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晋祠

大江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 公里的悬瓮山麓下晋水之畔的旖旎自然风光中,掩映着一座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这便是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的晋祠。<br> 晋祠是为奉祀西周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幼弟唐叔虞的祠堂。<br> 据记载,西周时期,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国,故称唐叔虞。叔虞之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唐国号为晋。其后人为纪念晋国首任诸侯、晋人之祖叔虞,选在依山傍水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即今日之晋祠。<br> 古老的晋祠在漫长的沧桑岁月中,经历代修葺与扩建,形成了现今占地130万平方米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br> 我们驱车抵达晋祠停车场后距离晋祠尚有一段不算很远的路程,必经的道路两旁密密地摆满了各种餐饮小吃摊位,形似美食一条街。<br> 空气中飘荡着混合在一起的食物烟味,夹杂着不时冒出的摊主吆喝声,众多游人在摊位间拥来挤去,我们在嘈杂的人群中急急穿插而过。<br>  晋祠景区门前是一个宽大的广场,我们随着人流进入景区,迎面矗立着一座造型精美华丽的牌坊,牌坊上方刻有“晋祠胜景”四个大字,顿时引人入胜。 穿过牌坊,沿途可见唐园、飞龙阁等精致的亭台楼阁。飞龙阁一侧矗立着一组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建的大型青铜雕塑,名为“龙兴晋阳”,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勋臣塑像,唐风浩然,展示了唐王朝与晋祠的历史渊源。 沿着园内道路继续前行不远,才是晋祠博物馆的正门。<br>  晋祠大门为赭红色的墙面,正中为三座拱形门洞,门洞上方悬挂书有“晋祠”的匾额。大门顶端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环抱中覆盖灰瓦,一对石狮相守大门两端,显得庄严华丽。 进入晋祠,山水环绕,古木参天,第一座建筑便是重修于明清时期的水镜台。<br> 水镜台为古时戏台,却是集古建筑楼、台、殿、阁风格于一体,其造型在大多古戏台中并不多见。戏台一面悬挂着“三晋名泉”匾额,字体清秀雄劲。正面是宽敞的戏台,正中悬挂乾隆年间“水镜台”匾额,被誉为“秀丽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br>  整座戏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十分精细,堪称艺术佳品。 与古戏台相对的是金人台。<br> 金人台为一方形平台,台中央建有一座明代琉璃香亭,台上立有四尊高约二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之为金人台。<br>  四尊铁人中除一尊为1913年民国时期补铸外,其余三尊皆为北宋时期铸造,立于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1097年,距今已900多年,却完好无缺,明亮无锈,令人惊叹北宋时冶炼铸造水平的高超。 金人台西侧矗立着建于明万历四年,即1576年的一座牌坊,牌坊中“对越”二字遒劲俏丽,誉为“雄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中的又一匾。 穿过“对越坊”便是建于金大定八年、即1168年的献殿。<br>  献殿为祭祀时陈列供品之场所。奇妙的是整座大殿四周无壁,置直棂栅栏,既似大殿,又似凉亭,显得利落敞亮。献殿建造时据说没使用一根钉子,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它是中国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出献殿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的圣母殿,令人惊奇的是,在献殿与圣母殿之间,竟被另一晋祠国宝建筑“鱼沼飞梁”十分巧妙的前接后连。<br>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其实就是一个方形水潭,水潭上建有十字形桥梁,从空中俯瞰,犹如大鹏展翅。如此造型的桥梁,为我国古代桥梁中仅见的孤品,也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雏形。 与鱼沼飞梁连接的是晋祠主殿圣母殿。<br> 圣母殿是中国现存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始建于宋天平兴国九年,即公元984年,距今已一千多年,在晋祠中独冠中居,是整个晋祠的中心。殿内供奉的是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br>  圣母殿为重檐歇山顶,气势壮观。最吸引人的是大殿前廊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只见造型各异,怒目利爪,一派生机,见所未见,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千年沧桑风雨,如今条条蟠龙依然是鳞片层层,须发根根,其精绝的工艺令人为之惊叹。 走进殿内,宽大疏朗的殿堂中存有四十多尊珍贵的北宋彩塑侍女像。居中凝神端坐着圣母邑姜,凤冠霞帔,雍容华贵,神态安详,庄重威严。两侧伫立的侍女彩塑造型生动,姿态自然,神形栩栩如生,其情其神,把一千多年前的宫廷侍女生活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着实让无数人为之倾倒。<br>  据介绍,宋塑侍女像是国内极为罕有的侍女群雕,在我国雕塑史与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无愧于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罕有珍品。 出大殿,在圣母殿的北侧有一棵倾斜的古柏,种植于西周初期,称为周柏,距今逾三千年。如今树干粗壮,龙蟠虬曲,依然是枝叶茂盛,葱葱郁郁。立于周柏之前,人生顿时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 周柏与宋塑侍女像、难老泉被并称为晋祠三绝。<br> 从圣母殿沿游道向南不远,在水母楼前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亭子,这便是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1500余年的难老泉亭。<br> 走近亭子方知亭下便是难老泉。<br> 难老泉为晋水的主要源头,也是晋祠风光的精华与气韵所在。从亭子旁向下探,只见泉水湍流不止,清澈见底,长年奔涌不息,带给了晋祠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br>  亭子上方抬头可见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所书“难老”匾额,被誉为“神奇之笔”与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晋祠景区内,时时可以在大殿内外、林荫之下见到众多珍贵的碑刻,尤以唐太宗李世民所亲撰御书的唐碑为国宝级碑刻。 晋祠,一座静静地守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群落,不仅仅只是独具风姿的古建园林。我们徜徉在殿堂楼阁、亭台桥榭、雕塑碑刻、古树名木与自然山水间,慢慢寻觅着中国建筑与艺术的瑰宝,沉浸于诗与神话的交织,历史与传承的千年融合。<br>  晋祠,值得我们走这一趟,然后常使我们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