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号早晨,离开北红村,驱车100公里,去往北极村,一路小雨时下时停,9时许到达北极村,65岁以下的需买门票,以上仅需买观光车票,住在村子里的游客,车辆办手续后可进入到住宿客栈。每台电瓶观光车只能乘坐9人左右,到了第一个换乘点,换大巴景交车前往标志性的鸡冠雕塑广场(6年前都是徒步走着去)。<div> 临近黑龙江边,从鸡冠雕塑的北极碑开始的沿江往南的景观是熟悉的,但具体的小景观还是略有变化。曾经众多的“我找到北”之类的石碑少了许多,有些简单的搭建物变成了永久性的雕塑,最具标志性的“北”字北依然矗立在江边。</div> 正当我们一拨人“北”字广场拍照游览时,大山打来电话说,他一起的内挂梅子摔伤了,而且还比较重。原因是被指北针广场搞完活动遗留在地上的钢筋(或地钉)拌了一下。大山让我给联系一下景区管理部门。我立即往出走,走的路上,大山又打来电话,景区领导与工作人员已来,准备把受伤的梅子送去医疗所检查。后来他电话说,检查结果是有骨折,景区已安排车辆送去漠河市的医院检查治疗。<div> 这无疑让我和许多队友的心情都略显沉重。但事情已经发生,人也去了漠河市,就继续与大家一起继续浏览第一哨所与后来建的民族园、漠口驿站等,因为下雨,加上发生队友摔伤的事,也就没太多兴致做深入游览。</div> 最后到第一哨所,现在不像过去,没有大路,只能在江堤上远远看一眼,现在景交车可以开到大门前,游客能够在大门口打卡拍照,但不能进入。匆忙中结束游览,连最北邮局的打卡都没顾上。<div> 离开北极村后,直奔77公里外的漠河市,一是看望大山与梅子,给他俩送行李。二是在漠河市区吃中午饭。到达景区给大山他们预定的涌泉宾馆后,一大波人上楼看望了他俩,他俩把行李规整后,留下一个行李箱,暂时不用的,笑对人生说他乘火车回,主动认领下把行李带回兰州的任务。景区领导已经安排好了大山他们在漠河的食宿与第二天送漠河机场的车辆,他们还得在哈尔滨转机回兰州进行手术治疗(后来得知,他们约的手术治疗时间是我们回兰州的17号)。</div> 看望过大山他们后,大巴载着大家在漠河市转着圈找地方吃午饭,这才发现漠河市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6年前也在这里吃的中午饭,但没有深入市区里边,仅在离国道近的市郊作短暂逗留,对漠河的印象很一般。如果再有走东北的机会,定当在漠河住一宿,深度感受一下这个东北最北的城市。<div> 午饭后,从漠河出发,前往当天的目的地,属于内蒙呼伦贝尔盟根河县的满归镇。原计划是要赶到莫尔道嘎镇住宿的,但黄师傅担心从满归到莫尔道嘎的道路有一段县道大巴车不好走,加上大家普遍还想挤出时间再去长白山,于是就放弃了莫尔道嘎。在路上时,莫尔道嘎镇原来住过的宾馆老板打电话(前几天给她打电话没打通、微信也没回)而且她说大巴走没问题。但那时我们已经调整了原计划,并预订了满归的住宿。</div> 从漠河到满归的路,曾给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6年前虽 然 是柏油路,但却满是大包与坑洼,几十公里的路走得车也累,人也累。几天前我就给满归镇的酒店打电话询问过现在的路况。得知现在好了许多,我才放下了心。<div> 离开漠河不久,就离开了通往加格达奇的加漠公路主干道,右拐向南进入黑龙江省的219省道,这里过去是水泥路面,但翻过一个分水岭就进入柏油路,现在明显比过去好了许多,虽也有破损,但再也不见坑洼起伏的搓板路。而且,一路遇到不少从内蒙到黑龙江的旅游大巴车。看来从我们6年前走过这条连接黑龙江与内蒙的公路后,这条路逐渐火了起来。一直以为那个分水岭是两个省份的分界线,这次到了一个大牌门处,才弄清楚真正的两地分界点。</div> 现在两省区的边界处,不但有标志清楚的大牌楼,而且也有休息与购物的摊点。大家在拍照打卡之余,还购买了当地的木耳等土特产。这一路,属于典型的大兴安岭纵深地带,森林茂密,空气清新,加上微雨不断,更让人神清气爽。140公里的路程,因为看风景,两次停车。大约下午5:40,到达满归镇。满归也是一个林业镇,有县级林业局。这里日伪时期,日本人就修通了铁路,用来掠夺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6年前我只是路过,但留下了特别好的影响,除了植被与蓝色的激流河,还有好几处景点。原本想争取去一个附近27公里外的伊克萨玛森林公园,但因时间紧张而只能放弃。<div> 乘着有一缕阳光,卸完行李顾不上回房间,先在院子里启动无人机,抓紧拍了点空中视角的照片与视频。</div> 住宿的沐林枫花园酒店就在刚进满归的激流河河边,周围还真种了不少花草蔬菜,可谓名实相符,但离可吃饭的中心区略显远了点。大家略作休整后,各自出发去镇子中心吃晚饭,路上顺道拍照赏花,晚饭后,小镇的夜色已经很浓。<div> 9号早晨,继续用无人机拍摄,无人机镜头下的激流河及河谷地带的晨雾,很美,迤逦而梦幻。随后在河边溜达一圈,吸收清晨醉人的空气。行动更早更快的雪莲、雪花飘夫妇遛完河边还找见了红豆雕塑。满归的红豆杉应该是特色物种。早餐后装完行李,离开满归,向额尔古纳市出发。</div><div> 出满归不久,就被激流河沿岸的秋色吸引,正好河边有个叫卧佛山的小观景台,于是停车,大家下车拍照逗留一阵后继续出发。</div> 这一路,基本就在大兴安岭林区的纵深地带穿行。大兴安岭山脉,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紧密相连。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约24万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境内8.48万平方公里)。 北起黑龙江畔(东北脊梁),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400多公里,宽200~4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div> 沿途经过海拔较高的冷极标志,中午到达根河县的冷极广场,本来想在广场附近吃中午饭,可周边连个商店也没有,冷极之冷,不仅是冬天的气温,似乎也暗示着现实的冷清。</div> 没有餐馆,大家只能以简单路餐充饥,好处是不耽误时间,让我们能够比较早地到达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路上被一片白桦林吸引,而且可以进入拍照,于是就停车,大家兴高采烈地涌入白桦林,这种被美景激发的美好情绪,成了一路上最好的精神食粮。<div> 天气逐渐放晴,蓝天上漂浮着白云,草地上密集的白桦树丛林,这样的情景,纵深激起童年的美好记忆,让人回忆起那些唱过的歌,憧憬过的浪漫场景。从白桦林起,一路天高云淡,满眼尽是美景,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特别是即将到达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时,公路两边的美景,使得全车厢的热情都被点燃。</div> 绿色的草地,成熟的麦浪,收获的牧草,蓝天映照下的根河……所有映入眼帘的景象都是那么纯净,那么治愈人的心灵。大家还开玩笑,有这么美丽的沿途风景,还进什么景点啊!我也预感:说不定进了圈起来的景区,风景未必有路上的好看。路上看风景的唯一遗憾是:遇到特别美的风景,转瞬即逝,根本来不起打开相机,而偏偏又没地方停车。<div> 到达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后,购票进入,65岁以上的免票,但需要购买观光车。这里原来叫根河湿地,因为就在根河流域。6年前从根河市出发,走上了偏南的道路,错过了这块湿地。后来可能是因为叫根河湿地容易让外人误以为属于根河市,而她实际上属于额尔古纳市,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名字。</div> 观光车行走在架空的木栈道上,发出轻微的倥侗声响,让人有点担心栈道的结实程度。这本来应该是步行栈道,但为了利益,跑起了电瓶观光车。观光车只能到一座木桥的桥头。过了桥一路走去,都在树林里穿行。<div> 到另一座桥头,准备再次启动无人机,不料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只好在商铺棚下避雨。没带雨伞的队友应该淋了雨。雨停后,打算继续过桥,去往高处的一个观景台,看红儿、果果等折返回来,就与他们一起开始往出走。景区内看到的景色,还真没有在路上是从大巴车窗看到的美,也许天气也是一个原因吧。<div> </div></div> 出了景区大门,在停车场用另一台稍大的无人机拍摄高空视角下的全景,在景区高处观景台看的景色,在无人机视角下也算得到弥补。<br> 这个季节的额尔古纳湿地还不是最美的时候,回兰州不久,随着深秋季节的到来,她最美的秋色才渐次展开,网上刷到了不少额尔古纳湿地的秋色。等队友还是用了较长时间,本可以回到额尔古纳市区后,再去浏览我们6年前去过的高地观景台(现在叫额尔古纳湿地景区)的,但时间显然是不够了。<div> 队友们到齐后,离开景区游客中心,再行车26公里,去往在额尔古纳市预订的金都精品酒店。到达酒店时已是下午5:30,全天行车约335公里。</div> 去往酒店的路上,夕阳映照云天,大地披着彩霞。我特意给大家介绍说:额尔古纳市城市建设很漂亮,有许多欧式(俄式)建筑,尤其夜景更好看。此前,曾试图寻找6年前住过的那家酒店,那里离额尔古纳湿地景区近,但一直没找到酒店的信息。酒店老板的微信过去还老能刷到,估计后来应该转让改行了,这次住的地方算是在市中心,吃饭很方便。因为到的早,正好可以从容地找地方吃饭,发照片,回味这一天丰富而美好的旅程。如果有精力,还可以去街道上走走,看看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北国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