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章组织安排来浑源,基层公司经理干三年(4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节 小食堂办得有特色(上)</p><p class="ql-block"> 我在国寿浑源县公司工作三年,有工作也有生活。单身住在办公室,吃饭办起小食堂,而且办得居家平常,特色鲜明,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解决我和司机小孙一日三餐吃饭问题。在我未调任之前,单位没有食堂,因为全体员工都是浑源县城本地人。当年在县城里,稍微好一点的科局级单位,只要有外地调来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条管单位,一般都要办小食堂,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在1999年1月11日调来浑源县公司时,当时的市公司一把手石总就对我说,现在天寒地冻,过年暖和了,你也自己办上个小食堂,吃饭方便些。前几天,我已经和浑源县财险公司陈经理说了,他那里有个小招待所,你吃饭住宿都可以在那里过渡一段时间。送我到任后当天下午,石总和我一起去了陈经理办公室又特别叮嘱。陈经理满腔热情,一口答应,以后有一周时间我就到他们那里一日三餐。陈经理和石总私交甚好,我又是石总送去安排当寿险公司经理的,加上我在市公司任办公室调研员时,随石总下乡就和他熟悉了。这次双方相遇在浑源县,陈经理的热情,更让我感动。他给我和司机每人开了一间客房,方便我们休息。伙食上一日三餐也是调剂的很不错。他越是这样关照,我们越觉得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在看了当时公司办公房间分布情况后,我决定用办公楼对面两层小楼上面的两间房办成小食堂,一间做厨房,一间做餐厅。当年我就住在单位办公室。说干就干,雁北商校同学老张帮我介绍了厨工老李,让他看大门兼做饭,还能给办公楼打扫卫生。</p><p class="ql-block"> 尽管冰天雪地,我紧锣密鼓请泥匠师傅砌了锅台,按照李师傅的意见买了必要的厨房用具。当年还没有入户液化气,我们就用移动的液化气瓶和简易的电器炊具把食堂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食堂第一顿饭,我还请了财产险公司陈经理来一起吃。他夸奖我说:“不错不错,郭经理你这个人办事好快呀,石总说让你过大年以后再办,你这样性急。这样也好,你确实方便一些。”我考虑以后有客人和员工聚餐的需要,吃饭的餐室不仅固定了一张可坐十人左右的圆桌,还购置了一张可折叠的也能坐十来个人的简易移动餐桌,以后还真是派上了用场。</p><p class="ql-block"> 当年公司的小食堂,小孙既是单位的司机,也是伙食管理员,平时我们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像在家里一样。一般是早饭小米稠粥大烩菜;午饭黄糕炒鸡蛋,或者莜面窝窝;晚饭豆稀粥烧山药蛋。烧山药蛋是用门卫房间火炉,以后还用过小锅炉灶。一日三餐,农家,自家,符合自己的口味儿。</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天,公司的女职工会帮助腌制白菜,茴子白、黄萝卜、茄子、豆角、洋地溜、大蒜等大小菜,偶尔还生绿豆芽和黄豆芽,大缸小坛,瓶瓶罐罐摆了不少。冬天偶尔吃羊杂割、酸窝菜的冻豆腐,粉条等也有一点储备。我们自己喜欢的家常菜,花钱不多,但口味多样,一点也没档次,省钱热闹,符合自己山村农民出身的饮食习惯,有点居家的感觉,小日子过得还是有模有样。(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