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游—沈阳故宫

星宇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清晨,我们从上海出发,搭乘航班飞往东北大地的心脏—沈阳。两个半小时的航程,到达沈阳。落地后匆匆用过午餐,便直奔此行的第一站:沈阳故宫。行程安排紧凑,留给这座皇家宫殿的,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虽如走马观花,却在匆忙中窥见了四百年风云流转的厚重与辉煌。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清朝入关前的政治中心。始建于1625年,由努尔哈赤奠基,皇太极扩建,见证了清王朝的崛起与腾飞。如今,它静卧于沈阳市中心,红金瓦,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今年恰逢建宫400周年,游人如织,彩旗飘扬,广场上“1625”与“2025”的巨型标识遥相呼应,仿佛时空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午门而入,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崇政殿—这座皇帝日常理政的正殿,虽不及北京太和殿之恢弘,却更显精巧庄重。殿前“正大光明”匾额高悬,虽加装了玻璃护栏,略遮视线,但仍难掩其肃穆之气。我驻足良久,仰望门楣上的雕龙画凤,朱红立柱盘踞着腾云驾雾的金龙,台阶石盘上刻着祥云。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皇权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穿过崇政殿,便是大政殿广场。八角重檐、黄琉璃瓦顶的大政殿巍然矗立,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殿身画柱雕梁,彩绘绚丽,是整个故宫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殿前左右花坛上,“1625”与“2025”的字样格外醒目,提醒着人们这座宫殿穿越了四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许多游客身着清宫服饰,或扮作格格,或化身贝勒,在殿前翩然留影,仿佛时光倒流,重回那个马背上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  左翎门与右翎门对称而立,飞檐翘角,琉璃生辉。我沿着宫墙缓步而行,来到宫殿背后的长廊。深绿色的栏杆、琉璃瓦的尖顶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光影斑驳,是歇脚的好去处,更是取景的绝佳角度。</p> <p class="ql-block">  红色照壁上,白鹤展翅,寓意“万寿无疆”;巨大的“福”字高悬,象征“福如东海”,处处皆是吉祥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玲珑,怪石嶙峋,水池中锦鲤悠然游弋,一派皇家园林的富贵气象。通往凤凰楼的阶梯上,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点缀着护栏,高贵典雅,可惜时间紧迫,未能登楼远眺全貌,实为一大遗憾。</p> <p class="ql-block">  我们 从花园的边门走到了宫墙边,红色的宫墙阳光斜照,通道右侧是雄伟的殿堂,幽深庄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出门时经过藏书楼文溯阁,建于1782年,位于宫殿西路,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皇家藏书楼之一。文溯阁外观两屋顶覆盖黑色琉璃瓦,配以绿瓦剪边,所有门窗均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以蓝、绿、白冷色调为主,整体风格素雅,与宫殿其他建筑的红金主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设计不仅美观,更蕴含以水克火、保护典籍的寓意。文溯阁不仅建筑独特,其藏书历史也颇具传奇。而文溯阁作为藏书之地,仍保留着其历史风貌,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人展示着清代皇家藏书文化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从边门匆匆而出,回望这座红墙环绕的宫殿群,心中满是不舍。一个半小时,只够我们浅尝辄止地走过几座主殿,却已深深被其独特的“宫高殿低”格局、满汉融合的建筑风格与浓郁的历史气息所打动。它没有北京故宫的浩瀚无垠,却更具边疆王朝的雄健与质朴,是清帝国龙兴之地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夕阳正斜照在大政殿的金顶上,光芒四射。这座承载着四百年记忆的宫殿,在新时代的喧嚣中依然挺立,静默诉说着一个王朝的起点。虽是匆匆一瞥,却已入心入魂。沈阳故宫,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东北大环游的精神序章。</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部分网络)/编辑/星宇</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作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