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十月的风掠过金角湾的浪尖,带着咸涩的海味与俄式面包房的甜香,我和朋友踏上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土地——这座被称作“远东明珠”的城市,正用秋日特有的澄澈,迎接我们这场为期四天的奔赴。没有赶行程的匆忙,只想把时间拆成碎片:嵌进东正教堂的鎏金穹顶里,裹进百年老街的红砖墙缝隙中,再随着日落沉进海参崴的海岸晚风里,让这四天,慢慢酿成一首关于诗与远方的短歌。</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风掀起行程单的边角,</p><p class="ql-block">我和朋友向着远东的海岸奔赴,</p><p class="ql-block">把四天光阴,叠成诗的信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金角湾的浪是跳动的韵脚,</p><p class="ql-block">拍打着码头锈色的锚,</p><p class="ql-block">红砖墙爬满秋阳的韵脚,</p><p class="ql-block">面包房飘出甜香的诗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东正教堂的穹顶蘸着鎏金,</p><p class="ql-block">在蓝天上写下短章,</p><p class="ql-block">灯塔把日落揉成温柔的尾句,</p><p class="ql-block">每阵风都驮着远方的意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必追赶时钟的指针,</p><p class="ql-block">就让脚步踩着诗的节奏,</p><p class="ql-block">四天不长,却够把海味与风情,</p><p class="ql-block">都酿成岁月里回甘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从哈尔滨乘火车来到绥芬河</p> <p class="ql-block">从绥芬河乘坐大巴到达俄罗斯戈城国际客运站</p> <p class="ql-block">转乘俄罗斯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途中休息小卖部</p> <p class="ql-block">车拍</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海参崴吃海鲜大攴</p> <p class="ql-block">吃睌歺出来拍的金角湾斜拉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车拍夜景</p> <p class="ql-block">到连住三晚的海参崴旅店</p> <p class="ql-block">车拍</p> <p class="ql-block">鸽子争抢面包</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当地导游</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列宁广场是市中心的标志性地点,以列宁雕像和历史纪念碑为主,兼具政治与商业功能。</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列宁雕像是该城市的地标性政治纪念物。</p> <p class="ql-block">雕像位于海参崴火车站对面,紧邻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纪念碑,是城市中心的重要政治地标。</p> <p class="ql-block">雕像建于苏联时期,旨在巩固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俄罗斯远东战略中心的地位,呼应其“征服东方”(俄文名含义)的殖民历史。</p> <p class="ql-block">列宁雕像1980年建立,手势被当地人戏称为“列宁打车”,象征前进方向 。 </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俄文名:Владивосток вокзал)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其建筑融合17世纪俄罗斯古典风格,既是历史见证也是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由建筑师弗科诺瓦洛夫设计,1912年建成。外观采用三联拱门入口、冰刀状屋顶及帐篷顶装饰,黄白色调展现俄罗斯古典建筑的贵族气息。</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步建设,历经多次改建。二战期间承担重要运输任务,现存YEa型3306号蒸汽机车为战时运输工具,现作为纪念铁路工人的实物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蒸汽火车头是二战期间由俄罗斯设计、美国制造的战略物资运输工具,通过太平洋运输至苏联后在此投入使用。该火车头现为纪念碑性质的存在,成为西伯利亚铁路终点和远东铁路起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不能下去拍了,申称为保护文物火车头,以下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头与纪念碑</span>片是我2011年7月还允许下去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台蒸汽火车头由苏联在二战期间接受美国援助的战略物资,其设计体现了中苏技术合作,制造过程涉及美国工业支持。作为太平洋战场物资运输的关键设备,该火车头承载着盟军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 </p> <p class="ql-block">目前该火车头被作为纪念保存于海参崴火车站内,与西伯利亚铁路终点标志的"9288"纪念碑共同构成历史见证。其机身编号为3306,是二战时期中苏美技术协作的实物例证。 </p> <p class="ql-block">9288公里纪念碑:站台上标志性纪念碑刻有“9288”数字,象征从莫斯科至此的铁路距离,顶部装饰双头鹰国徽,体现俄罗斯横跨欧亚的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设立于海参崴陆港火车站站台末端,该火车站既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端终点,也是连接港口与陆路运输的交通枢纽。1891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916年全线建成通车,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 </p> <p class="ql-block">碑体采用下方上圆的几何造型,通体高度约4米,顶部装饰双头鹰国徽浮雕,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镶嵌象征铁路总里程的黄铜数字“9288”。与站内蒸汽火车头纪念碑形成空间呼应,</p> <p class="ql-block">全球唯一与海运码头直接相连的海参崴火车站,通过天桥可直达海港,实现铁路与海运的无缝衔接。</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陆港码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南端,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港口之一,兼具商业、军事和物流功能,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相连,形成独特的陆港合一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陆港码头地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南端,濒临日本海,位于阿穆尔湾与乌苏里湾之间,是俄罗斯面向太平洋的重要出海口。</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市中心广场(又名胜利广场、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广场)是该市的政治、文化和历史核心区域,以纪念碑群、历史建筑和市民活动著称。</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该广场为纪念1917年十月革命及远东苏维埃政权建立而建,主体纪念碑群始建于1961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战争纪念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十月革命英雄纪念碑(正式名称为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是位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中心胜利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当地重要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普京大教堂是近年由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建造的东正教教堂,位于海参崴(现称符拉迪沃斯托克)。该教堂的建造背景与普京的推动直接相关,体现了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在远东地区的延续 。 </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主要纪念1917年十月革命及随后的俄国内战(1918-1922年),表彰布尔什维克战士在远东地区对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面向金角湾,寓意防御海上威胁,同时象征苏维埃政权在远东的最终胜利。</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市最著名的百货大楼是小吉姆百货大楼(Malbln),位于市区靠近海边的位置,交通便利,公交车站近在咫尺。该购物中心以巧克力、特色商品种类丰富著称,价格亲民,是游客购买伴手礼的热门选择。 </p> <p class="ql-block">车拍</p> <p class="ql-block">参观卖枪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商店老板</p> <p class="ql-block">车拍</p> <p class="ql-block">午歺店里海鲜</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C-56潜艇博物馆建在一艘退役的潜水艇里,潜艇长 77 米,宽 5 米,潜水深度 44 米,有四个鱼雷发射器,同时携带八枚鱼雷。</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C-56潜艇博物馆为纪念二战期间英勇作战的苏联海军潜艇官兵而设立。主体展馆由功勋潜艇C-56改造而成,该潜艇在二战中击沉敌舰10艘、重创4艘。潜艇在战后被切割运输至现址复原,内部保留原有机械设备及历史文物,并设置长明火纪念碑展示卫国战争事迹。馆方通过实物、影像资料及军官雕像等展陈,再现苏联海军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在进博物馆要门票200卢布,这次没让进去,以下是我2011年7月进潜艇博物馆拍的片。</p> <p class="ql-block">潜水艇C-56博物馆,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已经被改装成了博物馆的模样,狭小的空间里,艇舱两壁镶满了玻璃橱窗,橱窗里贴满照片、图片和文字材料,还有各种徽章,以及各种佩戴徽章的人的照片等。</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后半部分,就是各种机械、设备、物件,休息仓等等,空间真的很有限,近似于原样。</p> <p class="ql-block">战斗荣誉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长明火是为纪念二战期间牺牲的苏联太平洋舰队战士而设立的永恒火焰,位于战斗荣誉纪念广场中央,象征对烈士的永恒缅怀与对和平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长明火是一处五星状火炬造型的纪念设施,自点燃后常年不熄,旨在告慰1941—1945年二战期间苏联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作战中牺牲的将士。其火焰不仅是物理存在,更被视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象征,提醒人们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凯旋门(Arch of Prince Nicholas)是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建于1891年,融合了俄罗斯-拜占庭风格与欧洲凯旋门元素,现为当地重要旅游地标。</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凯旋门最初为迎接沙俄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访而建,纪念其参与西伯利亚铁路奠基仪式。原建筑在苏联时期(约1927年)因道路扩建被拆除,后于2003年依据历史档案和照片重建,恢复了其作为城市历史象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它由四个石支墩支撑,顶部为八角形穹顶,饰有红蓝棋盘状砖块,中央立有双头镀金鹰徽。</p><p class="ql-block">四面壁龛分别展示历史图案:圣尼古拉斯像、城市徽章及重要日期等,记录海参崴建城与边疆区历史。</p><p class="ql-block">结合欧洲拱门形制与俄罗斯传统装饰,如琉璃砖、盾形纹饰等,体现19世纪末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路遇上不动的鸽子</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览,不知为何这次游船后没见海鸥,下集有我在2011年拍的出海游船中众多海鸥。</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百年灯塔(托卡内夫灯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灯塔之一,始建于1876年,位于海参崴港入口处,兼具导航功能与文化地标意义,现为热门旅游景点及影视取景地。</p><p class="ql-block">下集近距离走进灯塔要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密集的海鸥</p> <p class="ql-block">打枪</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站等车的俄罗斯人</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玻璃海滩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湾西岸,距海海参崴市中心约30公里,是由苏联时期倾倒的玻璃废弃物经数十年海浪冲刷形成的彩色玻璃鹅卵石海滩,现为俄罗斯重点保护地质景观和热门旅游地。</p> <p class="ql-block">玻璃海滩地处俄罗斯乌苏里湾(Ussuri Bay),长约200米,被两块巨大礁石环绕,沙滩布满直径1-5厘米的彩色玻璃颗粒,阳光下呈现蓝绿、琥珀及乳白色调,阴雨天色彩更鲜艳。其核心区域被列为俄罗斯联邦特殊地质公园,夏季开放为海滨浴场。</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70年代,该区域作为苏联玻璃制品(伏特加瓶、啤酒瓶等)的集中倾倒场,累积废弃物超10万吨。</p><p class="ql-block">1980-2000年:海浪初步磨蚀玻璃棱角;</p><p class="ql-block">2000-2015年:海水溶解表层硅酸盐,形成光滑表面;</p><p class="ql-block">2015年后:碎片形态稳定,硬度接近天然鹅卵石。</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金山</p> <p class="ql-block">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玻璃海滩上的海鸥</p> <p class="ql-block">夜景列宁雕像</p> <p class="ql-block">清晨在海边</p> <p class="ql-block">未完请看下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