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墓”的村名典史

新书社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镇鸭墓村,原名西溪洋,旧属二都,位于管前镇西部,距乡镇5公里,离县城40公里,东与管前村交界,西与西溪口、马坪相邻,南部与南华接壤,北面与洪坑、真地村相毗邻,304省道贯穿村落,是前往沙县、大田、三明、永安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全村土地总面积14254亩,林地7989亩,耕地面积1937亩,主导产业以绿茶、金柑为主,茶叶加工厂5个,其中“碧螺春"远销北上广,属于典型高山茶。</p><p class="ql-block"> 该村有大面积“草炭土”,是地下少有的资源,适用种植花草,可作为化肥辅料;</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处村级水库发电站,目前正承包经营中,前些年仍保持省级专项资金小学一座,可容纳500个师生,五个教学班。</p> <p class="ql-block">  鸭墓村海拨约680米,人口约2257人,辖洋头、洋中、洋尾、下村移民4个自然村。</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年,村里几个儿童拿着竹杆在田间玩耍,不慎将一只鸭子打死,他们生怕大人责怪,便把鸭子就地埋葬,并且举行隆重的葬礼,其有一个当符官,另一个充当道士,比较小的做孝男,他们各其所职,演绎了一场生死离别的道场仪式,其场面逼真,令人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三个孩童重归田间,出于好奇,将咋日埋葬的鸭子挖出,不料,鸭子竟然抖抖尘土,蹦蹦跳跳地径自向田间鸭群跑去。</p><p class="ql-block"> 消息传出后,后人预知此地有天然暖气,且形为梅花露地,属难得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奇怪,后来西溪洋竟也出了不少符官、道士。</p><p class="ql-block"> 明宪宗十二年(公元1476年),鸭墓祖先吴万父子埋葬于此,后人将西溪洋改称为鸭子墓,简称“鸭墓”。</p> <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宋理宗执政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吴氏始祖吴福山携三个儿子从尤邑蓬莱口(今坂面)迁入管前南段,后分家迁移,大儿子吴坤山留在南段,老二吴万迁居西溪洋,三儿子吴尚山迁八字桥罗岩,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吴万刚迁入西溪洋时,村里曾有陈、许黄、苏、黄姓等率先开基至此,为了更好地在众多姓氏村庄里生存、发展,吴万必须比外姓家族更勤劳,至此,吴万便在西溪洋下村坑、柯垅坑开荒种地,后迁至良坑建屋兴业,繁育后代。</p><p class="ql-block"> 不几年,吴万去世,后人为了将他们埋葬于田间梅花露地,便与其余姓氏族人商讨,不料,他们竟一口拒绝。</p><p class="ql-block"> 无奈,大家只好对簿公堂,知县根据乡民口述,综合断案,将田间梅花露地判给当年甘作孝男的吴家孩童,理由是因为他们的孝道传承,子孙才得以繁荣延续。</p> <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二年(公元1662年)肖氏祖上肖田迴携家人从新桥垄上村迁入鸭墓东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发展了约470多人。</p> <p class="ql-block">  鸭墓地产丰富,乡民富庶一方,曾引来不少土匪,也被掠劫过数次,损失不少财物。</p><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8年)吴翰组织乡民自筹银款,兴建土寨,取名“永昌堡”,先后共建三个堡垒。</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1948年三月,十八个从大田赶来的匪徒包围了村子太保宫旁边的一座房子,乡民们闻讯后纷纷躲进土寨,为了稳住匪徒,有人建议当地理发师以为匪徒理发为名,拖延时间,一面派人迅速赶往管前都区公所向红军汇报匪情。</p><p class="ql-block"> 安排就绪后九时许,红军就立刻赶到事发地点,激战中,由于布防得当,十八个匪徒均被红军消灭,除了一名临时躲在茅坑里后来逃脱的之外。</p><p class="ql-block"> 1949年,鸭墓吴清梅时任管前乡长,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在职期间共剿匪十五人,受到了乡民的拥戴。</p><p class="ql-block"> 鸭墓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明清时期曾辈出16位秀才,解放后,处级干部3人,大学生及公职人员208人。</p> <p class="ql-block">  如今,鸭墓村许多人从事于不同工作岗位,他们尽责尽职为国家效力,一些青壮劳力纷纷远走他乡,有办企业经商的,有做小吃的,靠得是勤劳致富,诚信待人,赢得一方尊崇。</p><p class="ql-block"> 而当地村两委,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干群一条心,扶持地方种养植发展,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逐渐成效,人民生活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如今,美丽富饶的鸭墓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推进,面朝在外创业的乡亲们,似乎向他们招手,示意游子有空常回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影:张 坤</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张世栓,笔名栓子,美篇昵称新书社,福建省三明市作协会员,尤溪县西城镇文联副主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