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苦 难 是 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一写在生日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2025.10.9</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一打开手机,手机响个不停,点开一看,都是一些服务机构给我推送的祝福我生日的祝福语。我才猛然想起今天是我74岁的生日。</p><p class="ql-block"> 我这辈子从来没过过生日。这一方面是我对过生日向来不感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压根就不知道我的生日是哪一天。母亲生前告诉我,她只记得我出生于1952年的夏天吃南瓜的季节,具体是哪个月哪一天?她记不清了。据此我推测,我的出生月份应该是七、八月份。到我参军入伍的时候,需要填写入伍登记表,出生时间这一栏让我犯难了,怎么填写呢?我忽然灵机一动,我加入共青团组织的时间是1972年10月9日,这对我来说是很光荣的日子,我何不把这一天就作为我的生日呢?这既好记,又具有意义。从此以后,我就把每年的10月9日作为我的生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看罢这些祝福语,我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一晃到今天为止,我来到这个世界已满73年,明天开始就将进入第74个年头。我家祖上,曾祖父以上的长辈寿命多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父亲和我祖父都只活到50多一点,我现在已大大超过他们了,所以我很知足。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民间的一个谚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已到了随时准备听从阎王召唤的年龄了,突然觉得是否需要留下点什么东西,以备不测呢?于是我提起了笔,写下这篇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从当年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如今满头白发的老翁,这时间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呀?儿时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我清楚地记得,我大约八岁、九岁的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门口村民们家里都没有粮食,家家户户剥榆树皮,将其砸碎拌上糠,做成粑粑当饭吃,摘榆树叶炒着当菜吃。可怜野外的一棵棵榆树,仿佛人被剥去了外衣、剃光了头发,光秃秃、直挺挺地裸着身,站立在那里流着眼泪。尽管吃这些东西味同嚼蜡,而且会造成便秘,让人十分不适,但没办法呀,不能饿着肚子,只得咬着牙吃。大约十二、三岁,为了给家庭作点贡献,每到星期天、寒署假我都要到合肥街头给人背车挣钱,补贴家用。具体方法是准备一截绳子,绳头拴一个铁勾,选择一处上坡路段,在坡底路边守候,当有拉货平板车经过时,上前询问前方上坡要不要帮忙背车?如果要,挂上勾子就背,就像在江、河边帮人拉船的纤夫一样,一直将车主送到坡顶。一般背一段上坡路长约三、四百米,报酬是二分钱。</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街上拉货的汽车很少,运送货物基本上都是人力平板车,所以那时给人背车收入还不错,一天干下来一般能挣五角钱左右。那时候一个鸡蛋才卖七分钱,替人背三个上坎就能挣接近一个鸡蛋的钱,所以我很满足。我家当时距离合肥有20里地,合肥到我们那里也有农用班车,但坐一趟要一角钱车费,如果来回都坐车,就得要两角钱,总共一天才挣五角钱左右,再去掉两角钱,就所剩无几了,实在舍不得呀!所以我每天早出晚归,来回40里,全部步行。中午在城花几分钱买个大馍充饥,全天不喝水。</p><p class="ql-block"> 背车的活非常累。那时候我还小,很诚实,不知道偷懒耍猾,帮人背车非常卖力,背车时上半身几乎和地面平行。有一次正背着车,绳子突然断了,把我摔了个嘴啃泥。还好,那时候小经得起摔,只是胳膊擦破了皮,没有大碍。车老板见此情形说算了,你走吧。可我已背了一半路程,他也不说给我钱,我也不好意思要。我说我从后面帮你推吧,就这样才完成了这一单,挣到了二分钱。</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在合肥人都知道的一个叫双岗大桥处蹬守揽活时,遇到一个拉着重车的人叫我帮忙拉车,送货到一个地方,说的地点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说给我二角钱,我高兴坏了,这是大钱呀!也不问远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挂上钩子就背。哪知道背了好几个小时,都穿过了市区到了合肥西边一座叫大蜀山的脚下才到终点。多年后我定居合肥,才知道那段路程少说也有15公里。此时又正是三伏天的中午时氛,一路上车老板多次到路边茶水摊买水喝,都舍不得买一杯水给我喝,因为一杯水当时需要花一分钱。车到终点我又饿又渴又累,人都快瘫痪了。我气得要死,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跟车老板大吵大闹,说他欺骗我这个农村小孩,要求增加报酬。开始车老板十分强硬,拒不增加,我就坚决不走,在那里跟他耗着。后来附近围上来一些人看热闹,大家知道原委后都同情我,建议车老板给我增加报酬。在这种情况下车老板才很不情愿地给我增加了五分钱.。有了这次教训,以后遇到出高价让我帮着拉车送往我不知道的地方我再也不敢揽这活了。十六岁时我还辍学独当一面拉了两年大板车,给合肥周边水库运送护堤石料,给我们家乡所在县各乡镇转运粮食。这些都是重体力活,当时只有青壮年人才干得了的。父母开始不放心,极力阻止不让我干。但我天生要强,就是不怕……,这许许多多不堪回首的经历,至今刻骨铭心,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童年,我走进了军营,可那是什么样的生活呀?部队驻在边境线的高山之巅,我当司务员,下雨天经常要从山下往山上挑生活物资,一路爬坡,一步一滑,14公里长的山路,累得人就差没断气。回家探个亲,一路上马不停蹄也得要走上10天时间。在部队,我当过炊事员做过饭,干过饲养员,喂过猪。一次在大山里伐木被倒下的大树砸中,险些送了命。</p><p class="ql-block"> 解甲归来后,我虽然有幸进入了党的领导机关,这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实则工作异常艰难,累得像狗熊。机关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能摇笔杆子。可我是行伍出身,少时未接受到良好的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初中还辍了学,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上,在干中学,经过一番苦练,总算逐步适应了工作,可这足足让我脱了几层皮。那时候也没有电脑,写文章全部用笔爬格子。尤其是给领导写讲话稿,那真叫难,遇到比较随意的领导还好,我怎么写,他怎么念,稿子好交差。可遇到此较挑剔的领导,就麻烦了,初稿送他审阅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修改意见。那时候的领导很多文化程度都不高,即使文化高的很多也不懂文字,往往按照他的思路修改,不合文理,不按他的要求改又通不过,让我十分为雄。正式成稿后,要一笔一画,字迹清楚,不得潦草,防止领导在大会上念稿子认不清字而卡壳,那可就是不得了的事。脑力劳动,是一种另类付出,没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人绝难想像和体验到它的艰难程度。在机关工作那些年,我晚上通宵达旦开夜车写稿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那时候家里也没有暖气,我家的书房又在北边,我连开几个夜车,结果双腿突然剧痛,不能行走。我吓坏了,赶快看医,结果被告知双腿受了风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退休后,本来单位欲让我发挥余热,去一所民办学校任书记,同时兼任督导专员,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但由于儿子和媳妇工作繁忙,两个孙辈没人带,我只好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归家庭,和老伴全力以赴承担起带孙辈的责任。退休至今整整13年,我连我们省界都没出过,多少有些可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首我这一辈子,我给我自己下了两个正面结论。一是不怕吃苦,二是做事认真。</span>正是小时侯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锤炼了我的意志,铸就了我的品格,奠定了我一生的基础。成年后,我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几十年间,感觉从来就没有吃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累。包括现在我家孩子老是叫我们找保姆,老伴也跟着嚷嚷说要找钟点工,但都被我拒绝,因为我这副筋骨是在苦水里浸泡过的,异常坚硬,这点家务活根本不在话下。老伴过去从医,对家庭卫生要求严格,现在她怎么指挥,我怎么干,一点也不觉得累。我想这与我童年的经历不无关係。时至今日,我在外地已八十多岁的老姐姐还时常给我打电话,说我小时候吃了那么多的苦,现在条件好了,让我别再节俭了。我嘴上答应说好,但我心里清楚,改不了了。因为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如影随形,已深入骨髓,溶入血脉,铸成灵魂。我深知一分一厘、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也不缺钱了,但怎么也忘不了过去,不忍心奢侈,更舍不得浪费。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跟我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母亲是一介目不识丁的农妇,有如此真知灼见,给我注入了强大的人生动力,让我一辈子不怕吃苦。我倒是从没想过怎么做人上人,但我懂得母亲话中之意,只有敢于吃苦,方可获得收获。我永远感谢母亲的教诲,感谢苦难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至于第二点,做事认真问题,说实话,这也不是我的觉悟和境界有多高,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係。我历来要强,做事追求完美,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记得我转业到机关,第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对基层调研活动,分成四个调研组,工作结束后,每个组要拿出一份调研报告,我初来乍到,我们那个组这份苦差事自然落到我头上。为了写好这份调研报告,我拿出了浑身解数,精心构思、谋划,最后拿出的调研报告,被公认为四个组中质量最高的,单位上很多人立马对我刮目相看,认为这个新来的转业军人笔头不错。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不是我笔头好,而是我比别人舍得身子,肯下功夫。如果我也是一般化的应付一下,拿出的报告和大家也是差不多的。从那件事以后,我也倒了大霉,很多文字工作都压到了我的头上。在市委机关那些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曾担任过我们市里的一部80万字的巨著副主编,执笔统稿全书。我先后给三任市委书记写过全市“七.一”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稿。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一般不用再亲自动笔写文章了,但我对部属在文字工作上的要求严格。但凡经我手签发的文件,上报的材料,从标题、标点符号,到整过文稿,我都要逐一把关,不放过任何瑕疵。在单位重要会议上,我的工作报告文稿一般都是我自己动笔,这就是我的性格使然,天生的累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顾我这一生,一直过得比较辛苦,这种辛苦,有的是生活所逼,不辛苦不行。有的是工作需要,不辛苦也不行。但更多的是我自找的,遇事太过认真。比如写文章,谁也不是天生就会,那玩意没什么诀窍,就是靠下功夫,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如果舍不身子,不写不练,永远也不会写。我转业刚到机关时,其实一开始也根本不是那块料。但正是因为我太认真,把自己变成了这块料,结果招致了此后多年“能者就得多劳”带来的恶运。我如果一开始不是那么认真,和当时大多数机关干部一样,上班喝喝茶,翻翻报纸,轻轻松松的混日子,那来的那么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想想,当年虽然辛苦,但也值得,过得有意义,苦中有甜,苦中有乐。特别是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一路收获满满。几</span>十年来我始终受到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享受着种种恩赐。从军时,是党把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培养成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军队的干部。解甲归乡后,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领导干部,而且给了我二等功的殊荣。如今退休在家,又是党给了我丰厚的生活待遇,让我得以安享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如果不是共产党,自己这辈子也许有不一样的人生,但到底是啥样子不得而知。但这辈子跟着共产党一路走来,我感到充实、快乐、有意义。我现在时常告诫自己,牢记过去的苦,满足今天的甜,珍惜当下,好好生活,不负余下人生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