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江街道】“双防”课堂织就安全网,楼下社区“银龄学堂”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义乌青心社工

<p class="ql-block"><b>【稠江街道】“双防”课堂织就安全网,楼下社区“银龄学堂”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工专业赋能,耄耋老人成社区“平安守护者”</b></p><p class="ql-block"> 在稠江街道“微治理”与“社区营造”的探索浪潮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银龄行动”正悄然改写老年群体的安全叙事。今天上午,楼下社区“银龄学堂”以“防暴+防家暴”双防课堂为载体,将党建红色引擎、社工专业介入与长者积极参与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社区安全自治新模式,为老旧小区注入“老有所护、老有所为”的温暖底色。</p> <p class="ql-block"><b>党建引领:红色力量织密“防护网”</b></p><p class="ql-block"> 在社区党委的统筹下,“双防”课堂突破传统宣教模式,以“情景剧+实景演练”为切入点,让安全知识从纸上走进生活。老年居民在党员志愿者的引导下,模拟突发暴力场景的躲避与格挡,更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家庭矛盾升级的应对流程。一名七旬老党员感慨:“以前觉得家暴是‘家务事’,现在明白了,这是法治问题!社区把求助热线96338印在我们心里,这就是党组织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b>社工赋能:专业技巧激活“邻里守望”</b></p><p class="ql-block"> 青心社工厉厉以“风险识别—心理支持—资源链接”为框架,将防护知识拆解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课堂上,25封“量身定制”的鼓励信与“祝福画像鸡蛋”,不仅承载着对长者学习成果的肯定,更暗含社工对个体性格与潜能的深度挖掘。“让老人从‘被保护者’转变为‘社区安全的共建者’,正是专业社工的价值所在。”厉厉表示。</p> <p class="ql-block"><b>银龄参与:长者成社区治理“生力军”</b></p><p class="ql-block"> 当七旬老人颤巍巍却坚定地演示防暴格挡动作,当退休教师主动请缨在情景剧中扮演“反家暴劝导员”,“银龄学堂”已超越普通课堂,成为激发长者社区参与感的实践平台。学员陈阿姨坦言:“学了防身技巧,还知道怎么帮邻居识别家暴风险,我们这把年纪也能守护社区!”</p> <p class="ql-block"><b>创新亮点:公益服务嫁接安全课堂</b></p><p class="ql-block"> 红妆造型理发师小畅的公益理发摊位与“双防”课堂同步开展,看似无关的场景实则暗藏巧思——理发过程中社工适时普及家暴求助渠道,让安全知识在温情互动中自然传递。这种“服务即宣传”的模式,正是楼下社区“精细化营造”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共建’,老年人正成为社区微治理的重要力量。”楼下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将持续开展符合老年人的各类公益课堂,优化“党建+社工+居民”三联驱动模式,让安全守护网络覆盖更广、响应更快、根基更牢。</p><p class="ql-block"> 在稠江街道的治理蓝图中,“银龄学堂”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刚开始创时只有二十来个人参与,通过六节课程下来,老人们把在学堂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周边的银龄人,老年人听了都非常感兴趣,目前已有60余名老年人参加了银龄学堂。银龄学堂</span>已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课堂,更是一扇窗口——在这里,长者的智慧与经验被看见,社区的温情与韧性被激活,而党建引领下的每一份微光,正共同照亮“人人参与、人人守护”的幸福家园。</p> <p class="ql-block">活动主办:稠江街道楼下社区</p><p class="ql-block">活动协办:青心社工</p><p class="ql-block">活动策划:厉红芳</p><p class="ql-block">文案编辑:厉红芳、郑坚明</p><p class="ql-block">活动摄影:陈波羽</p><p class="ql-block">一审:金道新</p><p class="ql-block">二审:宇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