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车轮碾过河西走廊的戈壁,风沙似乎都在低吟丝路的古老传说。从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里,我们触摸到千年佛教艺术的脉搏;在张掖七彩丹霞的层峦叠嶂间,又撞见了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这趟甘青大环线的甘肃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边是丝路驼铃在历史深处回响,一边是丹霞云海在眼前翻涌,每一步都踩着人文与壮美的双重节拍。</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被誉为“丝路明珠” 。</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11个时代,历时千年不断开凿。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现存有壁画、塑像者共492窟,绝大多数分布在南区,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唐宋木构窟檐五座。</p> <p class="ql-block">主要有中心柱窟、覆斗顶形窟、中心佛坛窟等,也有一些异型窟,如涅槃像窟、七佛并坐窟、大佛窟等。彩塑有佛陀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等。壁画题材丰富,包括尊像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以汉族传统神话为主的故事画、佛教史迹画、佛教经变画、供养画像、图案画等。</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精湛艺术的高度水平和有关时代的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还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历史、考古价值。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观看乐动敦煌表演</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沙泉共生的塞外奇境。夕阳给鸣沙山镀上金边时,驼队的剪影正沿着沙脊缓缓移动。当你赤脚踩上温热的沙粒,耳边仿佛传来丝路商队的驼铃余响;而沙丘环抱中的月牙泉,像一汪翡翠镶嵌在大漠,沙不掩泉、泉不涸竭的奇观,在戈壁风沙里守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一处融合了沙漠奇观与人文底蕴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山势陡峭。当人从山顶下滑时,沙粒会因摩擦发出声响,故而得名“鸣沙山”,其“沙岭晴鸣”是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泉水清澈见底,在沙漠的包围下历经千年而不枯竭,也不因风沙而被掩埋,形成了“沙泉共生”的罕见奇观,“月泉晓澈”同样是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之上,朔风卷着历史的尘埃扑面而来。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曾是丝路西出的最后屏障,城砖上的斑驳痕迹,藏着无数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也见证着丝路驼队的往来不息。举目望去,戈壁的辽阔与关城的巍峨在此碰撞,一幅边塞史诗的画卷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p> <p class="ql-block">城砖上的斑驳痕迹,藏着戍边将士的家书与烽烟;城楼的风铃在朔风中轻响,似在复述丝路驼铃的古老韵律。站在关城之上,左手是戈壁的苍茫辽阔,右手是历史的厚重深沉——曾经,这里是金戈铁马的边防要塞;如今,它成了我们触摸丝路文明的时光渡口。</p> <p class="ql-block">当你穿过拱形门洞,抬眼望见那座飞檐翘角的城楼时,仿佛一脚踩进了600年前的边塞风云里。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的西端锁钥,更是丝路商队西出中原的最后一眼故乡。</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青砖铺就的古道上,你可以想象:张骞的使团曾从这里西去,玄奘的经幡曾在城头飘扬,驼队的铃声曾在关下回荡……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中原与西域的千年羁绊。</p> <p class="ql-block">若想读懂它的震撼,不妨在黄昏时来。当落日给关城镀上金边,风卷着历史的尘埃掠过城楼,你会明白,“雄关漫道”四个字,写的不仅是一座城,更是半部丝路的兴衰史诗。</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大地的调色盘,丝路的色彩史诗。当你站在观景台俯瞰这片山峦,会恍惚觉得是哪位神明打翻了调色盘——红的似火、橙的如霞、黄的若金、绿的像玉,层层叠叠的色彩在沟壑间蜿蜒,仿佛把整个丝路的绚烂都揉进了大地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这片位于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亿万年风沙与流水的杰作。砂岩在长期风化、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如今这般群峰林立、色彩斑斓的奇观。清晨或傍晚的光线最是奇妙,阳光斜洒时,山峦会泛起金属般的光泽,红层地貌的纹理被勾勒得格外清晰,随手一拍都是震撼人心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沿着观景步道穿梭于彩色丘陵之间,“七彩屏”“神龟问天”“众僧拜佛”等景观形态各异,每一处都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观光车在蜿蜒的丹霞公路上行驶,你会真切感受到自己正闯入一幅立体的油画,而丝路的历史厚重感,也在这片斑斓中悄然浮现——它不仅是地质的奇迹,更是河西走廊上一抹永不褪色的色彩记忆。</p> <p class="ql-block">当张掖七彩丹霞的斑斓色块遇上灵动的身影,仿佛是大地的艺术长卷里落下了一笔鲜活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那些身着各色衣裙的姑娘们,或站在观景台的围栏旁,以红褐相间的丹霞为幕,裙裾与山峦的纹理相映成趣;或行走在蜿蜒的步道上,身影在七彩的沟壑间穿梭,恰似从丝路画卷里走出的灵动精灵。她们的笑靥与丹霞的绚烂碰撞,时尚的穿搭与古老的地貌交融,让这片亿万年形成的地质奇观,多了几分青春的活力与人文的温度——每一张照片,都是自然鬼斧与人间风情的完美共生,每一次定格,都是七彩丹霞写给旅人的浪漫情书。</p> <p class="ql-block">丹霞的岩层在亿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呈现出红、橙、黄、绿等斑斓色彩,如同大地的调色盘。画面中,独特的地貌纹理与柔和的光线交织,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也凸显了张掖七彩丹霞“上帝打翻的颜料盒”这一美誉。这里不仅是地质奇观的聚集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无论何时前来,都能捕捉到不同光影下的丹霞魅力。</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的壮丽景观,山峦层叠起伏,红、橙、黄、褐等色彩交织成斑斓的地质画卷,在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黄河第一桥)作为甘肃之旅的收尾,恰似为这段丝路长卷落下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这座横跨黄河的钢铁桥梁,不仅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桥梁,更承载着甘肃乃至西北的百年记忆: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耗费巨力将德国钢材辗转万里运至兰州建造;到抗战时期作为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再到如今华灯初上时,红灯笼与蓝调灯光交织出的人文盛景……</p> <p class="ql-block">从莫高窟的壁画里,我们读懂了千年佛教艺术的璀璨;在月牙泉的涟漪中,看见了大漠与清泉的千年相守;于嘉峪关的城砖上,触摸到了边塞风云的厚重;在七彩丹霞的调色盘里,惊艳于大自然的神来之笔……</p> <p class="ql-block">告别甘肃,却总觉得未曾真正离开——那些壁画的飞天、关城的风、丹霞的色、沙泉的韵,早已在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这就是甘肃的魔力,来过,便会在记忆里反复回望,期待下一次的丝路相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