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张俊英女士的散文集《聆听花开》成书出版。书虽然尚未拿到手,但她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我已经在各种报刊和平台上拜读过,包括出版前,在她的盛邀下为她的这部作品集做了一些帮忙,比如校对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聆听花开》出版后,也看到不少本地本省内的作家或读者的书评文章。作为老同学,作为经常与之相互交流的文友,我一直没有动笔对她的大作进行过点评。想想其中主要的原因,撰写书评文章不是我的擅长,平日很少写这类文字。</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觉得,通过一个人的文字能够了解一个人的大致特征。</p><p class="ql-block"> 概括一下俊英老同学,大概就是:娴静,努力,真诚,细致,敏锐,正直,同时富有爱心。</p><p class="ql-block"> 俊英老同学是我四十多年前高中的同班同窗,她当时也是班里的班干部,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苗子,是同学心目中的佼佼者和学习榜样。高中毕业后,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里,大家基本失去了联系。后来得知她的消息时,她早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 2010年立秋时节,母校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多年大聚会时,俊英同学积极参与文稿的起草和撰写工作,还义不容辞接受了组委会安排的主持人的重任,其落落大方、声情并茂的主持为聚会增光添彩。聚会后的多年中,俊英与同学们利用聚会搭界的平台,加强联系,常来常往,她热情、真诚、爽朗的个性,很受同学们的信赖。</p><p class="ql-block"> 俊英老同学工作努力认真,是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她如母爱的情怀,对待每一位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用自己的言行,深得学生们的爱戴。业余时间,她爱好摄影,坚持笔耕不辍,在报刊、平台上经常发表散文文章。</p><p class="ql-block"> 在她的文章里,我看到一位人民教师几十年来对学生细致严谨的爱,看到口罩特殊期间,作为一名老教师,她主动钻研学习,努力适应现代媒体平台开设网课;作为一名矿工的女儿,她把对矿山、对早逝父亲深情的挚爱融入笔尖,展现出煤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还有她包含对祖国山河发自肺腑的大爱,边走边记录,奉献给我们一个个精彩的沿途风光……</p><p class="ql-block"> 聆听花开,是尘世间繁复生活中的静心,是庸常事物中对美好的细微捕捉,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拥抱生活的生命态度。俊英的文字鲜活,透着女性特有的优雅、秀丽,相信会带给读者更多优美地阅读体验。</p><p class="ql-block"> 作为同学,也作为文友,我时常与老同学就写作有过交流。谈到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俊英同学很谦虚,对我说,非常感谢你,正是你十余年前那本散文集的出版,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也是我这么多年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p><p class="ql-block"> 她的话让我有了一丝惶恐。我一直认为,写作于我,仅仅是一个业余时间、赋闲在家的爱好,我很有自知之明,实际没有多大的天赋,只是喜欢用读书,用文字,去打败时间的无聊。</p><p class="ql-block"> 但转念又一想,我们都是凡人,有所爱好,有所喜欢,人生才不那么清冷,这也许就是写作的意义吧?在当下日益丰富的世界里,文学逐渐在走向式微,但不这并不影响,仍然会有人对文学,对读书对写作的热爱与追求,那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在祝贺俊英老同学《聆听花开》出版的最后,奉上林清玄的一句话作为结尾:</p><p class="ql-block">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个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的美丽的心,让我们在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以平静心生情味,柔软心除挂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