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琯尾街!

王发枝

<p class="ql-block">【别了,琯尾街!】:前天忽闻琯尾街“民主党派工商联”老宿舍的大门也被拆除了,故而乘昨晚上天气有点凉爽散步去了琯尾街一趟,意欲与曾经陪伴我多年的宿舍告个别。一个人静静的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巷弄上,望着这个一直传闻拆迁的琯尾街,终于尘埃落定后的场景:昏暗的灯光下,目光所及唯有遍地垃圾与丢弃的家俱、偶见几个行走的人、还有坚守“阵地”稀稀落落的店铺、那曾经被老人誉为最佳聊天打牌的晋丯境大门紧闭…昔日喧闹被诸多少男少女誉为福州美食街之一的琯尾街,如同褪去浓妆的美女一样显得格外落魄,让我感慨无限!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邵武四中调回福州供职于省工商联时,先在办公室任职。当时省里为了让民主党派工商联中任职的党外人士,如福州“民天”中华老字号创始人王贤镇、原“美且有”老板陈徳民等与机关干部居有住宅,决定在与五四路省政协相邻不远的琯尾街盖座宿舍楼。为此抽调省民建王漠忠与我俩负责该楼筹建的专职人员。我们从寻找地方、跑规划、开工动基,先后求爷爷 告奶奶跑了好几个月,终于把建宿舍楼的手续办妥--就在这时由于我调任省工商联对外联络处工作离开了筹建办。那时的琯尾街虽说与六一路仅有一河之隔,却完全是乡村的感觉,现在拆迁办的原址是池塘、巷子两旁是农民的一二层的木头老厝,还有就是池塘边上的省监狱员工的水泥框架宿舍楼,以及之后与党派楼相邻的二座什么单位的楼房。静寂是当时琯尾街的最大特色。如果能有一点喧闹气息的当数晋丯境时不时的鞭炮声,还有逢年过节时晋丰境边大榕树下戏台的闽剧与呎唱的表演…要说琯尾街的巨变,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当与琯尾街一河之隔的六一路上开了桑拿房、卡通拉0 K厅,尤其是凯歌演唱厅之后,琯尾街一度成为了红灯区。每每夜灯初上,灯火阑珊之时,在沿巷两旁开设的美容店云集了除西藏之外的各地美女。故而又带动了琯尾街百姓把在巷弄边缘房子,逐步改成2 -4或5层水泥房,或出租或开店--当时主要是美容店、按摩店,小食店还比较少。因此有人戏称当时的琯尾街为“红灯区”也。只是约莫到了2 0 1 0年之后,随着扫黑打黄运动的开展,美容店逐渐被美食店取而代之,琯尾街才成了所谓的“网红巷”、“美食街”!岁月的流逝,让琯尾街与城市诸多的老街巷一样,终于逃脱不了拆迁改建的命运,我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别了琯尾街,愿你的未来比今天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