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音乐组开展了教研活动,主题是”用色彩表达音乐情绪---声音的颜色”音乐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用色彩表达音乐情绪为核心,聚焦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情绪的具象化引导,旨在探索跨感官融合教学路径,提升教师音乐情绪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流程紧凑、实效突出,每一位老师都发表了他们的见解。本次活动围绕三大核心目标推进,均实现预期效果。一是白云老师的分享,帮助教师理清“音乐情绪与色彩”的关联逻辑,理解“联觉效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二是通过课例展示与实操演练,使教师掌握“色彩辅助音乐情绪感知”的具体教学方法;三是凝聚集体智慧,形成适配小学各学段的“音乐+色彩”教学资源。从现场反馈与成果输出来看,教师对主题理念理解清晰,能结合教材设计落地性活动,目标达成度较高。</p> <p class="ql-block">活动主要内容及流程:</p><p class="ql-block">1. 理论铺垫,明确核心内涵:教研组长结合新课标“审美感知”素养要求,解读“声音的颜色”教学理念——以色彩为载体,将欢快、悲伤、激昂、舒缓等抽象音乐情绪转化为可视的色彩符号,贴合小学生具象思维特点。同时分享儿童音乐感知相关理论,为后续实践环节筑牢基础。</p><p class="ql-block">2. 分组实操,设计落地方案:教师按低、中、高学段分组,结合教材曲目(如低段《小星星》、中段《采蘑菇的小姑娘》、高段《高山流水》),合作设计“音乐情绪+色彩表达”教学方案。各组通过头脑风暴,构思出“情绪色彩卡配对”“音乐故事彩绘”“色彩主题即兴表演”等创意环节,并派代表展示方案,经集体研讨完善,形成可直接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包。</p><p class="ql-block">3. 总结部署,衔接后续实践:教研负责人梳理活动核心成果,肯定教师参与积极性,同时指出部分方案中“音乐本体与色彩表达衔接生硬”等问题。明确后续要求:教师1个月内将方案应用于课堂,记录教学案例,持续深化研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活动亮点</p><p class="ql-block">1. 主题精准,贴合教学痛点:直击“音乐情绪教学抽象化”的课堂难题,以色彩为桥梁搭建听觉与视觉的关联,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为教学创新提供清晰方向。</p><p class="ql-block">2. 闭环设计,注重学用结合:从“理论学习—课例观摩—实操设计—部署实践”形成完整闭环,避免“重理论、轻落地”的问题,确保教师学有所获、用有所循。</p><p class="ql-block">3. 集体赋能,凝聚教研合力:通过互评互议、分组共创,整合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适配性强的教学资源库,提升教研成果的辐射力。</p><p class="ql-block">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1. 中段案例支撑不足:仅展示低、高学段课例,中段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的结合案例缺失,导致中段教师设计方案时参考不足,部分环节不够贴合学情。</p><p class="ql-block">2. 评价维度未深入探讨:活动聚焦“教学活动设计”,但对“如何评价学生用色彩表达音乐情绪的效果”未展开深入研究,教师对评价标准存在困惑。</p><p class="ql-block">3. 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理论分享环节耗时偏长,致使分组实操时间紧张,部分小组方案细节打磨不充分。</p><p class="ql-block">五 改进措施与后续计划</p><p class="ql-block">1. 补全学段案例体系:鼓励中段教师结合本次所学,设计并录制示范课,下次教研优先展示,形成覆盖低、中、高学段的完整案例库。</p><p class="ql-block">2. 优化活动流程管理:下次教研前提前下发理论材料供教师预习,缩短现场理论分享时间;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安排专人把控流程,保障实操与研讨时间充足。</p><p class="ql-block">3. 强化实践跟踪反馈:建立“设计—实践—反思”跟踪机制,要求教师记录课堂应用情况与学生反馈,下次教研分享优秀实践案例,针对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推动理念真正落地课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为小学音乐情绪教学提供了新路径,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后续将针对问题持续优化,推动跨感官教学理念扎根课堂,助力学生提升音乐审美与创意表达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