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逛了趟洛阳。</p> <p class="ql-block"> 其实九月份不是逛洛阳的好月份,四月才是。因为举世闻名的“洛阳牡丹”正是在四月盛开,五月尚可,而到了六月,最后开花的牡丹也已凋谢🥀啦。那我是在九月去的,岂不更是与洛阳牡丹无缘?</p><p class="ql-block"> 不过,一来我是顺道路过洛阳的,时间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二来我主要目的是想看看这座古都(十三朝呢)。所以没看到牡丹花,遗憾是有,但留下点遗憾对我而言也不能算是太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在洛阳待了两天半,去了下面图中所列的景点⬇️[由于内容较多,我由(一)、(二)、(三)分述之。]</p> <p class="ql-block"> ⬆️圈了红圈的是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到洛阳,如果坐火车过去,则有两个火车站:“洛阳站”与“洛阳龙门站”。洛阳站基本上是“慢”车 。您若卧铺过去一定是在这个站下车。而龙门站则都是动车、高铁。(若想靠近市区,则“洛阳站”为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是高铁到洛阳龙门站下车的。我想既然叫“龙门”站,应该与“龙门石窟”不远吧。又想自己背包东西不多,先不找旅馆直接去龙门石窟,回头再安排住处,可能会省些时间吧。于是问了火车站工作人员,知道有71路公交车可达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一大段-<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橙色字</span>-都是叙述我寻找去“龙门石窟”的窘态,是为以后当笑话回忆的,您完全可以跳过去不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谁知出车站,问了数人,均不知道71路公交站桩在哪里。但一眼看到有指示牌,那就按着箭头指向往前走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可是走了好远,也看到了一些公交站牌,但就是没见到71路,问,也没人知道。心想,如我一样下高铁直接去龙门石窟的应该大有人在,随人多的方向走应没错。谁知跟着人流(也不太多)走了一大段,但发现他们似是到长途汽车站的,我马上又回转头,再回公交站桩集中处寻找,终于发现一个小屋,应该是调度室吧,便凑近想询问,但屋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隔道有人对我大喝:“干嘛呢?…”我不惊反喜,忙说“想问一下71路在哪坐。”他用手一指,“这个就是嘛!”真是有眼无珠,竟然从旁边走过而没看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也难怪,我以为去龙门石窟的人应该很多,所以只注意有人的站桩了。而这71路站桩一个人也没有,我视而不见,也有理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有71路靠站,反而旁边开来一辆写着“直达龙门石窟”的大巴车。赶紧前问,知71路票价1.5元,此车5元。价格不是问题,何况是直达。但要命的是听说要等人坐满才走。可看看周围,只有两三个大概是欲去石窟的,这要等到何时呀。这时候是下午两点多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再问71路,得知此路车极少,基本上要一个小时才有一趟。真没想到洛阳这么著名的旅游城市的通往这么著名景点的公共交通竟然这么如此不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正在此时,有人上前搭讪:你是不是要去“龙门石窟”?坐我的车,30元。我觉得可以,就又招呼也是如同我一样等车的:你去吗?一块走吧。再问司机,人多钱增加不?答曰就是30。于是我又忽悠另两位一起上了这辆“贼”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往后的事情证明: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时间段,拼车是最方便最省心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上车后问司机师傅:离“龙门石窟”多远,说约20里地,又问离“白马寺”多远,说两景点一北一南相距约70里。见我们还想去“白马寺”,师傅建议说:不如你们现在先去白马寺,然后转回头再去石窟。因为龙门石窟关门晚,且晩间有灯光秀,而白马寺关门早。我觉得挺好,能省时间,就问价钱。师傅说200,我乍听以为一个人200,便说太贵了。谁知师傅说“那就160,你们每人40。”而且还答应我们逛完龙门石窟后拉我们回城里安排住宿处。我有点大喜过望,便说服了另一位本不打算去白马寺的年轻小伙,于是我们4人直接奔白马寺而去。(这个师傅还不错,姓姬,电话150 3793 366 2–我可不是“托”啊,只是答应他说满意的话,我会在美篇中替他留个话。—-说话要有信用嘛!)</span></p><p class="ql-block"> 以上啰嗦了好半天,前面说了,可以跳过甭去看的。下面就依次说说我在洛阳的“游逛”所见所闻。</p><p class="ql-block"> 先说最早去的“白马寺”吧⬇️这是入检票口(挺麻烦的)在白马寺大门外的录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门外一左一右两匹白马。[注意呵,这可不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马(唐僧玄奘,是白马寺建成500年后的人呢)。也不是当初建白马寺的白马,是以后从宋代某将军陵墓的神道中移过来的“石象生”。]</p> <p class="ql-block"> 马,不是原来的马,寺,可是原来的寺。白马寺,那是大不同于中国其他的佛教寺院,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座寺院,“中国第一古刹”呀!</p> <p class="ql-block"> 可能您还不知道,“寺”这个词做为佛院之泛称,还是从这里才开始的呢。</p><p class="ql-block"> 话说东汉永平年间(与我这个“李永平”有关啦😄)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自西飞来,便遣使西域求拜佛法(史称“永平求法”)。公元67年(现在是公元2025年。2025-67,那就是 约一千六百年前啦)汉使携天竺(古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佛经、佛像抵洛,明帝亲迎,并安排高僧住“鸿胪寺”译经。</p><p class="ql-block"> “寺”,以前并不指代佛院,比如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大理寺”等,是官署“部门”之意。而鸿胪寺,就是当时汉朝负责对外接待的机关。</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当年的印度高僧驻“寺”译经,所以以后才把佛教庙宇称“寺”了。至于为什么叫“白马寺”,当然与白马驮经有关啦。</p><p class="ql-block"> 进白马寺后,录了一小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是“白马寺”的平面图。我在图中⭕️ 处录的,仅是白马寺的“一进院”而已(整个应该是五进院落)。</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与其它寺庙相同的是,也有钟、鼓楼。但与其它寺庙不同的是,钟、鼓楼有匾额,而且内容深邃。</p> <p class="ql-block"> “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中的第二景。是人们祈福、辞旧迎新的象征。马寺钟声每年都吸引了日韩等国的游客,甚至曾有来自英国、德国等地的数千名中外游客参与。</p><p class="ql-block"> “释源鼓音”,说的是白马寺为中国佛教之“释源”、之“祖庭”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这次去到“白马寺”运气不太好,恰逢阴雨,所以看得不细。但有几处还是印象深刻,叙之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座殿名“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照理说应该是“四大天王”为主角的,但这个“天王殿”中,大肚弥勒佛却“鹊巢鸠占”啦😄而且殿门楹联写的也是他(很风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年年坐冷山门 接张待李 总见他欢天喜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月月携空布袋 少米无钱 却剩得大肚宽怀</span></p><p class="ql-block"> 另:你注意到没有?👆上面弥勒佛像旁注了“是中空的”四个字⬆️。的确,这个佛像中间是“空”的,这么大的一个佛像还不到十斤重呢。是由一种叫“夹纻干漆”的工艺制成(这种工艺,下面到“大雄殿”会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每个寺庙中都有一座供奉“大雄”(释迦牟尼-“雄”视“大”千世界嘛!)的殿堂,统称为“大雄宝殿”。唯有这白马寺的,少一“宝”字,只叫“大雄殿”。⬇️</p> <p class="ql-block"> ⬆️雨天光线不好,您能看清“大雄殿”这三个字不?为什么少个“宝”字,等会儿再说。先看一下那不清楚的门联吧。我录写于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耆阇崛山接嵩华翠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阿耨达水通神甸八川</span></p><p class="ql-block"> 这对联挺难懂的。经查,知道“耆阇崛山”与“阿耨达池”都是佛教圣地的音译,一个是圣山,一个是圣湖。至于“嵩”、“华”,显然指中岳嵩山与西岳华山。整个意思应该是说“白马寺”既承继了印度佛教的渊源,又与中原文化相交融,说明了白马寺在佛教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p><p class="ql-block"> 至于“大雄殿”为什么少个“宝”字而不叫“大雄宝殿”?比较“引人注目”的解释(所有导游都这么说):这殿中藏着“宝”呢,宝不外露嘛,所以不在门口上再写“宝”啦!那殿中之“宝”究竟是什么?原来就是下面的佛像(殿中共23尊)。</p> <p class="ql-block"> 这23尊为“大雄释迦牟尼”及其左右两边的“药师佛”、“无量天尊佛”,还有威立两侧的“韦驮”与“韦力”(避邪大将军”)再加上“十八罗汉”,共计23尊。您可能认为,这些“人物”在一般庙宇中都有哇,何“宝”之称?对!各寺尊神是都有,但这里佛像的“真身”大不同。它们都是由“夹纻(zhù)干漆”工艺造就的(前面提到,大王殿中那大肚弥勒亦是)。这种工艺操作过程大概是这样:先做好佛像泥胎,然后用漆把纻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再反复操作,重复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易保存,称为“脱空像”,又称“行像”(可以很容易行移的佛像)</p><p class="ql-block"> ⬇️元代制作的,已经700多年了,仍润泽华丽。</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这种工艺自明朝(弥勒佛像是明朝作品)后便已失传。现在我国仅存28尊,所以称“宝”。(如今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的鉴真和尚像就是如此。而“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一些世界著名博物馆中都把其藏有的咱唐代“夹纻干漆”的佛像视为“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但这个真的与“大雄殿”中不写“宝”字有关吗?我认为肯定不是,那种说法只是个噱头而已。为什么我这么自信?因为我是学数学懂推理呀😄:现在大雄殿里的这些“宝”,原本都不在这里。这里原来的各个佛像(泥塑精品十八罗汉等)在文G中都全部被毁掉。到了1972年,西哈努克亲王要求来白马寺参拜,怎么办?周总理特批,把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殿的这一组佛像“请”到了这里,这里才有了“宝”呢。而这大雄殿,是哪年修的?牌匾“大雄殿”是哪年写的?起码不是1972年吧。所以说因为殿内有“宝”,就不写“宝”了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合理的推论应该是白马寺为中华第一寺,那时还没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语,所以只写“大雄殿”这三个字即可,而以后再建寺庙,才依尊加“宝”的(以上是我个人的认为,不知道“砖家”们认可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中有一“接引殿”⬇️,这在中国寺庙中是比较罕见的。介绍牌中说明了“接引”的作用:到此虔诚拜过,则阿弥陀佛会引导你脱离轮回,往生净土(西天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 穿过“接引殿”,就要登上一个高台,那就是白马寺中轴线上最北端的清凉台⬇️</p> <p class="ql-block"> 清凉台,原为请佛而来的汉明帝幼时读书的地方(清静凉爽嘛)。天竺二高僧来后,被安置在此译经。后来又成为白马寺的藏经之所(所译所藏之《四十二章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无比珍贵,更珍贵的是白马驮来的那部《贝叶经》,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毁于W革了😪)。</p><p class="ql-block"> 在白马寺“六景”中,清凉台高居首位。清凉台在白马寺整个古建筑群中自成格局,被人誉为“空中庭院”。</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清凉台”三字中的“凉”字,写成“三点水”啦😄</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怕清凉台还不够“清凉”再加上点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台上有一“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 门口匾额上蓝底金字的“狮窟”两字极其醒目:原来是寓意释迦牟尼佛被喻为“人中狮子”,其说法如狮子吼震慑外道,故将传承佛法的场所称为“狮窟”。</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说释迦牟尼佛,怎么里面供奉的却是“毗卢佛”呢?有高人指出:释迦牟尼老厉害了,会各种变化(不单孙𤠣子会变),这“毗卢佛就是释迦如来的一个化身—称为其“法身”—原来如北呀!😄😄</p><p class="ql-block"> 里面的一副对联写的挺有“哲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佛法广大难度无缘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仗上不够严谨,但涵蕴颇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走到清凉台,拜过毗卢阁,这“白马寺”的“中轴一线”就算逛完了。但中轴两侧还有很多值得一去之处,下面笼统说一下⬇️</p><p class="ql-block"> 清凉台两侧:法宝阁(现为“释源陈展馆”)及藏经阁(现为“释源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门头堂”、“云水堂”、“祖堂”、“客堂”…(不再细述)</p> <p class="ql-block"> ⬆️堂厅旁楹联不可不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馥郁香台明慧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庄严宝界拥祥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大法西来 白马遂教称首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佛光东渐 宝莲从此遍中华</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中,后来还建有一“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 ⬆️对联的意思是众生成佛是“正道”,而只要“自具一心”便可“顿悟”立地成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内各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以上说的是“传统”的白马寺,只是现在“白马寺景区”的一部分。请看⬇️现在的白马寺全图。</p> <p class="ql-block"> 先说一下“白马寺”东边一里地外⬆️容易被游人错过的“齐云塔院”(其实也包括在白马寺景区中)。若去塔院,应该先去,因为“白马寺”出口是西门,再往东去就绕远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齐云塔院”值得一去是因为这里的“齐云塔”是中国第一座“塔”。而“塔”这个词,正如“寺”这个词一样,用在佛教建筑上是初始于兹的。另还应知道这塔是为数极罕的存有释迦牟尼“舍利”的宝塔呢(所以也叫“释迦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原塔建于“白马寺”之后的第二年,是木质九层,高耸入云,所以名之“齐云”。但它几度废兴。现在的这个⬆️,是金代(800年前)重修的十三层重檐砖塔。别看它是后修的,却是洛阳地区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地面)建筑呢。</p><p class="ql-block"> 名士赵朴初(“白马寺”三个字就是用他的手书)有诗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净扫舍利塔,顶礼比丘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护持千万刼,心与白云齐。</span></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比丘尼”就是此塔所在地的“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比丘尼”,不必解释吧,尼姑是也)</p> <p class="ql-block"> 大门的楹联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清静地常来小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太平时早去参禅</span></p><p class="ql-block"> 确实,这个地方是挺“清静”,是可以“小坐”,但也仅可“小坐”(或散步)。因为这里除了那座“齐云塔”,其它地方都“谢绝参观”。毕竟是“比丘尼”道场嘛,不同于其他的和尚庙。</p> <p class="ql-block"> 这座“第一比丘尼道场”,不但不同于和尚庙,也还与其它的“尼姑庵”不同:在收徒方面,十分严格,说是要三级证明(但我不知道是哪三级😪),父母同意,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未婚女青年,信仰虔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寺院半年以上考察,合格者给予剃度,剃发后二年,才允许受具足戒。(佛界的“博士后”呀😄)</p><p class="ql-block"> 对于“齐云塔院”,我知道的就是这点啦。而对其旁边的“狄仁杰墓”⬇️,知道的就更少了。</p> <p class="ql-block"> 也不能说我知道的少,连“砖家”对这个墓是不是狄仁杰的也存疑虑。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说这墓本是武则天男宠薛怀义的。</p><p class="ql-block"> 说是狄墓,是有宋、明等朝碑刻所证。但碑刻的“根据”是这墓为唐“梁国公”的,而狄仁杰就是封为“梁国公”!不过说是薛墓似乎“根据”更多:武则天是曾经把薛怀义安排在“白马寺”当主持的(晚间便于与武幽会)。他死后也有资料说葬于此寺。更何况薛怀义也被封为“梁公”。而同为梁公的狄仁杰似与“白马寺”没啥瓜葛。哎!又一段历史疑案(谁说“时间终究会披露真像”?历史打脸常常啪啪的😌😪)</p><p class="ql-block"> 好!就这样结束“白马寺”中国部分的吧。下面去参观“白马寺”中的“国际伽蓝(qié lán佛寺、道场之意)”⬇️</p><p class="ql-block"> 这里现有泰国、缅甸、印度三国寺院(都是他们自己出资出人修的,连石头都是从原产地运来的)。</p> <p class="ql-block"> “泰佛主殿”及大门⬇️</p> <p class="ql-block"> 泰佛苑为108 米见方的院落,是三国佛苑中最大的。初建于1992年(三国中最早)后翻修扩展于20 14年最后完工。落成典礼中泰王室来了700多位,更把它们“金山寺”镇国之宝—释迦牟尼舍利带来放置在新筑的“泰国舍利塔”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看缅甸:一进国际佛苑大门,迎面便见到“金字塔”造型的佛殿⬇️</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金塔,录了一段像。</p> <p class="ql-block"> 缅甸佛塔建成于2014年。缅甸总统吴登盛亲临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缅甸人特殊的“蛇崇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印度佛苑,则紧靠“白马寺景区”出口⬇️</p> <p class="ql-block"> 天穹圆拱,仿印度“桑奇大塔”按1:1建造。(“桑奇”村—佛教传华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 印佛苑落成于20 10年。印度总统亲自𦲷临为其揭幕剪彩。</p> <p class="ql-block"> 再看一眼航拍的“白马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样就结束了洛阳逛悠的第一站—白马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我们出寺上车。姬师傅调转车头,从洛阳东北的“白马寺”直往70里外洛阳东南的“龙门石窟”奔驰而去。</p><p class="ql-block"> 车行经过一座汉代风格的“石窟购物中心”,就来到了“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 进“龙门石窟”不容易呀,三道“门岗”😌😊</p> <p class="ql-block"> ⬆️陈毅的这“龍門”两字,写得不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里为什么叫“龙门”呢?原来流经这里的伊水,被“东、西”两山夹持,古称“伊阙”。但隋炀帝在洛阳建都后“高瞻远瞩”,见皇宫正对这里之“阙”(豁口),而自己乃真龙天子,因此改名称“龙门”。</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分列伊水两岸,形成“西”、“东”两片。</p><p class="ql-block"> 传统参观路线👇是先顺“西山石窟”逛。然后过桥看“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最后从“白园”(白居易之园)出景区。⬇️</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的西山和东山以伊河为界,西山是石窟的核心精华区,以密集完整的石窟群和卢舍那大佛为代表,而东山则以香山寺、白居易墓园为特色,规模较小且需更多攀爬,两者在历史价值、游览体验上形成互补。</p><p class="ql-block"> 先看看⬇️西山石窟各窟位置。( ⬇️图右上角,录有白居易语录:“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p> <p class="ql-block"> 上面橙色框子框出来的是西山石窟的几处“精华”⬆️:第一当然是“卢舍那大佛”,其它应属三“洞”(宾阳洞、万佛洞、古阳洞)一“寺”(潜溪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先说它,是为了叙述方便。实地参观,您在上面的“西山石窟”图就知,是要沿西路差不多快走到头才能看到的。所以您去参观时,就别像我一样总着急打听)</p><p class="ql-block"> 这尊大佛,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父亲李世民下令建造的。而当时的武则天已经由李世民之妾变为李治的皇后了(即:李治娶了他的“后妈”)。她资助“脂粉钱二万贯”(约合现代600多万元人民币呢。捐款,当然是为了强化她政治的合法性,不过能给后人留下这“世界遗产”,也是造了一福。)而工匠不知道是得了武则天的“圣谕”还是感谢她的捐助之功,硬把这座大佛塑成武则天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有点像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所谓“卢舍那”,是梵语音译,意思是“光明普照、光辉遍及”之意,是从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p> <p class="ql-block"> 高大巍峨(6、7层楼高)!造型美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部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以柔美娴雅、亲切慈爱的微笑最为著名,整尊佛像睿智而慈祥,仿佛看透了古今中外人间的悲欢离合…</span></p><p class="ql-block"> 国外游客誉其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现在残破不少。⬇️</p> <p class="ql-block"> 好歹精华部分的面容尚留了下来(但当初的色彩全然没有保留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是在半山腰上挖空的一座窟龛中,名其命为“奉先寺”。寺中大佛左右,各塑有威风凛凛的四力士,整个窟龛巍巍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把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卢舍那大佛”说完,咱就再回过头按参观顺序说说那重要的“一寺”与“三洞”。</p><p class="ql-block"> 一寺,就是“潜溪寺”⬇️(名称来源于当时有地下水在此涌流。故称之。)</p><p class="ql-block"> 此寺窟主佛为阿弥陀佛,但请你注意的是他左手边的那座佛。梵语音译为“迦叶”,汉语读作jiā shè(“社”。不能误读成“jiā yè”)。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首,因为那成语“拈花一笑”(具体典故可自行查之)被尊为“头陀第一”,亦是以后风行中国的禅宗始者。</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悲催的是,这位“迦叶”之头被人砍走,去了法国的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潜溪寺值得一观的是窟龛龙井的浮雕莲花。</p> <p class="ql-block"> 可别小瞧这个图案造型艺术,连咱们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都是参考了这个的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走过“潜溪寺”,就到了入口进来后的第二个洞窟:“宾阳洞”👇(注意洞顶莲花⬇️与👆不同,是“立体”的)</p> <p class="ql-block"> “宾阳”-坐西朝东,迎阳光之意。其共有“三洞”,开凿于北魏及唐代,佛像带着那时的时代“烙印”。下面的是北魏时期的“宾阳中洞”,其时代特征表现在窟顶及人物造型上。</p><p class="ql-block"> 北魏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政权。受“蒙古包”的影响,窟龛顶部👇呈穹隆型。</p> <p class="ql-block"> 而北魏进入中原后,大力推广“汉化”,所以筑建的佛像👆明显呈现“汉”化的“秀骨清像”。</p><p class="ql-block"> 而唐代续建的“南、北”两洞中的佛像则“发扬”唐代“以胖为美”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宾阳洞”中最为“网红”的是这位“释迦如来”竟然会伸出现代人的“胜利V”型剪刀手😄</p> <p class="ql-block"> 笑不起来呢😪哪里是“丘吉尔V型胜利手”!分明是残破造成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看一下著名的“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 没别的特色,就是佛多!一万五千多座👆如同“阅兵式”整齐排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另一洞:“古阳洞”。⬇️</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这洞里释迦如来,清朝时被“改造”成⬆️“太上老君”像啦😄(也应该算是宗教文化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洞里最出名的是满壁的“魏碑体”文字(“魏碑体”—北魏隶书向唐代楷书转化时期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 龙门西山石窟现存2345(有趣的数)窟。想一次游览走遍是决不可能的。上面我仅仅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再看看遍布西山的石窟吧⬇️👇</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的各窟群像堪称“蔚为大观”,但若知道原始的、未被破坏前的佛像,则每一个人都会扼腕叹息😮💨。看看下面的一个对比吧👇</p> <p class="ql-block"> 面对龙门石窟的种种状况,人们无不感叹!都会祈祷那令人窒息的战乱和浩刼永不再来。</p><p class="ql-block"> 好吧,这样就结束龙门石窟的“西山”部分。走过前面说的“古阳洞”不远,就左拐过一桥(桥下即咱古代出了名的“伊水”)过桥就到了“龙门石窟的“东山”这一片。</p> <p class="ql-block"> 东山这边石质易风化,故石窟保留较不完整。(很多现仍被围栏围住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 很多石窟需攀爬较高才能参观到,故游客较少。(何况在西山石窟逛了半天,也有点“审美疲劳”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咱就只去第一座石窟—-“看经寺”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这29尊比真人还高的佛门”大咖”是这里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29尊的第一尊:迦叶(前面说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挖卖给外国人了。可2001年被加拿大政府归还了回来,值得庆幸。</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去前没做功课,对此毫不知情,现场又无说明,这次未能一睹尊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东山石窟”这边,往山上爬还能看到不少“宝物”,但时间、精力有限,就没再攀登。发几张别人拍的,聊补于无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龙门东山,古称“香山”(因产香葛得名)。山腰有寺,即名“香山寺”。为龙门一景。⬇️</p> <p class="ql-block"> 香山寺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与大诗人白居易有关。白居易生命的最后十八年都在这里度过的。他自己号称“香山居士”。</p><p class="ql-block"> 他在这里与九位洛阳名士常在这里茗茶吟诗。故有一“九老堂”。</p> <p class="ql-block"> 录白居易语:“…龙门十寺,观景之胜,香山首焉…”又有一首《香山寺》:“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乾隆与蒋介石,这两位“一尊圣上”,也来过此寺留有遗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好,此寺介绍这些吧。应知道,上 “香山寺”,需爬挺长的一段阶梯的。其实您若欲纪念白居易,到此香山对面河边上的“白园”即可⬇️</p> <p class="ql-block"> 进园有个“介绍牌”。字太小,这里简单说一下:“白园”是全国唯一一个纪念白居易的一个园林。面积比3个足球场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称为“青谷区”⬇️</p> <p class="ql-block"> 人文建筑则有“乐天堂”、“道时书屋”等👇</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号“乐天”,在乐天堂内有他塑像⬇️</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叫“白园”,可能也是“白居易墓园”之简称吧。白居易墓坟与旁边的纪念碑牌构成“墓体区”</p> <p class="ql-block"> 有“诗碑廊”刻录白居易的名作及后人赞许之词。</p> <p class="ql-block"> 把“乐天堂”的一副对联录于此:</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为生民爱 直言极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得山水乐 饮酒赋诗</span></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们参观“白园”的总结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东山”这边,有一观景台,正对西山那边的“卢舍那大佛”。晚上(我去时是6:40)有灯光秀可看,很漂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样就结束了咱们的“龙门石窟”之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再了解一下其他的石窟吧。下面👇这几个,号称中国的“四大石窟”。(“龙门石窟”是这几个中佛窟与佛龛最多的。)</p> <p class="ql-block"> 好了,写得够啰嗦啦,这次的洛阳之行先暂介绍到这里。看完“白马寺”与“龙门石窟“,当晚回到洛阳中心城区—-“应天门”附近入宿。(小旅馆极多,我们九月份去,基本80- 90,性价比可以)</p> <p class="ql-block"> 我第二天、第三天的九月洛阳其他景点游,请再续看《逛洛阳 (二)、(三)》</p><p class="ql-block"> 再见(谢谢您耐心看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