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鸟之红头长尾山雀

于广中

<p class="ql-block"> 十月鸟之红头长尾山雀</p><p class="ql-block"> 红头长尾山雀是广州的留鸟,喜欢在树梢成群活动,尽管在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树上也经常看到。不过,因为它太小了,而且一般在高高的树梢处活动,在树间群飞的时候一闪而过,估计给人的印象像是向密林中抛撒进一把黑豆。对,迎光仰看所有的小鸟都只能是灰黑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照片里色彩斑斓亮丽艳炫的羽色,神态样貌像小熊猫一样可爱的小鸟,竟是印象中小黑豆那样的飞影,是不是觉得还是得靠拍鸟大炮那样的镜头才能欣赏到飞禽的真实美?认真说来,这只是说对了一半。记得第一次和鸟友们扛着“大炮”在树林里看到这种鸟的时候,鸟的大小,在六百焦距的镜头里也只有视镜里相机的对焦小方框那般大,拍下来放到最大可以看到毛色是黑白红的,但小熊猫那样的萌态和漂亮羽毛色彩的细节就是后来才知道的了。</p><p class="ql-block"> 红头长尾山雀和昨天放上来的红喉姬鹟是一般的大,看过昨天照片的朋友估计还以为红喉姬鹟很大,那是高像素照片放大后的效果。如果把鸟和鸟所在的环境物品进行比对,便发现红喉姬鹟和杨桃树叶子可以比拟。但红喉姬鹟比红头长尾山雀更容易让人看清。</p><p class="ql-block"> 红喉姬鹟是广州的秋候鸟,十月份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广州后,便匆匆忙忙在林缘树下找食物补充能量,有心的人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这种从树上到树下来回扑腾的小精灵。而作为广州留鸟的红头长尾山雀,每天沿着既定的路线一阵风那样从这片树梢吹到那片树梢,只有在见天的空隙让你看见,投进树叶间便难觅踪影。所以,要细看红头长尾山雀的真面目还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说了那么多不容易,那就说说我是怎样拍到的吧。</p><p class="ql-block"> 用声音引诱。</p><p class="ql-block"> 哈哈,说破了一钱不值。但是十几年前刚学拍鸟的时候,整个广州拍鸟圈也就三二十号人,拥有五六百大炮的好像也就十来人,那个时候用声音诱拍只能拍啄花鸟和叉尾太阳鸟等。红头长尾山雀,虽然在鸟叫声目录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但连在那个时候广州拍鸟人都上的“大榕树”拍鸟网站上,都没有见有人上过它的图片。放音机里放出来的红头长尾山雀叫声像虫鸣,头脑中对大自然声音记忆里竟没有这个声音印象。</p><p class="ql-block"> 有了各种鸟叫声的放音机后,便专程跑到香雪公园去转,还真凭声诱拍到了各种吃花鸟。还想拍到更多种类,便不管周围是不是有该种鸟种,把所有鸟叫声轮番放了一遍又一遍。蹲守没收获了,便把放音机挂在裤腰上一边走一边放,走累了便寻一有树荫的石凳坐下来休息。正无聊间,忽见周围飞来了一群五颜六色的小不点!赶紧开相机对镜头,匆忙间差点把三脚架踢翻。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忽儿便都不见踪影了。周围还在响着和放音机放出的虫鸣一样的声音。放音机显示正在播放“红头长尾山雀”叫声!细看相机里拍到的少有的几张清楚的照片,一只只萌态十足色彩鲜艳的鸟界小熊猫竟让我捕捉到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拍红头长尾山雀的经验开端。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声诱机会是很短暂的,鸟首次听到引诱声音会马上飞过来,做短暂停留寻找同伴,发现没有同伴便很快飞走;同一地点同时做第二次声诱,飞走了的鸟还会飞回来,但只是远远地围着声音转,最后飞走了就不会回头。所以,要想拍好红头长尾山雀,要领是:听到周围有红头长尾山雀叫才能放声音,不要浪费机会。</p><p class="ql-block"> 发现周围有红头长尾山雀了,首先是找一个合适鸟停留和你拍摄的地方。鸟害怕远离密林高树,镜头喜欢背景空旷,这是一对矛盾。要找到两者适宜的枝条才把放音机挂在上面开机。这时你只要站在十米左右开外处不动,静静地等候。第一次接受声诱的鸟会如期从远到近从高到低逐次来到,但在你镜头前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你可以逐个点名,也可以对着一只把全过程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鸟走了就不要再放第二遍了,再来也只是远远地看着,拍下来也是废片。想再拍找另一群鸟,要吗就要等十天半月的,让鸟的记忆模糊了再让它上当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