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 晴 23~3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的自己,确实有些躺平摆烂的意思。待在舒适区里,安心地享受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总为未来的事莫名恐慌——万一失业怎么办?现在想来,即便真的失业,能走的路其实很多。回老家、摆个地摊、开个小小工作室……只要放下那点固守的面子,总能找到开心活下去的方式。这么一想,整个人都彻底放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上也没什么紧迫的压力,节奏很缓。上个月基本一周只安排一次课,竟还有同事觉得培训有点密。老板从不催我,倒是我偶尔要等他召唤。这一块,可以说是相当松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多出来的时间,我并没有好好安排。早就计划系统学习认知心理学,书也买回来了,却几乎没翻过。无论是通勤路上、下班回家,还是假期里,刷短视频、追综艺成了常态。其实刷久了,内心并不舒服,总有一种空虚感悄悄涌上。可还是忍不住——像是被手机无形地控制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不想再像从前那样“卷”,想要放松,但这样的放松,也该有度。否则时间一长,难免颓废,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好——毕竟,身教重于言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该如何调整现在的生活和作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听到一段关于“人生五种财富”的内容,很受触动。说是人生的资本可以分为五类:时间、关系、健康、精神与财务。这和之前学过的“生命平衡轮”“生命之花”很像——从几个重要维度盘点人生,看清现状,补足短板,或是专注发展自己最看重的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资本:要多花在重要不紧急、对未来有复利效应的事情上。其实就是多做能促进成长的事。反观自己,却把太多时间耗在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上,比如刷短视频。还总爱一心二用,骑车、坐地铁、做饭、洗脸甚至上厕所都拿着手机刷个不停,有时刷到头晕也不停。说到底,是太不自律,放纵了懒散的欲望。接下来,我想这样调整:除了每天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可以刷视频,周末每天不超过两小时之外,其余时间坚决戒断。尤其要禁止:边刷手机边起床洗脸、上厕所、做饭、骑电动车戴耳机刷视频……这些陋习,必须停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系资本:除了亲密的家人,我真正深入的社交关系并不多。目前有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师兄们、公司运动群的三个小伙伴、老朋友小胥、董良、前同事方老师等。今后,一方面要加深与家人的联结,比如妹妹、在杭州的三姨(其实我很喜欢她,却很少主动联系)、两位妈妈;另一方面,也要用心经营朋友间的深度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健康资本:年纪渐长,健康越来越重要。每天必须留出时间运动,争取晚上多去跑跑步。也要注意健康饮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神资本:我理解,这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与精神的丰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往哪走,能引导人生重大决策的方向。找到生活的意义与乐趣,让生命更有厚度——除了工作,还有生活;除了金钱,还有别的追求。稳定的心态、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都能帮我们抵御挫折、消解无聊。一个精神富足的人,面对物质得失也会更从容,因为他的幸福来源更广阔。目前,我正持续在传统文化和“U行视界”中浸润、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财务资本: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钱。它是生存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谈梦想、健康或陪伴家人,都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我之前有时会过于执着于赚钱,反而忽略了其他。今后,不是不重视,而是学着少欲知足,不把它列为唯一目标。在现有收入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多存些作为家庭风险基金。技能提升,也更多基于兴趣与热爱,而不只为赚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这些觉察,我试着为生活重新安排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上通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听《慈经》定课</p><p class="ql-block">2.听书——心理学、“U行理论”或传统文化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专注工作</p><p class="ql-block">中午:饭后活动,与三位小伙伴建立深度链接</p><p class="ql-block">下午:认真工作,有空时写写日记或处理个人事务</p><p class="ql-block">下班通勤:刷短视频、看喜欢的综艺,作为放松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p><p class="ql-block">1.快速准备晚餐(争取19:00前吃上)</p><p class="ql-block">2.周一、三(如无课)、五、六、日尽量跑步,平时3公里,周末5公里</p><p class="ql-block">3.22:00前上床,睡前不碰手机,给孩子按摩,冥想10分钟</p><p class="ql-block">4.周二、四晚上参加传统文化共修或班修;周三偶尔有“U行视界”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末:</p><p class="ql-block">1.周六上午:打扫、刷视频休闲、做饭(老公送儿子上跆拳道)</p><p class="ql-block">2.周六下午:女儿同学来辅导数学,之后送女儿去数学课</p><p class="ql-block">3.周六晚上:家庭读书会</p><p class="ql-block">4.周日上午:学习《认知心理学》两小时(9:00-11:00)(老公送女儿学素描,我去接儿子下课)</p><p class="ql-block">5.周日下午:去美容店洗脸或推背(每两周一次)</p><p class="ql-block">6.周日晚上:运动+休闲(刷综艺等),22:00后不碰手机</p><p class="ql-block">7.偶尔周末下午去爬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亲友联络:</p><p class="ql-block">1.每晚吃饭时或周末在家时打电话</p><p class="ql-block">2.多和三姨、小姨视频(安排在周末)</p><p class="ql-block">3.时不时主动联系那些久未互动的好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