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分享来自诗协采风群</p> <p class="ql-block"> 9月28日,娄底市娄星区诗词协会精心组织30余位诗友到涟源归乡苑采风活动,受到归乡苑主人周琼老板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 先行到达归乡苑的王梅松,是这次采风活动的策划和联系人,正在与诗协刘长松会长汇报情况。</p> <p class="ql-block">w</p> <p class="ql-block"> 秋阳正好,山色如画,一行人踏着金风步入这片藏于龙山脚下的诗意栖居地,仿佛走进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庭院图卷。石拱门上红灯笼轻摇,藤蔓攀墙,绿意扑面,迎客的不只是主人周琼,还有这满园静谧的秋光。</p> <p class="ql-block"> 从水洞底姗姗来迟的邓战胜 、曾敏毅诗友、以及曹运清书记、李桂平美女。</p> <p class="ql-block"> 龙山归乡苑是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茅塘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五星级旅游民宿,以药膳文化、古风庭院和养生体验为核心特色,2023年获评“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是融合自然疗愈与传统美学的康养胜地。</p> <p class="ql-block"> 周琼先生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沿湖建造的“乡情碑廊”,这是由涟源籍著名作家谭谈倡导,由涟源籍著名书法家刘广文设计,汇集了全国40余位书法大师的捐送的墨宝,“乡情碑廊”四个字,是著名书法家鄢福初先生书写。碑石错落,墨迹苍劲,字里行间皆是游子对故土的眷恋。走在石板小径上,脚下是落叶轻响,头顶是斑驳光影,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诗行之间。</p> <p class="ql-block"> 归乡苑坐落于龙山森林公园腹地,临湖而建,竹林环抱,依山傍水,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cm³,形成天然氧吧环境。交通便利,距长株潭城市群约2小时车程,娄底市区40分钟可达。湖面如镜,倒映着远山近树,微风拂过,水波不兴,却撩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 青瓦白墙,马头墙错落,庭院深深,一步一景,仿佛时光在这里慢了脚步。老木梁柱诉说着明清遗韵,而现代设施又悄然藏于古意之中,让人既见风雅,又得安适。</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风庭院,是周琼耗时20年耗资近5000万元,搜集明清老木材复原江南古宅风貌,融合青砖小瓦、马头强等传统元素与现代设施,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的,独具一格的建筑,也成为游客打卡的重要景点。庭院深深,回廊曲折,老木散发出岁月的沉香。</p> <p class="ql-block"> 仰望门廊,“归乡苑”三字苍劲有力,那是著名作家谭谈的手笔。大家纷纷在此留影,笑容在古匾下绽放,仿佛也成了这庭院故事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参观了植物园,他依托“天下药王”孙思邈的龙山底蕴,种植有漫山遍野的药草,其中不乏黄精石斛等珍贵中药,让大家眼前一亮。通过周老板介绍,我们认识了珍贵中药材黄精和石斛的种植和功效。园中草木葱茏,药香隐隐,一株株黄精在林下静静生长,石斛附石而生,如兰似玉。周老板讲起它们的性味归经,神采飞扬,仿佛不是在介绍药材,而是在讲述老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归乡苑种植的名贵中药材黄精,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加工后的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等功效,常用于改善虚损劳伤、体倦乏力、肺虚咳嗽等症,现代研究认为其有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 黄精需经过九蒸九晒的复杂工艺,这是正在太阳下面晒的黄精。</p> <p class="ql-block"> 在归乡苑召开诗词交流座谈会,刘长松会长做重要讲话,他以自己创作诗词四十余年的经验,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诗词创作课。刘会长语重心长,谈诗词如何扎根乡土,如何从山水草木中汲取灵感。那一刻,诗不再是纸上的字,而是从这片土地里长出来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交流会后进入午餐,周老板利用自己种植的石斛、黄精等药材,开发“黄精蒸土鸡”“石斛鸭”等药膳,获2023年娄底药膳文化节一等奖。尤其最近获得大奖的”黄精焖鹅“,让我们垂涎三尺,没想到让我们如愿以偿,终于在这里品尝了周琼老板亲自掌厨做的“黄精焖鹅”美食,令我们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这道“黄精焖鹅”端上桌时,香气四溢,肉质酥烂,药香与鹅肉交融,入口即化。有人笑言:“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周老板在一旁含笑不语,那份匠心,早已融在每一味调料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一日,我们不止是采风,更是归心。在归乡苑,诗与生活不再分离,山水与人文悄然相融。归乡,不只是地名,更是一种心境——当我们在碑廊前低吟,在庭院中流连,在药园里聆听,在餐桌旁欢笑,便已悄然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