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寒窑赋》蕴含丰富深刻哲理的人生大智慧(刘绍勤)

楠溪逸园

最近,我在反复抄录《寒窑赋》的书法练习之中,自然因为文中内容所震撼,因为文中所讲历史人物的成王败寇、跌宕起伏等事件,揭示了人生无常、成败兴衰、荣辱悲喜、富贵贫寒等所蕴含深刻哲理的人生大智慧:时也、运也、命也!而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也!也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所言,事物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历史条件相适应。这是客观规律,不可违背,只能遵从。<br> 那么,《寒窑赋》中究竟都给予人们什么样的人生大智慧呢?<br> <div> <b>智慧一:人生无常,世事难料,须有一颗平常心。</b>文中所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是天有难以预测的气候变化,随时都有可能风云突变,天气就像哇哇的脸说变就变。人有难料的灾祸和福气,人们也常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简简单单的话,揭示的却是人生的不确定性,揭示的是人生路上充满太多不可预知的变数,而这些变数又是人们常常难以把控的,揭示的是人生的发展目标、自身的才华能力资源等条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历史背景及其所处的环境必须相适应。韩信开始投奔项羽、刘邦,均不被重用,连饭都吃不上,后经萧何举荐给刘邦后做了刘邦的大将,屡建奇功,后来反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所杀,死于小人之手。历史上很多风云人物的人生也如出一辙。作者要突出的是天地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变化,是为同理,都是无常的。其实这里作者告诫人们:<b>一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状态,保持平常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怨己,</b>否者,只会徒增烦恼,别无好处,关键是于事无补。<b>二要在保持平常心的同时,还要留心观看时局,发现新机。三要以积极的心态,努力消除短板,蓄势待发。</b><br> </div><div> <b>智慧二: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机会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一定要第一速度抢抓。且看,李广虽有射虎之威,到老未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时食不果腹;孔明未有刘邦三顾茅庐时,只能卧居草庐;姜子牙未被重用时,也只能在渭水河边钓鱼,等等,举不胜举。要么没有机会,要么没能抓住机会,要么慢了一步,被别人抢先一步。这些都足以说明他们都要么未遇明君圣主,要么未遇好时机,故而即使他们有雄才伟略,也无法施展。但是你要知道,他们中有的却不是消极等待机遇送上门来,而是在寻找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太公钓鱼渭水时,同样在寻找发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遇和用武之地。孔明在山中观察分析天下三分的形势,就是寻找发现机遇的过程,而做出《隆中对》就是为自己创造发挥治国安邦之才的机遇。在刘玄德三顾时欣然随往大展雄才伟略,就是抢抓了这一重要机遇。<br> </div><div> <b>智慧三:遵循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为,无为方能无所不为。</b>老子主张无为,孔子主张礼、中庸,讲的都是要遵从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文中所讲: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说的是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顺从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观点,强调的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必须符合你所处的时、空、人所构成的和谐的客观条件。反之,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每个人的人生之路的每一步,都必须根据自己每个时期生存发展的实际条件,精确设计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义无反顾地笃行之,同时还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修改优化。无为不是无所作为,相反是要积极主动按照客观规律更加有为。更不是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举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吧,美满幸福的婚姻,必然是两情相悦,两厢情愿,反之,难有幸福可言,我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再入办事也如此,条件不够,时机不到,强行而为,只能是把事情办砸。所谓的无为就是要择天时、择地利、择人和,择天地人和于一体,方是为人处世之道。<br><br></div><div> <b> 智慧四:韬光养晦,扬长避短,拉长短板。一是要韬光养晦,隐藏锋芒,暂时隐退以待时机,</b>也是隐藏才能,使不外露,绝不可以恃才傲物,显山露水,盛气凌人。现实生活中,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把同事、领导看在眼里,把自己的生存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破坏了,其结果只能是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就像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在其文中发出悲愤:一介书生,无路请缨。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到处都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不满和恃才傲物,最终也落得个到处浪迹。<b>二要找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那块短板,与时俱进学习实践,不断充电蓄能拉长短板;三要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定位人生目标,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也就是将自己的优势最优化最大化。</b><br><br></div><div> <b>当然,文中不乏消极悲观成分,我们要批判气消积阴暗的一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br><br></div><div> 此乃笔者一孔之见,还望诸位方家不吝赐教。</div>