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网名:永超凡</p><p class="ql-block">作于2025.10.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儿童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位老和尚,老和尚在干什么呢,他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然后就是一遍遍的重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想象的是,当上床睡觉的孩子听了这样的故事后,大概率会很快入睡。小女三四岁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收效较明显。自己不擅长讲故事,没耐心哄孩子,也记不住那么多的儿童故事,故而出此下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孩子总是好哄的。如此简单有趣、回环往复的故事,听几遍就糊涂了,似懂非懂,大多好奇心一般的孩子,会在大人低声的呢喃重复中逐渐增加困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虽简单,可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有联想空间,简短却意境无穷,实在是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讲的重点并不在于夸赞故事本身,目的更不是给大人编故事,也绝非启发如何哄孩子,而是想谈谈如何写小说、散文等短文,以及延展开来,如何在家庭、社交或管理上讲好故事,提升舆论宣传、思想交流、商业沟通、队伍管理、人际交流等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善动脑筋,好的文章,哪怕是小说以外的记叙文、诗歌或散文、说明文,以及演说、主持、讲话等,都需要会编故事、讲笑话、做铺垫和假设。文似看山喜不平,平铺直叙,毫无节奏,干巴巴,老一套,观念陈旧,语句华而不实,用词堆砌,实在是叫人打瞌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故事和笑话等更有利于提升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过于严肃规范的表达和主题高大上的文章容易使人枯燥生厌,拒人以千里之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讽刺性的文章中,以假设和想象的例子、情节等,既可避免有人对号入座,防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又可贴合时事现状,进行适当的分析、推理和演化,增加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观点的可信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形象比喻和适当夸张,巧妙嫁接,故事总是随手就来,加之主旨观点新颖、高明,转承起合独具匠心,语言流畅生动,寥寥数语,不落窠臼,人物形象即呼之欲出,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从前有个村,村里有位老奶奶,老奶奶跟小孙子一起生活,经常给他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一个不听话、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呀,变成了豆芽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回来的时候一看呀,孩子不见了,只剩下一颗小豆芽。妈妈哭了,豆芽也哭了。因为呀,他再也变不回豆子了,变不回小孩了,也不能叫妈妈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壁孙老师退休前多年任中小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他告诉我,初中学生语文课有三怕:古文、作文、周树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爱好阅读或文学的成年人来说,有了相当多的学业知识与社会经验积累之后,不难掌握精彩短文的写作诀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有:善于写故事,写细节,写对话,写心理,要有代入感、现场感;善于抒情,借以真实、真诚、真切的语言,努力做到以情动人;善写短句子,长短句结合,巧用俗语、口语等,把复杂的事情以简明扼要、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理使用修辞语法,可以事半功倍,有效增加语句魅力和文章吸引力。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倒装、祈使、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设问、层递、仿词、用典、引用、双关、歇后、谐音,其它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拈连、迭现、回环、顶真、婉曲、飞白、互体、倒文、摹绘、通感、转文、象征,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多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今人尤其是基层文学爱好者,已经陌生或很少使用了。普通读者甚至以为,一些不常用的表达手法是文法错误,或者是落后的修辞表达,应该彻底摒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何优秀的语言表达,有一些大体公认的既定表达手法,而万万不能生造、臆造。名家造新词是文法独创,标新立异,其它作者生造就是荒唐自大,有违规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儿童故事,只要开头加上“从前啊”,一下子把时间就推向了很远很远,似乎有了无限的感染力和无比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类似这样传统和经典的表达,谁都可以利用,也必须采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反,一些名家的语言特色或表达手法虽被广泛推崇,其它人的采用却容易被视为拙劣模仿、语言老套或语法错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先生的《秋夜》这篇散文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其中提到了三棵枣树。原文如下:“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一定要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画龙点睛,抓人眼球,言之有物,刚健有力,发人深省,引人回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将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分别比作“凤头、猪肚、豹尾”,即最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它的开头和结尾几句是这样的。开头:“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头和结尾最好要首尾呼应,形成回环。叙述不要把事情交代的太透太全太顺,而要适当跳跃,适当留白,学会钻山打洞,神出鬼没,关键地方一语中的,懂渲染,打哑语,藏伏笔,留下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一定要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思想境界、道德智慧与地域特色,主要写自己熟悉的时代、题材、体裁、领域,以及人和事,避免胡乱穿越、苛责前人、邯郸学步、画虎类犬、凭空想象、虚假编造、见笑内行、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贾平凹、莫言就分别集中写自己的家乡——商州、高密,长期耕耘,不断挖掘,潜心提炼,终成气候,也成为家乡的代言人。他们分别侧重的体裁,一个是散文,一个是故事(短篇小说);共同擅长的体裁,是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具有意象主义、家园意识、神秘色彩,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沉浮。而莫言的长篇小说,则具有魔幻现实主义、丰富的想象力,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文关怀,有丰富的民间元素和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晓声在北大荒当过七年的知青,擅写东北风情的知青文学,场面宏大,社会背景浓厚,历史跨度长,后写平民题材的作品,皆容易引起广泛社会共鸣。小说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知青》《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人间烟火》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淑敏在西藏当过11年军医,累计从事医学20年,取得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因此,擅写生命关怀、心理变化、心灵感悟、军队题材和女性题材的散文与小说,笔触细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昆仑殇》《预约死亡》《婚姻鞋》《红处方》《拯救乳房》。其它著名作品:《女生,我悄悄对你说》与《男生,我大声对你说》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朔是京城大院长大的,专写改革开放前后尤其是商品经济剧烈发展、名利诱惑刺激下的大院青年情感和京城趣事,且语言多北京俚语和青年无赖的口气,号称流氓作家、痞子作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在体制内外都工作过,早年下海,善于写讽刺性的作品,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多有嘲讽,反映文化青年的表面颓废,所以表达手法就多了戏谑、反讽、暗讽和荒诞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代表作有:《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他的小说改编或主要参与的电影主要有:《甲方乙方》《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由他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基本上大获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朔作为一种文艺现象的代表,其成长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特色,难以复制,半世纪难出第二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己拥有一桶水,才可能给人一瓢水。文品如人品,真诚才是必杀技。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磨万击还坚劲,语不惊人死不休。朴素的语言最动人,简单深刻最有力量。这些名人名言,皆为做文做事的最高经验之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湾作家三毛,其散文在全球华人圈中引起巨大轰动,掀起了长达二三十年的“三毛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散文《惊梦三十年》开头三段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坐在一个铁灰桌子前看稿,四周全是人,电话不停的闹,冷气不够让人冻清醒,头顶上是一盏盏日光灯,一切如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话响了,有人在接,听见对方的名字,我将手伸过去,等着双方讲话告一段落时,便接过了话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谁?”那边问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毛作品的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自然、清新,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描述简洁,表达方式多样,生动且富有个性。对话娓娓道来,人物形象摇曳多姿,情感细腻眷恋,充满异国情调和田园风味,含蓄、宛转,充满淡淡忧伤,潇洒自如,雅俗共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其散文在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还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作品很特别的一点就是: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三毛体”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拉拉杂杂,似乎扯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算不得短小精悍,因涉及文艺理论,又属做文综述,所以短不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