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8年中国外文图书进出口公司从海外进口了一批外文书刊。</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这些非常珍贵,在北京图书馆属于半公开上架的方式供学者们阅读。</p><p class="ql-block">其中就有一本书是有关北京周口店猿人头盖骨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不是科学论证,而是以小说的方式由一位美国作家写的小说,并且翻译成了日文。 </p><p class="ql-block">当时我正好在学习日语,出于好奇就翻着词典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啃下来。</p><p class="ql-block">当时以裴文中先生为主,成立了北京猿人头盖骨调查委员会寻找和调查丢失的有关的这些文物。</p><p class="ql-block">为此我还骑自行车去了周口店和北京博物馆等等进行了一些学习和了解。</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本书中说道:曾有一位前海军陆战队成员向他透露,“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曾被转运至天津的美兵营;而在1971年10月21日,负责护送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美国医生费利证实,化石曾被安置在天津美兵营6号楼地下室的木板层之下。</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北平城内一片欢腾,寻找“北京人”的行动随即展开。中国人在找,日本人在找,美国人也在找。</p><p class="ql-block">作为战胜国,中国迅速派出使团赴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作为使团高级顾问,负责在日本考察和索回被掠走的中国文物,而重中之重,就是查询和找回“北京人”头盖骨。</p> <p class="ql-block">化石丢失后,中、日、美多方都曾展开追查,裴文中、贾兰坡等中国学者更是积极奔走。有人推测,化石可能在天津被日军截留,流入日本民间或军方机构;也有说法称,运输时被混乱中的士兵、百姓误拿,甚至随沉船葬身海底。但无论何种推测,都缺乏实证。</p> <p class="ql-block">胡承志是见到“北京人”的最后一位中国人。</p><p class="ql-block">作家李鸣生著有《寻找“北京人”》一书,他生前曾与胡承志就此事做过细致深入的采访,希望从中摸索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而胡承志作为“北京人”研究与保护的关键实操者,也曾无数次复盘过装箱的前前后后。</p><p class="ql-block">装箱事宜启动于1941年4月。魏敦瑞赴美前夕,他找到胡承志,让其把“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装箱,等通知交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或总务长博文,以便到时交给美国公使馆运往美国。虽然胡承志只是协和医学院新生代研究室的一名技士,但已因高超的制作化石模型的技术得到魏敦瑞的欣赏和信任,他接下任务后便时刻等待下一步指令。七八月暑气蒸腾,裴文中找到胡承志,告诉他“北京人”化石要全部装箱运走,听消息做准备。胡承志追问何时装箱,裴文中只回答“听信儿”。“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失踪,不仅是中华文明史难以弥补之痛,也导致了人类演化研究中关键实物证据的永久缺失。而这,完全是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p><p class="ql-block">一晃八十多年过去了,北京猿人头盖骨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