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mn 美篇号:552073</p> <p class="ql-block"> 扎兰屯~是我们知青的第二故乡。我在扎兰屯呆了十一年,返城也已经有四十六年了。算起来一共经过了五十七年。时光如梭我们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对我们曾经的过往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一位知青的脑海里回荡。扎兰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雅鲁河畔及路经的山间、草甸子里……就出现一片一片的红柳。远看如花,其实她不是花,也不是霞,是柳,是红毛柳,学名钻天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就在这河岸上悄然苏醒。它不张扬,却以整片河岸的红色宣告着生命的回归。它的根扎进泥土深处,像无数双紧握大地的手,护着水土,也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在我们的呼伦贝尔扎兰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在额尔古纳湿地的边缘……默默生长,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 雅鲁河,穿林而过,像一条蓝丝带轻轻系在红绒毯上。河水清亮,映着天,也映着两岸的红。那红不是娇艳的,而是带着野性的生命力,从雪地里冒出来,从寒风中挺立起来。沿着河走,看水流蜿蜒,看树影婆娑,仿佛走进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掠过枝头的轻响,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红毛柳在这里成片生长,不再是零星点缀,而是成了一种生态的宣言——自然一旦被尊重,便会以最壮丽的方式回应。</p> <p class="ql-block"> 晴天的红毛柳,是另一种模样。蓝天如洗,白云浮动,红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雪还在,但已不再冷峻,反而成了衬托——红与白,天与地,静与动,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默契。抬头看那些高耸的树冠,它们笔直向上,像要钻进天际,难怪叫“钻天柳”。它们不弯腰,不低头,哪怕在最冷的冬天,也把根牢牢钉在河岸。如今,扎兰屯的森林覆盖率已超七成,红毛柳的分布越来越广,这不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是生态信念的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林子又换了一副面孔。天空由蓝转深,红毛柳的色彩却愈发浓烈,像是最后燃烧的火焰。一条小溪从林间穿过,水面上倒映着树影和天光,碎成一片片流动的红。雪地泛着微光,仿佛大地也在低语。我们曾经坐在雅鲁河畔岸边的石头上,听风,看水,等夜色慢慢合拢。这里没有灯,却有最自然的光影;没有人群,却有最真实的陪伴。红毛柳不说话,但它用一年又一年的坚守告诉我们:有些美,值得被守护,有些树,本就是一座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怀念那里四季美景,怀念第二故乡曾经的父老乡亲及我曾经的同仁挚友。愿我的第二故乡繁荣昌盛,愿那里的父老乡亲及我的朋友们一生幸福安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 歌曲《又见扎兰柳》</p><p class="ql-block"> 作 词:鲁 村</p><p class="ql-block"> 作 曲:鄂荣续</p><p class="ql-block"> 演 唱:AI歌手:布特哈</p><p class="ql-block"> 图 片:前四副是摄影师韩冷拍摄。其他均为网络图片(感谢原创)</p><p class="ql-block"> 文字部分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