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进山”了,前往阿勒泰游览著名的喀纳斯景区:白哈巴、喀纳斯和禾木。三个村各住一夜,运气好就连看三次日出日落。</h1><h1> 领队说喀纳斯看三湾时要将行李背在身上,边走边看边拍。于是我们收拾了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御寒的羽绒服等,装进大背包里,再挂了一个小包,试了一下,还行。那些摄影师就难了,相机、三脚架和一个摄影包就很重了,还要带生活用品。</h1> <h1> 从乌尔禾出发,还是一马平川,一路上两边的荒原上全是风力发电机。</h1><h1> 今年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把本来就热门的阿勒泰景区炒到灼热。</h1><h1>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区,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代管(行政级别正厅级) ,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h1><h1> 这里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 中国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其名称源自蒙古语 “ 金山 ”,意为“黄金”,因阿尔泰山蕴藏黄金而得名。</h1><h1>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以“金山银水”著称。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拥有“一山(阿尔泰山)两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邻三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的自然地理特征。</h1><h1> 下图是阿勒泰地区地图,我们去了哈巴河县、布尔津县、阿勒泰市、富蕴县。吉木乃和福海应该经过了。</h1><h1> </h1> <h1><p></p><p> 新疆太大了!仅阿勒泰地区的面积就有11.8万平方公里,比我们浙江省面积(10.56万平方公里)还要大。</p><p> 3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直到午后才到达哈巴河县,我们要从这里进入白哈巴。</p> 我们舍近求远,并不是为了去这个县的白桦林和白沙湖这两个四星和五星级景区,而是为了避开贾登峪景区大门长长的队伍,还有个目的是为了在路上邂逅牧民的转场奇观。看到并拍到阿拉泰一步三摇的大尾养是大家都想得到满足的重要愿望(下图来自网络)。<p> 在哈巴河县城吃了中饭,办理了边防证,从县城到白哈巴,还有100多公里的路,要换乘景区交通车前往。</p><p> </p></h1> <h1> 为了让我们在路上能及时停车拍照,领队包了一辆景区交通车。</h1><h1> 行程单上写道:“沿途我们将经过喀纳斯地区最大的牛羊转场道,每年秋天,牧民会把牛羊从高海拔的草场迁徙到低海拔的草场。如运气好的话,是能遇到群体的牛羊转场经过场景。”好期待呀!</h1><h1> 从哈巴河县城出发,看到这一带土地肥沃,种满了庄稼。成片的向日葵矮矮地长在地里,我看到过,那是已经收割的向日葵,插在砍掉一截的杆子上自然晾晒。</h1> <h1> 整片田地里都是黄黄的一片,开始谁也猜不到是什么,直到车辆慢下来大家才看清楚那是瓜地,简直不能相信那就是一个个成熟的瓜!太多了吧。</h1><h1> 真想吃呀,可是竟然没看到有卖瓜的。</h1> <h1> 通往白哈巴的路正在修路,交通车便从边上的草地行驶。根本没有路,绕来绕去,避开水坑。</h1><h1> 突然看到前方有一群羊,我们停车,大家追了过去,可惜羊看到人,跑得更快了。</h1><h1> 后来便没有再碰到牧民的转场,有些遗憾了。</h1> <h1> 车子进入山区,植被多起来了,之后有了密密麻麻的森林。</h1><h1> “哇!真漂亮!”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大家都兴奋起来了。</h1><h1> 领队喊停了车子,让大家下车拍照,满足大家的愿望。</h1> <h1> 整座山都是白桦林,中间还有一些松树,黄绿相间,还有几棵粉红色的树木镶嵌其中,秋意浓浓。</h1> <h1> 来到中哈边界的大峡谷</h1> <h1> 这里有独特的峡谷白桦林,这里是中哈交界处,下面的河就是国境线。我们看到的森林,大部分是哈萨克斯坦的。</h1> <h1> 那天我发了朋友圈,配文是“哈萨克斯坦的秋风吹到了我国的白哈巴”。</h1> <h1> 每到边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闷恨,因为很多土地原本都是我国的。</h1><h1> 以我不丰富的历史知识,白哈巴对面的土地历史上应该也是中国的。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沙俄通过一些列不平等条约逐步蚕食了我国很多的国土。</h1><h1> 1866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一次性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眼前的这片哈萨克斯坦的国土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沙俄侵占的。</h1> <h1> 现在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不管如何,能在这里欣赏美丽的秋景也算不错了。</h1> <h1> 我俩都在那里打了卡。</h1> <h1> 一路上美景接踵而至,白哈巴已经进入最佳赏秋时节。</h1> <h1><p> 进入白哈巴村景区大门,发现这里是允许自驾小车房车进入景区的。</p><p> 我们住在老村,还有一段路程。</p> 抵达白哈巴时,已是傍晚时分。在小木屋住下,我们便出门去逛了。</h1><h1> 白哈巴号称“西北第一村”,是一个幽静美丽、典型的图瓦人原始村落,远离尘嚣,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h1> <h1> 阴天的暮色来得格外早,云层低垂,将远山近树都染成了沉静的灰蓝色。木屋的轮廓在薄暮中显得格外温厚,炊烟与雾气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清香。</h1> <h1> 这家民宿外面的花好漂亮呀!</h1> <h1> </h1> <h1> 牛马牧归</h1> <h1> 我们绕过了半个村子,登上村子东侧的观景台,到空中草原去看白哈巴的全景。</h1> <h1> 站在观景台看看到下面的村落,木头房子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沟谷底,金黄色的白桦树、杨树点缀其间,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安宁、祥和!</h1> <h1> 再登高处俯瞰下去,村落全景尽收眼底——木屋、栅栏、蜿蜒的小路,全都镶嵌在一片无边的秋色里。</h1> <h1> 那秋色是层次分明的,近处是明亮的黄,稍远是浓郁的红,再往更高的山脊上去,便是墨绿的针叶林带,而最顶端,就是那皑皑的积雪,像给群山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帽子。</h1><h1> </h1> <h1> 两种季节——山下的深秋与山顶的严冬,就这样和谐地共处一帧画面里,让人顿感自然的辽阔与奇妙。</h1> <h1> 画中的村庄!</h1> <h1> 可惜这天云层太厚,看不到落日晚霞。</h1> <h1> 咖啡、茶厅、甜点、饭店、民宿,景区该有的全有,在这里住上几天,根本不会没处去。</h1> <h1> 晚餐很丰盛,味道也好,老板娘很客气,旅行博主们口中的景区吃住别有要求的话不应验,很赞!</h1> <h1> 夜里的白哈巴灯火阑珊,依旧热闹。</h1> <h1> 那一夜睡得格外沉静,恍惚间能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还有不知名夜鸟的啼鸣。</h1> <h1> 第二天清晨,是被细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唤醒的。推开窗,湿润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h1> <h1></h1><h1> 我们沿着村中的小径漫步,整个村落仿佛刚从一场悠长的梦中苏醒。</h1> 就是这个清晨,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人在画中游”。 <h1> </h1> <h1> 山上飘着几片云雾,黄绿相间的白桦林格外醒目, 那片草地还是绿的,湖绿色的塑料布遮盖的草垛成了点缀。</h1> <h1> 村庄刚刚醒来,游人们也相继出来了。</h1> <h1> 站在那里,转动身体,就能拍到一幅幅可以当封面的美图!</h1> <h1> 雨丝细得像雾,给眼前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空灵的薄纱。那些尖顶的原木小屋,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谷间,每一栋都像一个沉稳的音符。</h1><h1> </h1> <h1> 被秋色浸染的白桦林,此刻黄得更深了,是那种被雨水浸润后的、饱满欲滴的金黄。</h1> <h1> 最让人移不开眼的,是那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它们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缓缓地流动、聚散、升腾。</h1><h1> 有时如一条洁白的哈达,轻柔地系在山间;</h1><h1> 有时又似奔涌的潮水,漫过林梢,将远山吞没又吐出。</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群小鸟停在了屋顶。</span></p> <h1> 云雾之上,能隐约望见远处高山的峰巅,那里覆盖着前几日留下的新雪,在铅灰色天幕下,映出一种清冷而圣洁的光。<p> 脚下的草甸湿漉漉的,黄的草、红的叶,都像被重新涂了一层油彩,色彩浓得化不开。</p></h1> <h1> 白哈巴观景台上,打卡的队伍排得很长,我到的时候,我们团的杨老师刚打好卡。不想等待,我趁着换人的间隙快速地拍了一张照片。</h1> <h1> 想去找界碑,发现导航不了。问了当地人,说不能进入了。</h1><h1> 就在这里,我发了朋友圈:“我在白哈巴村,位于新疆西北角的阿勒泰地区,正好处在祖国版图这只"大公鸡"尾巴末端最翘、最漂亮的那一簇尾羽尖上。”</h1><h1> 前年春天去了帕米尔高原,到了祖国版图的最西端。同年秋天去了东北的根河,那里是祖国版图的“鸡冠”处,这几年,总往边界跑。</h1> <h1> </h1> <h1> 只顾着欣赏晨景拍照,才发现侯老师和文文没有跟着我,她俩在白桦树林里拍照了。 </h1> <h1> </h1><h1> 我返回走到树林间和她们会合,发现哪里真的很适合拍人像。</h1> <h1> 文文是我们团里最年轻、最漂亮的小妹妹。她也没带专业相机,与我和侯老师同属“打酱油者”,所以我们就一起玩了。</h1> <h1> </h1> <h1> 晨起袅袅炊烟、牛马出牧、白桦树下的图瓦人村落、四周雪山巍峨,掩映在群山之中的白哈巴更显宁静美丽。</h1> <h1> </h1><h1> 游客三三两两散落在村里,大家都安安静静地走着、看着。</h1><h1> 这景致美得不真实,仿佛我们闯入的并非人间村落,而是一幅被仙人无意间遗落的水墨长卷。画卷里,有自然的静默,有时间缓慢流淌的痕迹。</h1><h1> </h1><p class="ql-block"> </p> <h1> 离开时,云雾开始消散,天气转好,村落一点点变得清晰。</h1><h1> 车子驶出很远,我仍忍不住回头。白哈巴静静地卧在山谷中,依旧被云雾温柔地庇护着。</h1><h1> 我带走的不仅是印在脑海中的美景和相机里的照片,更是这片土地赠予我的一份关于宁静的底色。</h1><h1> 真的很喜欢这这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