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上午,雨丝斜织,天空灰蒙蒙的,可鸿嘉社区警校门口却亮着一股子热乎劲儿。手机刚弹出一条推送,画面里那个举着红色扩音器的卡通人笑得格外精神,底下一行字写着“鸿嘉社区警校”,星星点点的彩饰围着边框打转,像是在预告一场不寻常的到访。</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成立的鸿嘉社区警校,是桓台县第一所社区警校,由益民应急实操中心牵头搭起来的。田雪峰个人出资办的这个公益项目,从一开始就是“边建边干、边训边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他说:“咱不图快,图的是实。”这话听着朴素,可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操劳。</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一辆车缓缓停在了那扇红砖墙围起的门口。门敞着,像是早已准备好迎接谁。白框蓝牌上写着“桓台县公安局 果里派出所 鸿嘉社区警”,徽章在微光里泛着沉稳的光泽。这不只是个挂牌的地方,而是一个真正把安全种进社区土壤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迎面就是一面红底黄字的墙,“鸿嘉社区警校学员誓词”赫然在目。那字一笔一划都透着庄重:“恪守纪律、团结互助、勤学实训……”这不是口号,是每次培训开始前,学员们齐声念出的承诺。声音不大,却扎扎实实地落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面蓝色背景墙上整齐排列着六个徽章,写着“桓台益民应急救援队 应急实训基地”。这里是全县第一支平安类公益队伍的“大本营”。每个益民队员穿红背心、扛装备、钻楼道、练救援,干的都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活儿。墙上那些标志,不是装饰,是一个个任务完成后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培训室里,一群人正围坐着看屏幕,画面播放的是山体滑坡救援模拟。大家都穿着红背心,神情专注,像在听一堂不容错过的大课。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盯着动作细节反复琢磨。这种学习,没有考试,却比任何考场都更严肃。</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讨论时,县委社工部部长王佳芹,也是唯一出现在镜头里的女性领导。灰色外套裹着干练的身影,仔细阅读着一圈墙上的宣传画上每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几张桌子拼成长案,大家围坐下来。她坐在中间,目光温和却不失锐利。“咱们搞社区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推着走,”她说,“得让居民自己动起来。”话音落下,有人点头,有人拿起笔记录。窗外雨声淅沥,屋内却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干就干到极致,创就创出特色。”这句话贴在走廊尽头,也像是刻在这支队伍的心里。他们不做花架子,只做实在事:教孩子穿救生衣、带居民练逃生、组织应急演练……每一步都踩在“预防”这两个字上。</p> <p class="ql-block">座谈继续着。穿红背心的田雪峰队长用手势比划着某次夜间救援的路线,王部长认真听着,不时追问细节。“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和学校联动?”她突然问。一句话,激起一片讨论声。是啊,孩子才是明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先建党支部,建好党支部就有好的发展。”王部长这句话说得平实,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水面。党建不是形式,而是凝聚力量的核心。在这支公益队伍里,党员带头冲锋,群众自愿跟随,没有命令,只有信任。</p> <p class="ql-block">雨小了些,会议室里的讨论却越来越深。有人说起资金紧张,设备更新慢;也有人提到居民参与度还不够。王部长听着,没打断,只是轻轻点头。她说:“问题不怕多,怕的是没人想解决。”</p> <p class="ql-block">座谈话题从培训延伸到机制建设。穿红背心的队员说:“我们不怕苦,就怕做了没人接续。”王部长笑了笑:“只要路子对,组织不会让你们孤军奋战。”</p> <p class="ql-block">在鸿嘉社区警校的房间里,一次普通的交流变得不普通。黑外套、灰外套、红背心,不同身份的人坐在一起,谈的却是同一件事:怎么让社区更安全一点,再安全一点。</p> <p class="ql-block">展示区的桌子旁,穿红马甲的田雪峰队长拿着手机播放一段培训视频,其他人围拢过来。画面里是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的场景。他说:“上次有个小学生用这招帮了摔倒的爷爷。”那一刻,没人说话,但眼里都有光。</p> <p class="ql-block">消防知识墙前,三人并肩而立。海报上写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王部长指着其中一张说:“宣传要做到‘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这话简单,却是所有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的海报贴了一墙,有媒体报道,也有居民感谢信。穿红马甲的田雪峰队长笑着说:“我们不要钱,但要认可。”王部长回应:“你们做的每件事,都在为社会添一块砖。”</p> <p class="ql-block">最打动人的,还是教室里的那一幕。小男孩穿着橙色救生衣,两个队员蹲在他身边细心调整肩带。周围的孩子们安静地看着,眼神里有好奇,更有敬畏。王部长站在门口看了很久,轻声说:“托起明天的希望,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开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