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往事相遇——湘赣寻访五日记(4)

23罗时汉

<p class="ql-block">第四天 游览芷江 夜宿常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非富豪,却下榻富豪大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前摆摊,几只鸭子整整齐齐,并没有城管“狗撵鸭子嘎嘎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方穷了吗,没钱做钢铁隔离,以石条隔阻道路,也是一种创意。</p><p class="ql-block"><br></p> “沅有芷兮澧有兰”。芷江是侗族自治县,在三里坪看到,那些老房子尚未拆毁,还有菜地,留点怀旧意味。<div><br>烟波浩渺,是和平湖水利风景区,而非自然河道。然而那老桥400年前就有,是后来增加的桥面建筑,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风雨桥。</div><div><br>今天的兴奋点在龙津桥,在侗乡。</div><div><br>挑鹅的过来了。曲项向天歌:今日可卖无?桥头踢鸡毛毽女,桥上敲麦芽糖翁,还有长胡子老头,都是生动的人间烟火气,可惜桥下无船驰过,承载不尽文化余绪。水路完全被旱路、公路、铁路、飞机取而代之。<br></div> 芷江著名于抗战胜利时受降地。受降纪念坊80年后刷新,没有了历史的包浆。<div><br>原物成废墟,80年代修复。似受降堂还是老建筑。</div><div><br>展览馆首先突出一个中流砥柱,可有可无的楔子。颇费匠心,可惜实在没有史料支撑。</div><div><br>历史任由创造。正如90年前的长征,实为秘密突围,高度机密,团级以下干部都不知情。却在后来编演出“十送红军“的盛大场面,还有潘冬子妈夜半三更唱“盼红军”。</div><div><br>蜡像显示的竟是,日寇向新四军投降。威武!</div><div><br>老照片顽强地再现了民国时的芷江,这些都因非战争而消失。<br></div> 今年的所有宣传都强化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取得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及美帝国主义被忽略不计。<div><br>而原芷江机场飞虎队纪念园的展陈又颠覆了一切宣传。“没有原子弹,日本不会那快就投降。”</div><div><br>一幅《中华民国全图》怵目惊心。台湾并不在版图。海棠叶何时变成了叫鸡公?<br><br><br></div> 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芷江。<div><br>考虑明年的避暑地,首选这里。慢慢地休闲式体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