占工事,以猛烈火力向我三营射击。三营营长鲁锐一面向团部报告情况,一面察看地形,调整全营的部署,变行军队形为战斗队形。为完成开辟前进道路、扫清路上障碍的预定任务,团首长决定集中全团兵力,消灭这部分敌人。正在向师首长请示报告之中,战斗尚未发起前,我和团部人员、各营指战员都就地卧倒在田野和路旁,除了偶尔可以听到草虫的鸣声,看到那点点闪烁飞舞的萤火虫外,深夜里大地一片寂静,大家默默地等待着上级下达对敌作战的命令。团长孙云汉和政委周吉一召集各营营长和教导员,围坐在满布白霜的麦田里,研究如何消灭这股敌人的战斗部署。一个小时后,六师首长批准了十六团上报的作战方案,并命令十七团包围李村之敌,予以监视,保证十六团攻歼王塘敌人的安全,十八团作为机动部队。十六团决定以二营从村西头担任主攻,三营在村东头担任助攻,一营为预备队。三营接受任务后,鲁锐迅速把八连调到王塘东北角防止敌人逃窜,接着命令九连由南面、七连由东南面向王塘逼近。16日晨2时15分,七连首先发起攻击,以积极的动作,协助二营主攻。七连遭受重大伤亡。九连接着一举突破前沿。由于担任主攻的第二营因搜索村西部的动作迟缓耽误了时间,未能按时发起攻击。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都集中在三营方向。敌人的火力很猛,九连也遭到了敌人的较大杀伤,营长鲁锐在突破口,只叫了一声八连连长张春礼的名字,就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教导员刘建德当即指挥八连进入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八连一上来,就乘敌人注意力在九连方向,攻占一所院落,歼敌一个排。继续前进中遇到一段开阔地,对面敌人利用院落以猛烈的火力阻止八连前进。八连连长张春礼令一排在正面以火力压制敌人,三排从东南突击院落,自己率领二排从北面向敌人侧后迂回前进。当三排突入正面的院落时,张春礼乘势率领二排又夺取了两个院落。战斗中张春礼6次负伤,仍顽强地指挥部队和敌人进行逐屋逐院的争夺,最后将敌人压缩在一所筑有高墙的大院子里,敌人凭据这所高墙大院作垂死挣扎。这时,八连只剩下二排副排长和6名战士,炸药包用完了,手榴弹也打完了。此时,一营长率领三连赶到了,三营领导人征求八连意见,想让他们撤下去休整,由兄弟部队接替他们消灭这股顽敌。张春礼坚定地说:“我们只需要几包炸药,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一定把大院炸开!”于是,二排副排长从三连取来5包炸药,把6个战士编为两个组,在三连掩护下,以连续爆破炸开了大院围墙,和三连、九连以及随后突击上来的二营部队共同歼灭了王塘的敌人,胜利地结束了战斗。</p><p class="ql-block">此次战斗,十六团三营,特别是八连,发扬了积极主动,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由助攻变主攻,在一、二营配合下,经过3小时的激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庆祝大会上,英雄们受到表彰。</b></p> <p class="ql-block">全歼邱清泉兵团七十四军1个营,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为了表彰八连发扬硬骨头精神,插入敌人心脏,和敌人拼杀只剩下六七个人的情况下,仍坚持打到底,以少胜多的光荣范例,苏北兵团和二十一军在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期间,就颁发了授予十六团八连为“英雄连”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在十六团首战告捷的王塘战斗中,我除了参加和完成战时政治工作分配的各项任务外,还为向全军全国宣传“英雄连”和英雄连长张春礼的事迹,参与整理申报“英雄八连”的模范事迹材料,做了一些工作。</p><p class="ql-block">战斗一结束,我就赶到了硝烟弥漫的王塘。在那里,我先瞻仰了我的好战友三营营长鲁锐的遗容,对于他的牺牲,我感到十分难过。他是我同年参军的沭阳老乡,我们两家相距只有十几里路。他比我大4岁,生前我一直叫他老大哥。他牺牲时年仅26岁,但是他已经是指挥部队圆满完成过宿北战役中人和圩战斗突击任务,山东南麻战役石钱山战斗主攻任务,临朐战斗夺取城东关的任务,胶河战役山阳庄战斗中指挥仅有的一个通讯班、打退数百个敌人多次进攻而坚守住阵地、最后在众多的兄弟部队协同配合下聚歼敌二一一旅的任务的一个优秀的青年指挥员,他的死,令人十分惋惜和痛心。</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我接着找到了三营教导员刘建德同志。请他谈谈三营在王塘战斗中的经过情况和战斗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他向我谈了许多三营各连指挥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流血,英勇战斗的光荣事迹,特别是对八连谈的较多。战后,亟待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一会儿有人向他请示,俘获的蒋军官兵和武器往哪里送?烈士在哪里掩埋? 我看到他的事情太忙,就告辞了他到连队采访去。在我临走时,他还特别向我嘱咐一声:别忘了,这次战斗胜利,在我们三营,八连和连长张春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按照刘教导员的意见,我来到了八连。因为我经常来八连,张春礼是我的老朋友,每次见面总是笑逐颜开,兴奋异常,有时兴奋得像一团火那样的热烈。这次他和我见面时,脸上虽也洋溢着兴奋的光芒,但他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次战斗,他们发扬了八连长期养成的硬骨头精神和英勇顽强的作风,压倒了、打败了以美国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在兄弟部队协同配合下取得了首战王塘的胜利。但是,这次战斗的残酷性,对他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和他们连队来说是前所未遇的,连队开赴淮海战场时,跟在他这个连长后面的是黑压压的一大队人,而这次战后从战场上下来只有寥寥的几个人。人们从战场上归来的这个时候,在心理上是非常复杂的,战争使许多人变成了英雄,他们取得了荣誉,感到喜悦;也有些英雄看不见胜利,他的同志们在迎接胜利的时候见不到他,这也是令人心酸的、悲伤的,在战场,张春礼和我第一次见面时就充分地反映了这一复杂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在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在我的要求下,他还是比较详细地向我谈了王塘战斗中他们连队克敌制胜的情况。“听到营长牺牲时的呼唤,和教导员的命令后,我立即带着部队扑了上去。”张春礼说,“敌人的火力很猛,指导员和几个排刚冲上去不久都先后受伤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犹豫,一下子就冲到敌人的堑壕前。堑壕里黑压压的一片敌人,我们没有理会他们跳过了堑壕,占领了第一座院子。这时,堑壕里的敌人企图占领另一座院子进行顽抗。我手一指,爆破员刘建堂就像一支箭一样冲了上来,敌人还没有全部进院子,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两个多排的敌人报销了。这时我一面指挥三排向右发展,消灭右边一座院子里的敌人,一面带着二排向敌人的纵深猛插。当我们发展到第三座院落时,隔壁的院子里打来了一阵排子手榴弹,几个同志又倒下了,院子里被炸得冒起一片硝烟,同时敌人分两路,从左右两个方向向我们反扑,我们也用手榴弹回敬了敌人。”</p><p class="ql-block">张春礼停顿了一会儿,接着他向我谈了他们连队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和连队干部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流血誓死守住前进阵地的情况。“打退敌人一次反扑,接着第二次又跟上来了。”他说,“我心里想:为什么敌人的反扑组织得这样快呢?一定是击到了它的痛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民工担架队将我军伤员送往后方。</b></p> <p class="ql-block">原来我们的邻院就是敌人的营部。那好,我们这根钢钉子就要钉在这里,直到歼灭它为止。敌人看清了我们突进来的人不多,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反扑,手榴弹和燃烧弹不断地在我们攻占的院子里爆炸,我们的人不断地减少。我的身上也被炸伤了几处。在右翼的五班战斗小组长王洪仁肠子被炸出来了,组员们赶忙跑过去救护他,可是,他语气坚定地说:‘不要管我,注意敌人。’王洪仁牺牲了,战斗小组里其他战士喊道:‘向小组长学习,为小组长报仇!’奋勇地同敌人战斗着。二排长董家民胸部被子弹打穿,仍然抱着机枪对我说:‘连长你放心,这一边由我负责。’正说着,敌人又反扑上来,董家民忍痛咬牙猛烈地向敌人扫射着。许多负了重伤躺在地上的同志,也不断地用微弱的声音来鼓励大家。然而,也就在这时我们的手榴弹和炸药用完了。情况十分危急。正在这时,一营三连接受上级命令协助我连作战增援上来了。营里领导见到我们连伤亡太大,想让兄弟连队接替我们进攻敌人。我环顾一下,身边只有6个人,而且都负了伤,处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又想到我们这6个人都是铁打钢铸的战士,想到我们已是钉进敌人心脏里的钉子,就要通讯员告诉营首长:‘只要给我送来几包炸药,我保证完成任务!’后来营里给我们送来了几包炸药,我们打垮了敌人的反扑,重新组织进攻,由战士段文虎送上一包炸药,把敌我之间的一段围墙炸开了一个大窟窿,我连从洞里打进去。这时,一营三连、二营六连从另外方向打进来,这样,敌人七十四军一七三团的一个加强营就全部被歼灭了。”</p><p class="ql-block">谈话中,张春礼还向我谈了个很有趣的小故事。他说:“就在我们手榴弹和炸药用完了,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好像也有所察觉,就开始向我们喊话:‘共军兄弟,快缴枪吧,到我们这边来,有大米白面吃,有票子花。’”</p><p class="ql-block">“别吹牛啦!你们那一套我知道,你们别替国民党反动派卖命啦!快缴枪吧,解放军优待俘虏,我就是不久前解放过来的!”一个粗哑的嗓子回了话,月影下我看到这个回话的战士却穿着国民党军队的服装。</p><p class="ql-block">“你是谁呀?”我不禁诧异地问道。</p><p class="ql-block">“连长,你忘了,我是刚补充来的,我叫王成信,出发前你还给我们训过话哩!”</p><p class="ql-block">这时我才想起,在我们二纵迂回进军徐州的途中,歼灭了孙良诚的一○七军后,连队补充进来十几个从孙良诚部队解放过来的战士,那个胖乎乎的小战士就是其中之一。我走近他时,其他同志都称赞他说:“他打得可勇敢哩!”朦胧的月光下我看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一把从他头上摘下那顶耳朵上带眼的国民党军帽,给他戴上了一顶解放军的军帽,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好好干吧!今后你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战士。”</p><p class="ql-block">昨天还是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士兵,但是,他们大多是贫苦农民出身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被迫当兵;到了人民解放军这一边,经过短短几天的诉苦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旧社会黑暗和苦难的总根源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提高了阶级觉悟和对敌人的仇恨心,就可以利用国民党军队教给他们的射击技术,调转枪口,狠狠地打击敌人。这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战士们的阶级觉悟提高了,明白了为什么打仗,一出马就可以打胜仗。</p><p class="ql-block">我和张春礼谈的时间较长,他向我提供了许多生动具体的材料。我本来还想找指导员张启英了解情况,可惜他负伤了,只得和尚在战地的另外几个硝烟满面的干部战士谈了谈。</p><p class="ql-block">我这次来八连,背负着两个任务:一是,纵队政治部拂晓支社要我写一篇战地通讯,发往延安向全国广播;二是,团政治处领导要求我在采访了八连以后,撰写申请三营八连为“英雄连”的上报文稿。</p><p class="ql-block">这第二个任务完成时间要求的不太急,而第一个任务,上面要求既急又高。当年由于无线电通讯工具缺乏,想要使用它,时间不能长,文稿的字数又要短,当时要求我写的这篇稿子不超过1000字。我遵照三营教导员刘建德意见,通过突出写八连连长张春礼事迹,来反映这个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战斗集体。我这篇稿子写了不到 700字,由设在华野二纵政治部的新华社拂晓支社新闻台发往陕北,由陕北广播电台和新华通讯社总社向全国广播,解放区各大报都刊登了这篇报道。山东《大众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发表这篇文章用的标题是:《王塘战斗中的英雄连长张春礼》,电头标明是“淮海前线26日电”。王塘战斗是1948年11月15日夜打响的,到16日下午5时全歼敌人,胜利结束战斗。这篇稿子从采访、写作,由团发往师,由师发往纵队,由纵队拂晓支社新闻台发往陕北,直到播发全国,在解放区各地的报纸刊登出来,周折了10天我才在报上见到,但是,这在战争环境下算是较快的了。我写的这篇稿子用的是“孔奇”的笔名。解放区的翻身农民、工人、学生在听了广播和看了报纸以后,写给八连和张春礼的慰问信、致敬信像雪片一样飞来,“英雄八连”和张春礼从此也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们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为第二十一军,奉命进到徐州以北韩庄地区休整,从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全面进行强渡长江和进军江南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在这时,我被纵队政治部点名调往拂晓报社工作。当时,我不想离开团队,但是讲价钱讲不下来,只好到军部拂晓报社报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坚守阵地的我军炮兵。</b></p> 淮海决战中的“红军炮兵连” <p class="ql-block">施夫俊回忆:</p><p class="ql-block">陆军步兵第六十一师炮兵团滑膛炮连,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于1935年10月组建的8.2厘米的迫击炮连。淮海战役时为第二纵队炮兵团一连,配有日造九四式山炮3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1挺、冲锋枪6支、手枪6支、步枪9支(上述轻、重机枪和轻武器都是本连在昌南战役中歼敌二一一旅时缴获的)、骡马74匹,装备是二纵队最优良的连队。我于1947年1月至1949年1月任该连连长,下面就“红军炮兵连”参加淮海战役的情况做一简要回顾。</p><p class="ql-block">1.战前准备</p><p class="ql-block">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在每次作战之前,总是针对作战的对象、规模大小、时间长短进行战前练兵。这次练兵,上级提出“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这次作战,炮兵连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第二纵队四、五、六师各部队作战,用炮火摧毁敌阵地上的地堡、工事、敌人的炮兵阵地、各种机枪发射点、敌人的指挥所和预备队,大量歼灭和杀伤敌人。据此,“红军炮兵连”在鲁南蛟龙湾地区进行了20多个昼夜的练兵和战前准备,练就近战、夜战、连续作战、步炮协同作战的能力,特别是训练炮兵以火力突击的抵近(50米)射击。训练中,将1.5吨重的山炮分解开后,12个人将其搬运到100米远的阵地上,再组合并完成首发射击口令动作只需1分钟。还训练间接瞄准(最大射程6800米)射击的火力机动性和准确性。</p><p class="ql-block">战役开始前,二纵队副司令员朱绍清同志亲自检阅我们连的实弹间接瞄准射击。《拂晓报》发表消息肯定我们练兵的成绩。</p><p class="ql-block">战前动员时,我深深感到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同志的领导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如黄桥、陈道口之战,又如苏中七战七捷、朝阳集、宿北、鲁南、鲁中、孟良崮、洛阳、开封、莱阳、昌南、济南大战,都是速战速决的歼灭战。这次战役我们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此时,我连已达到厉兵秣马,兵强马壮,装备整修齐全,弹药补给充足,完成了大战前的一切准备。我们连求战心切,人人力争在作战中立新功。</p><p class="ql-block">2.战斗片段</p><p class="ql-block">11月12日,敌孙良诚一○七军龟缩睢宁县之邢圩、高集防守。我连接令立即进至邢圩附近占领射击阵地,完成一切射击准备,每门炮携带一个基数(共计216发)炮弹,成引弓待发之势。孙良诚在千钧一发压力之下,被迫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我连配合五师使孙良诚部6000 余人放下武器,士气大振。</p><p class="ql-block">11月15日,我连配属六师十六团攻打王塘之敌一七三团。战斗于当日12 时发起,我连以抵近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敌轻、重机枪发射点6个,以炮火压制敌营指挥所和预备队。经3小时激战,全歼敌一个加强营。我发射炮弹百余发,伤2人。</p><p class="ql-block">11 月18日晚,我连奉命进至水口附近占领发射阵地。协同步兵第十三团进攻城西头敌四一七团。我发射炮弹20余发,仅用15分钟就攻克敌阵,歼敌一部,我无伤亡。</p><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我连配合六师十六团进攻固镇,敌只留千余人掩护退却。经猛烈战斗,我配合步兵歼敌2个多连,我炮兵连直接歼敌 23名,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0余支。我消耗10余发炮弹,无伤亡。</p><p class="ql-block">12月4日,得知徐州之敌有弃城向西南方向突围之势,我连接令下午4时由新马桥经固镇向濉溪口、赵集、亳州前进,在数小时内变换了三个方向,行程180里,未饮食,10余名战士走得腰腿关节失去了弹性、两腿发直。急进至陈官庄(杜聿明总部)正南2.5公里的小陈庄,于15日拂晓占领发射阵地,配合六师作战,坚守郭楼、堌上等要点。</p><p class="ql-block">自12月6日至17日,我连兵力和火力支援四、五、六师各团轮番作战,以炮兵连火力积极支援六师坚守郭楼任务,而郭楼距陈官庄杜聿明总部仅4华里,是防敌南逃的要点,必然为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据说华东野战军首长极为重视,曾令6师师长吴华夺“你们的阵地一定要寸土必争,不准后退一步”。我连做到守备部队呼唤火力时,随呼随到,准确射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火器,拦阻敌人的冲击队形和预备队的活动。13日、14日敌人集中兵力和坦克在火力支援下向郭楼进攻,敌人有一个营的兵力刚展开就被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军俘虏的敌军和缴获的弹药。</b></p> <p class="ql-block">炮火杀伤过半,14日在炮火支援下,十七团连续打垮敌人数次坦克引导步兵的冲击,取得了郭楼坚守任务的胜利,阻止了敌人突围。协同步兵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我连发射炮弹约2000余发,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此时,华野包围部队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我们炮兵连同时接到命令:为配合我军瓦解敌军,每日下午5时各炮向杜聿明被包围之敌齐发“三发”以威慑、敦促杜聿明投降外,整个战场暂时沉寂。</p><p class="ql-block">3. 参加总攻决战</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4日前,我们按上级指示将炮弹三个基数从徐州运到各炮发射阵地,准备发起总攻击。6日,先配合四师十一团进攻李明庄,黄昏时以抵近(60米)用炮管瞄准地堡,由排以上指挥员亲自射击,射击中均以首发命中目标,直接摧毁敌地堡6座,仅用70分钟就全歼守敌二八七团。随即我连又支援四师十二团进攻范庄,用人力将火炮分解搬运1公里远,进入堑壕阵地。敌副师长田生瑞见势不妙,被迫率二八六团一部投降。此次战斗我连阵亡班长1名,6名战士负伤,消耗弹药40余发。7日16时,配合六师进攻王庄之敌,以10 分钟的火力急袭,一举全歼敌二八八团,我消耗炮弹70 余发。</p><p class="ql-block">12月8日至1月6日,我连发射阵地和观察所曾遭敌B-25等轰炸机和战斗机轰炸扫射10次以上,火炮被埋没过2次,人员被掩埋多次。但因指战员们英勇善战,仅伤1人。11月15日至1月8日,我连共发射各种炮弹约2500发,摧毁敌地堡数十座,破坏敌各种火力发射点数十个,以炮火打击敌人预备队、指挥所等,连拔青苗充饥、挖坟墓取棺材烧火的敌人都受到了炮火的杀伤,敌人不得不称:“解放军的炮兵真厉害。”</p><p class="ql-block">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由于我炮兵少,所以我连每战必须参加,连续作战,要求部队切实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尤其在最后总攻杜聿明总部时,我们连48小时未休息,吃饭也不能保证。在整个大战中,吃睡都是利用行军、作战的空隙解决。不少战士在行军路上边走边打盹,有的甚至因打盹跌伤了。</p><p class="ql-block">4.战斗收获</p><p class="ql-block">1月8日至10日,全歼当面之敌第一、二线的兵力后,陈官庄的杜聿明总部已溃不成军。我连奉命组成一个以连长和炮兵骨干人员参加的小组,专门收缴敌人的各种火炮、仪器、器材等作战物资。我连共缴获75毫米摩托化榴弹炮 12门、37毫米战防炮2门、75毫米山炮1门、81毫米迫击炮1门,还有测距机、望远镜等其它军用品。我连的战利品堆积了一大堆,最后由后勤部队运交纵队。</p><p class="ql-block">1月15日,我将战利品一一交给纵队后勤部后,即由陈官庄赶到符离集。骑一匹缴获的战马,从符离集出发单枪匹马一天赶到江苏沛县连队的驻地。接着部队整编,炮兵连扩编为营。我营为第二十一军炮兵团第一营,各连装备有3门淮海大战中缴获的山炮,是军炮团装备较齐全的营。</p><p class="ql-block">淮海大战的规模之大,是世界战争史上陆地最大战役,是千真万确的以少胜多的最大战役,国民党军有80万人而我们人民解放军只有60万人参战,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我的主要体会:</p><p class="ql-block">只有深刻理解上级意图,才能在战斗中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军委和前委同志的英明决策,纵队首长灵活果断的战役指挥,使敌人扑朔迷离、惊慌失措,以致数十万大军被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地方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特别是战区的地、市、县各级党、政领导、人民的支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热情高,源源不断的粮、弹和伤员的及时转运,保障了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此次大战,全连指战员英勇奋战,战斗中产生三级人民英雄2名:朱保江、王炳让,一、二、三等功臣十余名。阵亡2名,伤11名。</p><p class="ql-block">滕海清将军是淮海大战后,百万雄师过大江战果辉煌时的军长。</p><p class="ql-block">淮海大战已经过去60年了,在大战中牺牲的烈士和功臣们的业绩将永远被人铭记、弘扬,千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参战部队在庆祝庆功大会。</b></p> 战火中的情缘 <p class="ql-block">姜锁卿回忆:</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我和冯福林同志都参加了这次战役,并相识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p><p class="ql-block">我1947年投考华东医科大学参军。毕业后,先后在华野二纵卫校和五师卫生处学习与工作。离开华东医大后,参加了不少战斗,但淮海战役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大战役。那时,我刚满18岁,天真活泼,被分配在野战军一个师里工作。由于是在师后勤抢救伤员,没有战场上第一线的经历。从当兵那一天起,我就一心想到火线上去真枪实弹的锻炼,体现一名军人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机会终于来了。淮海战役中的一天,我们师卫生处人员要给前沿阵地送树头设鹿砦,我高兴极了!晚上,乘着夜色我们每人拉着树头,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沿阵地冲去,虽然是在冬夜,我们却累得汗流浃背,在坑坑洼洼的路途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呼啸的炮弹飞过头顶,嗖嗖的子弹不时划过身旁,大家却毫无惧色。我很自豪,觉得这样才是真正上了战场。</p><p class="ql-block">到了前沿阵地,已是下半夜了。我把树头放下,抬头眺望战场上那火光交织的景观时,突然眼前一片刺眼的火光,没容我作出反应,就觉得一个人从战壕里一把将我拉倒,伏在我身上,耳边一声巨响,一发炮弹在我附近爆炸了。顿时火药味夹杂着飞扬的尘土弥漫了战壕。当我惊吓得不知所措地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一位怒气冲冲的军人,站在我的面前,厉声斥责道:</p><p class="ql-block">“乱弹琴!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p><p class="ql-block">“我……我是师卫生处的,叫姜锁卿。”处于惊恐之中的我喃喃答道。</p><p class="ql-block">“一点战场纪律也不懂!你以为这是过年看放鞭炮呢?炮弹来了还东张西望,想找死呀!”他那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和厉声的训斥,吓得我都不敢抬头看他一眼。</p><p class="ql-block">“警卫员,马上把她送过炮火封锁区!”</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像一个俘虏似的,被那位警卫员“押”了出来,跟着送树头的队伍返回驻地。这段经历,我不敢向任何人讲。一是担心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会受到处分;二是怕被别人取笑。因为在这次行动中,另一位女同志看到上空的照明弹,以为是炮弹,吓得爬在地上大叫:“快救我,我被炸倒了!”这件事一直被大家当作笑谈。自尊心极强的我,当时一直把自己这段经历当作见不得人的事,始终不敢声张,</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结束后,我们六十二师接着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了杭州和浙江沿海地带与岛屿。1950年,我们卫生处驻浙江海门。一天,周纯麟师长的警卫员送来一封师长转交给我的信。打开一看,竟是一位不认识的人给我的求爱信。我心里直好笑:这个人真会想办法,竟动用师长帮他求爱。我不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只感到此人一定是师长喜欢的人,否则师长怎么会替他转这种信呢? 当时我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个星期后,师长的爱人邓文秀大姐约我去她家玩。本来一个女兵头一次到师长家作客就很胆怯,没想到一见面,邓大姐便直截了当地问我:</p><p class="ql-block">“警卫员送去的信,你看后觉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我顿时感到两颊火热,无言以对,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写信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军在战斗中缴获的大炮。</b></p> <p class="ql-block">人是谁,只得抱以羞涩的微笑。</p><p class="ql-block">"来,我带你见一个人。”邓大姐边说边把我领进客厅,指着坐在客厅的一位军官对我说:“这是一八四团团长冯福林同志,想必你一定认识吧?”</p><p class="ql-block">我用羞怯的目光扫了一眼对面陌生的而孔,低下头说:“不认识。”</p><p class="ql-block">“我可认识你。”</p><p class="ql-block">我惊奇地抬起头端详着这位自称认识我的人,依然是那么陌生,便说:“不可能。”</p><p class="ql-block">他笑了,笑得那么爽朗!</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在淮海战役中你送树头做工事,差点儿被炮弹炸着的事吗?”</p><p class="ql-block">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直纳闷,此事我谁也没告诉,他怎么知道的?</p><p class="ql-block">“当时在战壕里训斥你的人就是我.”</p><p class="ql-block">天哪! 真是冤家路窄,自以为天不知,地不晓,只有你知我知的“你”,居然就站在我的面前。我此时羞愧得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他见我尴尬的样子,便和蔼地对我说:“其实那天是我的态度不好,我一直想向你道歉。可你也该明白,战场上炮火无情、当时确实是为了你的安全我才发那么大的火,现在我向你道歉,你能原谅我吗?”</p><p class="ql-block">他的这番话,像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头。我顿时感到这个同志并不是战壕中的那个“凶神恶煞”。而且从始至终,他对救我一命的真实情况,只字未提,若非遇见他,我可能早就牺牲在淮海战场上了。救命之恩,我难以报答,他还向我道歉。看来,路窄相遇非冤家.</p><p class="ql-block">从那次见面后,邓大姐又找我谈了几次。从邓文秀大姐那里,我了解到福林同志的许多情况。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骑兵团到七十三团(一八四团前身),一直跟着周纯麟同志转战南北。他作战机智勇敢,对人民、对同志忠厚老实。说来也是缘分,那次我们往前沿阵地送树头,师首长正是指派他来负责保护我们的安全。若不是他的机智勇敢和认真负责,我俩恐难以相见了。大姐还告诉我,从那次化险为夷后,他一直牢牢地记着我的名字,还多次向大姐和别人了解我的情况,却一直不敢向我表白。因为他知道我已经拒绝了不少人。说真的,我当时只想趁年轻能有机会继续深造,多学点知识,多锻炼自己,多为人民作一些贡献,根本没有考虑个人问题。邓文秀大姐却劝我说:“冯福林同志是个难得的好人,你们成家后,他一定会支持你学习和工作的。”听了大姐的话,我的心动了。福林同志从十五岁参加红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驰骋疆场10多年,戎马倥偬,如今快30岁了,也该有一个温馨的家了。他在战场上救过我,又对我一往情深,我怎能因为自己想深造,让他再苦苦等我几年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进一步增进了感情,爱情之花终于绽开了!1950年8月我与福林同志结为伉俪。</p><p class="ql-block">婚后我们的生活是美满的。他对我体贴关心,从未对我发过火,与战场相遇时的他判若两人。老战友们经常开玩笑地问他:“老冯,小姜不和你吵架?”他总是风趣地说:“爱还时间不够呢,那有功夫吵架。”就这样,我们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地做了25年的恩爱夫妻。只可惜这段战火中结下的情缘如此短暂。1975年6月15日,福林同志在从北京参加会议返回太原的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福林同志一生忠于人民、忠于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给我们留下了我和孩子们永远学不完的良行美德。在他生前言行的指导下,孩子们个个成才。我离休后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先后被太原市区、市评为文明家庭标兵,现在又列在山西省7户文明家庭标兵的榜首。</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